限薪、限外、限資 中國足協新政會不會將中國足球發展限死了?

11月25日上海綠地萬豪酒店,聚集了來自中國足協、中超公司及中超16傢俱樂部的代表。如何使聯賽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各方進行了熱烈討論。這次會議被視作中國足協未來一攬子新政吹風會,儘管最終並未敲定任何決議,但這次會議所討論的內容,很可能對將來的國內聯賽產生深遠影響。


限薪、限外、限資 中國足協新政會不會將中國足球發展限死了?

這次會議所透露出來的關鍵詞總體概括成限薪、限外和限資。具體詳解包括:

未來中超、中甲、中乙三級聯賽本土球員的單季頂薪標準分別為稅前1000萬元、600萬元、300萬元;

  凡領到中超頂薪的球員,未經原屬俱樂部同意不得自由轉會;

  每家中超俱樂部允許引進1名超級外援,其身價不得超過2500萬歐元,且薪資不受限,但球隊所有外援薪資累計不得超過1.5億元人民幣;

  U21本土球員稅前不超過100萬元;

  俱樂部如有U23本土球員經中國足協推薦赴海外留洋,可以在聯賽中適當減免執行U23球員政策;

  中乙球隊每隊單季最多隻能報名3名年齡在30歲以上的球員。

限薪、限外、限資 中國足協新政會不會將中國足球發展限死了?

對於外界普遍關心的聯賽歸化球員註冊及使用辦法,目前初步草擬的方案是,中超俱樂部每家最多同時註冊2名非華裔血統入籍球員,且每場比賽只能上場1人。普通外援政策則基本延續本賽季下半賽季調整後的政策,即每場比賽每隊可以報名4外援,其中同時登場3外援。至於具有華裔血統的入籍球員則視同為普通本土球員,所有入籍球員的薪資標準同於普通本土球員。

相關的政策一旦落實,對於中國足球聯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足協推出這一系列新舉措的目的,是為職業俱樂部減負、推動本土球員培養髮展,我們毫不懷疑中國足協初心是好的。但就相關具體動議內容而言帶有明顯的干預、調控色彩。中國足協一方面舉起大棒,呼籲放權,一方面又給中國聯賽帶上緊箍咒,處處干預聯賽運作。

限薪、限外、限資 中國足協新政會不會將中國足球發展限死了?

如此矛盾的操作,也只有中國足協才獨有的本色。而且相關動議是否符合中國足球發展,是否符合中國聯賽的發展,是否符合足球市場的規律的發展,是否合法合規,都不在商議和討論中,只是出於中國足協領導的拍腦袋決策,然後一管到底,一統到底。這樣粗暴的作風,與以往中國足協存在的問題,毫無差別。

中國足協希望帶動中國足球發展,希望帶動中國聯賽的發展,希望搞好青訓,培養中國足球人才的初心不變,這點無疑是好的。但居高不望遠,在制定中國足球發展框架時,就眼前,就當下,而不放眼未來,不尊重足球發展規律,罔顧世界足球發展規律和潮流,直接採用一刀切的粗暴作風,對於中國足球,中國聯賽,中國青訓等都將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