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时评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环境时评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环境时评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就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黄河绵延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等九省区。黄河流域的治理不畅,对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治理都会形成危机,对当前乃至下一世纪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将产生深刻影响。加强黄河治理,就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改变流域地区土壤盐渍化、水土流失、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水体污染等不良局面,增加地表水环境容量,减少和防治污染,增加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黄河恢复到绿水青山、桃红柳绿、风景如画的如诗美景,成为人民生活的徜徉之地。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就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要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生产,在园区建立统一的污水处理设施,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后,经过二次或三次处理,争取达到地表水Ⅳ类或优于Ⅳ类标准,再排入黄河,实现源头防控;增强城乡污水处理率、中水利用率、废水循环利用率,加强节水器具的使用,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安全的水土资源;实施水道疏浚、自然湿地修复及人工湿地建设等工程项目,利用湿地及生物的自净能力改善水体水质;落实河(湖、沟渠)长制,有名有实地推进河湖治理,全民参与共同治理黄河;对乱占、乱采、采堆、乱建等河湖管理保护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建设清洁型、生态型河湖;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保护地下水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用水安全的诉求。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关键,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实施河道和滩涂地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减缓黄河下游淤积,确保黄河沿岸安全,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环境时评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就要坚持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紧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要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上游“中华水塔”稳固、中下游生态宜居的生态安全格局。对三江源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对粮食主产区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注重统筹规划和整体协调,尊重黄河流域治理规律,因地制宜构建有地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韧性,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黄河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全流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让黄河流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全流域探索出符合市场规律和方向的合作机制,形成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来源:宁夏日报 记者:宁夏社会科学院理论研究中心 吴月 马丽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