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董事長兼 CEO 金星:用互聯網重構產業要素,做消費醫療的「操作系統」

11月26-27日,36氪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2019WISE新經濟之王大會,大會下設13大會場,邀請超百位新經濟社群的代表,共同關注新技術、新場景對傳統產業的顛覆與融合,連接初創公司、互聯網巨頭、投資機構、地方政府、傳統企業等市場參與主體,聚焦那些腳踏實地、以夢為馬的未來產業之王的成長和成熟。

新氧董事长兼 CEO 金星:用互联网重构产业要素,做消费医疗的「操作系统」| 2019 WISE新经济之王大会

近年來,新經濟深刻改變傳統行業,也在不斷賦能醫美行業的發展。醫美已然成為了新經濟賽道中的亮點。新氧董事長兼CEO金星在“2019WISE新經濟之王”大會上分享了他對醫美行業新趨勢觀察。他表示,儘管今年新氧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但一樣面臨著殘酷的競爭。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降低營銷成本,新氧選擇新媒體+社區+在線預約的模式,深入產業內部,進行整個醫美產業的生產要素及環節的拆分和重構。

比如,關於醫美行業的核心要素:醫生。新氧圍繞醫生設計一系列新功能、新板塊,把互聯網和行業中的關鍵節點相結合,力圖擴張每個醫生的輻射面。另外,新氧也跟行業裡的上游廠商建立了更深度的合作關係,比如今年啟動的“正品聯盟”項目,幫助廠商獲得更直接的消費者反饋。上游和下游相連接,使產業互聯網進一步加深變密。另外,基於平臺足夠大的訪問量,新氧也將業務向消費醫療拓展,向更廣闊的品類做擴張,例如與醫美同樣具備高客單、高決策門檻的齒科領域。

以下是新氧董事長兼 CEO 金星的演講實錄,36氪編輯整理:

今年36氪的主題叫做從顛覆到融合,我覺得是一個特別好的主題,尤其是過去很多年我們講新經濟,都在講顛覆,現在你看到的越來越多的是融合,以前叫新媒體,現在叫融媒體。你會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創業機會,高速增長的機會也來自於傳統產業。我跟我們一個投資人前幾個月見面聊了一下,他從A輪投資了我們,他也是非常聰明的投資人,投了很多互聯網公司,他跟我說他今年一個TMT的項目都沒有投,一整年一個TMT的項目都沒有投,他說他投了一個酸奶品牌,他說傳統產業比互聯網複雜10倍。你會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新的機會可能都來自於比較傳統的零售業、服務業,或者是一些傳統食品行業,新的消費品牌可能一出生就帶著互聯網基因,本身就是新零售、新消費,再加上很多互聯網公司,原本大家都在做2C,現在越來越多的也是往產業互聯網的方向發展,開始進入到產業裡面去。

新氧董事长兼 CEO 金星:用互联网重构产业要素,做消费医疗的「操作系统」| 2019 WISE新经济之王大会

從去年起,很多人開始做產業互聯網,看看裡面有什麼新的機會。傳統的行業天生就帶著“互聯網+”的基因重新迭代新的品牌,本身是一個融合的時代。過去大家認知新氧都是醫美互聯網品牌,其實我們現在也在做很多的改變,一方面我們在往大消費醫療拓展,另外一方面我們也往產業裡面走得更深,今天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我們今年登上了納斯達克的舞臺,我們比較幸運,但哪怕你登上了納斯達克的市場,它也只是階段性的勝利。美國有一個統計,美股上市公司平均壽命只有十幾年,不是上市就萬事大吉了,做的不好一樣可以掛掉,一級市場是一個遮羞布,發展的不好估值還是停留在上一輪水平,你可能還是一個獨角獸公司,二級市場你做的不好,哪個季度的業績不好立馬就掉下來,很殘酷,也很公平。

