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過會企業“滿百”改革乘數效應優化生態

上交所最新發布的第48次審議會議結果顯示,同意華峰測控、成都先導首發上市申請。至此,科創板過會企業達到100家。目前,科創板運行至少呈現一二級價差趨向收斂、“試驗田”經驗推廣有望提速等積極變化。專家稱,科創板平穩運行激發了市場活力的“乘數效應”,改革經驗的複製推廣將加速促進資本市場生態優化。

市場化機制逐步顯效

昊海生科、久日新材、容百科技等多隻科創板個股近日破發引發關注。26日,浙商銀行在主板上市首日盤中破發。分析人士指出,科創板市場化定價機制發揮效力的同時,將帶動整個A股新股發行生態發生改變。

“近期科創板新股表現引發關注,板塊正逐步向正常狀態迴歸。”中金公司有關人士分析,一是科創板詢價方式更為市場化;二是科創板近期發行節奏明顯加快。漲幅較小或低於發行價的公司存在發行價較高、發行市盈率較高、發行規模較大、細分行業景氣度較低、企業盈利能力一般、上市後業績較發行前放緩或下滑等特徵。目前,科創板新股申購收益預期有所下滑,科創板網下詢價策略或生變。

中國人民銀行25日發佈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指出,科創板及相關創新制度的推出,有利於豐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構建更具彈性的資本市場,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其中,市場化的新股發行定價機制,有別於A股其他板塊現行23倍市盈率的新股直接定價安排,有利於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在新股價格發現中的作用。上市前5個交易日無漲跌幅限制,第6個交易日開始執行20%的漲跌幅限制等靈活高效的交易制度安排也促進市場價格發現機制的充分發揮。

“由一二級市場價差帶來的新股在上市初期只漲不跌現象在科創板出現概率降低。未來在參與科創板投資中,無論是新股申購還是二級市場投資,均需注重科創板企業的基本面情況。”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認為,科創板打新溢價或進一步降低,將倒逼發行人與券商理性定價。

包容性強提升市場吸引力

包容性強是科創板一大特色,目前企業發行上市的五套標準均已有實踐案例。業內人士指出,第一家同股不同權企業、非盈利、第一家港元面值的紅籌企業等特殊公司成功過會,意味著科創板將制度包容性真正落到實處,A股市場發行生態日益優化。

“科創板設置包容性的上市條件等制度創新,均有助於服務具有成長潛力、具有高科技含量、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的科創型企業。”中信建投證券資本市場部行政負責人、董事總經理陳友新表示,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是基於我國宏觀經濟、未來發展戰略基礎上提出來的增量改革,其重要性不亞於A股歷史上的股權分置改革,帶來的影響必然是深遠的,不僅將實質性推動我國資本市場整體改革,更將有助於推動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轉變。

“試驗田”經驗有望加速推廣

多家機構認為,科創板更富包容性的發行上市條件、更加市場化的新股發行定價機制、靈活高效的交易制度等制度創新,將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撬動資本市場生態優化。《報告》建議,建立科創板動態評估機制。在科創板試點註冊制過程中,定期對相關制度安排進行動態評估。試點成熟一項推廣一項;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儘快根據試點相關情況進行完善,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分析人士指出,這意味著在制度創新方面,科創板的諸多“試驗田”功能開始顯現,並將在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中加速複製推廣。值得關注的是,註冊制向創業板推廣漸行漸近。

“創業板改革,以及新三板、主板的改革,均是繼設立科創板後的重大資本市場改革舉措。”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認為,改革就是要通過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構建“進口寬,監管嚴”的制度和執法體系,從而激發市場活力,提高市場信心,釋放制度紅利,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長久健康發展。

劉鋒指出,創業板改革要做足“創”字。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堅持寬嚴相濟的政策導向,是創業板改革的主要發力點。應當辯證地理解、準確地把握“穩中求進”要求中的“穩”和“進”的關係,找準有共性、有共識、有功效、對市場衝擊不大的政策措施,應當“能辦快辦”,儘快實施。進一步降低上市門檻、簡化上市流程、減少行政“把關”,更加全面地貫徹註冊制改革。

此外,證監會“深改12條”提出,要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短板,推進創業板改革,加快新三板改革,選擇若干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分析人士認為,以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增量改革為引領,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短板有望加速補齊,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需要基於優化資本資源配置進行結構優化和制度設計。目前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區域股權市場和券商櫃檯市場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大格局已確立。”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