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反常”苗頭比預期來得快!購房者的春天就在年底?

前陣子有網友給站長留言說今年6月份趕在天津二手房價平穩下跌時,貼了所有家當上了車。結果現在每平米跌了4000塊,徹底變成全負債

。但是他心態很平和,不驕不躁,認為房子買來本就是住的,漲跌無所謂。站長不禁笑了,很好,寵辱不驚方能活得長久,樓市本該如此,有漲有跌稀鬆平常。

就像前段時間火爆網絡的一篇文章《流浪到鶴崗,我五萬塊錢買了套房》,主人公李海長期漂泊在外仍想尋找屬於自己的歸宿,於是他聽說東北小城鶴崗房價每平米不到1000元時,毅然決然地花光積蓄5.8萬買了一套77平米的小兩居。

樓市“反常”苗頭比預期來得快!購房者的春天就在年底?

很多網友笑他傻,李海卻不放在心上,因為他不想再流浪了,只要身上不欠債,能有個安穩的地方住,這就是他的歸宿和終點。

在李海身上有一種特別可貴的特質,他讓房子迴歸到了最基層的“住”,而不是我們很多人惦記的升值、投資。或許在他那裡,才是真正實現了“房住不炒”。各安其居而樂其業,有了房子就有了依託,生活才能安居樂業。

當我們帶著這個心態再來看近期樓市的一反常態,就會釋然很多了。

開發商降價就能撿到特價房?

臨近年底,愈發能感受到房企們的難熬。首先是樓市轉淡已是公認的事實,但比房價下跌更可怕的是商品房成交量下跌。根據業內機構上個月監測的30個重點城市數據顯示,儘管多城藉著金九銀十加碼促銷力度,但成交量並無明顯起色:整體成交2250萬平方米,同環比分別下跌6%、10%,降幅較9月繼續擴大。

樓市“反常”苗頭比預期來得快!購房者的春天就在年底?

其次,成交快速減少帶來的效果是中小房企迎來破產高峰。今年央行一再加強對房地產的金融監管,嚴防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年底,在融資受阻、疊加債務密集到期、銷售下滑的背景下,不管大中小型開發商,都面臨著巨大資金壓力。

這幾天登上熱搜的還有“446家房企宣佈破產”,海外狂借錢、內地狂賣,日子變得異常辛苦。數據顯示,2018年有386家房企破產,今年截止到11月20日房企破產數量已達446家,差不多平均每天就有1.5家倒閉破產,創下歷史記錄。

某TOP10房企老總感慨:“保持現有規模重要還是活下去重要?當然是活下去!”曾經有些“江湖氣”的融創董事長孫宏斌在近期的某次會議上也變得格外小心:“房地產不能再作為刺激經濟的工具,調控是一個長期行為,我覺得這是國家戰略上的選擇,基本上會持續很長時間,不可能有僥倖心理。”

孫宏斌是在總結自己,也是在敲打一眾房企。識時務者為俊傑,新形勢下的調控就不能再對放鬆或房價抱有任何幻想,只有摒棄這種觀念,從提高自身產品質量和競爭力上下功夫,把購房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才是降低風險的唯一出路。

當前銷售市場面臨的去庫存壓力比往年更大,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131家房企存貨總計超6.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攀升了9784億元,同比增長18%!為儘快消化存貨變現,那些比破產稍微好點的房企,眼下都在掙扎著降價自救,降幅超過往常任何一次。

“XX開發商特價大促、XX開發商買房就送”這樣狂轟濫炸的新聞看多了,購房者可能會產生一個錯覺——如果我現在出手,是不是很容易能抄底買到特價新房或房東割肉的二手筍盤?

站長要提醒你一句,事實並非如此。機會確實不少,但華麗的包裝下卻藏著不少坑等著你跳:比如流通性很差的郊區盤被包裝成“投資窪地”;比如時下流行的“電商特惠房”,要比市場價低20-30%,卻是稅費全部由買方承擔的法拍房,且還省略掉買房最重要的環節“看房”步驟;再比如之前提到過很多次的文旅盤,不少是製造概念、無交通無配套,誰敢隨意碰?

所以這個看似是開發商們難熬、購房者機會最多的冬天,其實也可能是坑最多的冬天。

央行降息買房成本就少了?

11月5日,央行發佈公告稱,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4000億元,中標利率為3.25%,較上期3.3%下降5個基點。鬧得沸沸揚揚的央行降息令不明所以的購房者為之興奮!畢竟年底了,這是19個月以來央行的首次下降行為,當然給樓市帶來了一分回暖氣息。

注意,這不是銀行給購房者降了利率,而是央行借給商業銀行的錢,利率低了0.05%。雖然這是一個下降的象徵性信號,接下來銀行也理應順勢降低LPR貸款利率,但別抱太多期望!5個基點而已,我們特地計算了詳細的貸款成本對比,差距還是相當小的。

樓市“反常”苗頭比預期來得快!購房者的春天就在年底?

果不其然,最新一期的LPR於11月20日公佈,其中5年期利率由4.85%下調至4.80%,其中逆回購降低5個基點,是最近四年來第一次出現。這對房地產來說影響可大可小,對個人來說影響其實並不大,貸款100萬,月供也只能節省30多塊。但從另一方面說,這些措施相對於直接放鬆限購限貸,緩釋又穩健,其目的雖然不是直接拉昇房地產,但對於二手房持續下跌城市,開發增速緩慢城市,會起到緩解市場熱度的效果。

為防止人們對此產生錯誤的判斷,《經濟日報》發文稱,依靠房地產刺激經濟短期增長代價極為高昂,面對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複雜環境,房住不炒的底線必須堅守,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1年期LPR下調不等於降息,更不等於房貸利率下調,二者之間不能劃等號。

別忘了,LPR當初改革的初衷,是銀行通過降息,把存在銀行裡的利潤收益減少,鼓勵更多企業拿著銀行的流出資金去經營發展,是引導企業貸款利率下行,降低融資風險,幫扶實體企業。但房住不炒是根本,房地產調控大局不會變,沒什麼空子可以鑽,更談不上造成房價的反彈。

總之,以目前的形勢預判2020年,穩中有松是大概率事件,穩定壓倒一切,這是不變的真理。一方面經濟要發展,GDP的硬指標要完成,雖然不能完全依靠房地產拉動,但起碼不能拖後腿,所以樓市的角色會從“助推器”變成“穩定器”。

由此來看,開發商降價將成為明年市場的主流,但跌幅不會太大,都在可控範圍內。另一方面貨幣環境會進一步寬鬆,今年“二師兄”帶動的CPI已連續兩月破3,我國降息迫在眉睫,貨幣政策有寬鬆的必要和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