關於醫美市場的現狀,中國醫美行業中民營化程度是非常高的,意味著你有機會深入到這個行業,改變這個行業。醫美機構在市場投放方面,這麼多年還是非常傳統的,哪怕像我們這樣的平臺已經發展了五六年的時間,但是在整個醫美市場裡面佔據份額非常小,還是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行業的問題是兩邊的信息不對稱,導致惡性循環,獲客成本很高,如果降低營銷成本,最終獲益的一定是消費者,我們選擇的打法就是媒體+社區+在線預約的模式,這也是很多企業選擇的方向。

我們開始深入到產業內部,我們自己理解什麼叫深入產業內部,原本你是垂直門戶,你是給行業導流,你合作的是行業一個一個的商家個體,比如你合作的是整形醫院,甚至是那家整形醫院市場部、營銷部的工作人員,什麼叫產業互聯網?不是你加入進去把這件事做了,而是你會發現每一個產業再怎麼複雜還是由很多人構成的,這些人在產業鏈當中的各個環節,擔任各個角色,如果你能把不同的角色和人互聯網化,你讓他去跟產業鏈當中其他的生產要素用互聯網的方式產生新的連接,你會發現你可以大大的提高行業裡信息流動的效率,降低行業的成本,如果你做的足夠深,範圍足夠廣。你連接了這個產業鏈當中所有的人,所有人想做什麼事,他要通過你的平臺,你就是這個行業的操作系統。

我們的打法也挺簡單,不是搞一個大團隊,不是搞一些2B的SAAS、ERP,至少在我們行業不是一個對的方向,大的SAAS系統或者ERP系統,在我們行業來看,它推廣率、普及率非常低,因為各個環節都需要用這套系統,很多醫院覺得我做這件事沒有直接或者間接收益,人員流動率高,實施起來複雜,後面有很多定製化的需求,不一定採用互聯網。我覺得在未來的移動互聯網,包括5G時代,這些大的系統有可能會被顛覆掉。

現在最大的2B軟件是什麼呢?我覺得是微信,你每天的工作,大部分都是跟你的同事聊天,我們公司也有釘釘,我發現大家溝通的時候還是喜歡拉微信群,你會發現未來是不是有可能有新的機會,2C的產品用這種產品的思路,你把這個公司裡面,他有5個角色,你把每一個角色給他實現他的互聯網化,他用你的平臺非常輕鬆方便的跟他公司裡面其他人溝通,甚至跟產業鏈其他人溝通,是不是用你這個產品來工作了呢?如果用你這個產品工作,你是不是就是產業互聯網呢?我覺得產業互聯網可能有不同的思路。按照這樣的思路看,我們來做整個醫美產業的生產要素,環節的拆分。

我們切入的第一點就是醫生,我們以前合作的其實是那家醫院市場部的人,我們今天開始認為醫生其實是這個行業核心的生產要素,我們圍繞醫生做了很多功能和推廣,比如我們有問答板塊,要求很多醫生自己進來做回答,他可以漲粉,可以有粉絲的積累,還有短視頻功能。抖音快手很流行,很多醫生也想做,但是在那些平臺都是娛樂氛圍,在我們的平臺上他發的專業東西,可能沒有那麼強的娛樂屬性,哪怕有幾百個播放量,每一個都是高質量用戶,都有可能轉化。

比如我們讓很多醫生做直播,另外我們把諮詢師武裝起來,我們提供視頻功能,讓諮詢師閒置時間在平臺上跟患者一鍵視頻面診,把這個行業裡面很多的關鍵節點用互聯網武裝起來,也是他喜歡用的方式。

還有我們的醫美電商平臺,還有正品聯盟,我們把上游廠商想辦法讓它互聯網化,通過藥品掃碼驗證的方式,可以直接跟消費者觸達和溝通,以前所有藥品廠商只能參加行業的學術會議,給醫生推薦產品,沒有機會直接跟消費者溝通,我們通過這樣一些功能,讓廠商直接跟消費者溝通起來。我們這麼一連,從過去只跟某一家醫院打交道,現在變成了跟醫生、諮詢師、廠商打交道,我會覺得這只是一個開始,如果足夠深和廣,網越來越密,就是我所理解的產業互聯網。

我們從醫美往消費醫療開始拓展,這是在2013年我們創立新氧的時候就設立的一個目標,我們當時覺得做醫美只是第一個切入點,消費醫療在去年有5600億的規模,其中醫美只有這個不到一半的體量。另外消費醫療的市場增長速度非常快,預計2022年可以達到超萬億的規模,可以說是增長最快分支。消費醫療跟嚴肅醫療不一樣,消費醫療是讓自己變得更好,如果你想花錢,你的一口牙50萬也可以花,100萬也可以花,你可以有很多手段讓自己變得更好,包括皮膚和抗衰老。它面臨的問題也跟醫美非常像,大部分都是民營私立機構,老百姓不信任,很難標準化,決策非常困難,普遍獲客成本都非常高。我們也在思考,他們的問題跟醫美差不多,既然我們的模式在醫美得到驗證,是不是可以切入到其他行業裡面。我們在 醫美佔據了絕對的領先優勢,在這個階段可以開始去思考怎麼去做其他品類的擴張。

另外一個基礎,我們作為一個醫美的垂直平臺,我們的訪問量比大家所熟知的全科平臺訪問量還要大,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基礎,我們往更廣闊的品類做擴張。擴張的第一個品類就是齒科,因為是消費醫療,大部分人還有很多美容性質的醫療,以美容為目的的齒科醫療,我們認為這裡面有非常大的機會,我們把醫美社區+預約的模式複製到齒科領域。還有推出齒科的保險,正畸的保險,美國的保險業是齒科非常重要的核心參與模式,我們也在嘗試怎麼在齒科複製這樣的產品。

我們對齒科的認知是什麼呢?雖然有拔牙、洗牙等各種各樣的治療項目,通常一家齒科診所70%的收入是來自高客單價的治療,這些項目獲客成本非常高,過去他們在網絡上的推廣基本是在團購平臺上吸引顧客到店,比如洗牙,這種低價的團隊對牙科診所是虧損的,如果不能轉化,對他來講這個商業模式就是不成立的,我們做醫美的方式,我們有大量的內容,有愛美的女性用戶,這些用戶也對自己的牙齒有需求,她也喜歡看案例,她也希望價格透明,能拿到一些消費折扣,我們就複製到這個行業裡面來,我們發現效果還是蠻好的,1-10月份齒科收入已經增長了6倍。

過去齒科最大的線上推廣平臺就是團購平臺,大家買洗牙券的平臺, 90%的訂單都是低價的洗牙項目,我們直接從高客單價的項目切,我們會發現齒科品類比醫美價還要高,齒科品類交易額增長非常快,明年我們就會成為全國最大的齒科線上預約平臺。高客單價的項目,我給他打個9折就可以省一兩千塊錢,也可以做有效的決策,這個是我們在齒科品類發展的一些經驗。

最後說三個經驗,很多平臺都是從垂直平臺往多品類的方向擴展,第一什麼時機是比較好的擴張時機,一個是原有品類裡面把商業模式打磨驗證成功,並且在原有品類裡面可能是一個絕對性的壟斷優勢,這個時候做新的品類擴張,你的老巢不會被人端掉。第二你拓新的品類,是不是有流量的爭奪,電商模式是吃流量的模式,如果你做的是電商模式,品類和品類之間確實是搶流量,如果你做的是內容模式、社區模式,本身是生產流量的,用戶原本在平臺上看某一類內容,現在有一些新品類的內容,可能順便看看新的內容,如果你是社區和內容的模式,其實並不會爭奪你原來的流量,反而可能會讓你的平臺變得越來越健康。

這些就是我的經驗分享,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