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光會被黑洞吸住?光不是沒有質量嗎?

在宇宙中,存在著一種極其恐怖的天體,這種天體就是黑洞,是出了名的吃貨,基本上遇到什麼就吃什麼。

為什麼光會被黑洞吸住?光不是沒有質量嗎?

黑洞的質量都很大,星系的中心一般都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比如:銀河系中心就有一個質量達到400萬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我們都知道,黑洞”能吃“是因為黑洞自身的引力大,但是就有人納悶了,光不是沒有質量麼?為什麼光也會被黑洞吸走?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萬有引力定律

這事還是要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說起。我們都知道,萬有引力定律描述的是物質之間的吸引力。

為什麼光會被黑洞吸住?光不是沒有質量嗎?

牛頓在開普勒等人的貢獻之上,推到了萬有引力定律。他發現,引力和物質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和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為什麼光會被黑洞吸住?光不是沒有質量嗎?

如果是這樣,光“照理說”是沒有質量的,那為什麼還會被黑洞的引力牽引?

其實在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時,牛頓奠定了科學的研究範式,他認為要做研究之前,需要把各個物理量定義清楚。

為什麼光會被黑洞吸住?光不是沒有質量嗎?

在這本牛頓的代表作中,前十多頁,牛頓就幹了一件事:下定義

如今我們熟悉的許多定義都是從這時開始有的,比如:質量,力等概念。

為什麼光會被黑洞吸住?光不是沒有質量嗎?

所以,研究“光”為什麼會被吸引,我們就得先把定義下清楚。那麼問題就來了,“光”到底有沒有質量?我們直接給出答案:。那該如何去理解呢?

這其實要從1905年說起,那一年,愛因斯坦提出了4篇開創性的論文,其中最後一篇被我們後來稱為:質能等價。在這篇論文中,有一個物理領域最出名的公式:E=mc^2。

為什麼光會被黑洞吸住?光不是沒有質量嗎?

我們都知道,E表示能量,m表示質量,c是光速。那這個公式有什麼含義呢?

我們比較常見的解讀是,質量和能量的轉化關係。但如果系統地學習這套理論,就會發現質量和能量根本不是轉化關係,而是等價關係,所以,這套理論才會被稱為質能等價。那該如何理解等價關係呢?

科學家大慄博思就做了一個很形象地比喻,如果你有一筆錢,你可以把它都換成是人民幣,同樣的,你也可以把它換成美元。你甚至也可以把它一部分換成是人民幣,一部分換成是美元。無論怎麼去配比,總價值是不變地。

為什麼光會被黑洞吸住?光不是沒有質量嗎?

這裡質量其實就好比人民幣,能量就好比美元,而“c^2”就好比人民幣和美元之間地匯率。所以,當你擁有人民幣(質量),並不意味著你就不能沒有美元,因為它等價於一定量的美元。所以,質量和能量其實是一個東西的兩面,質量裡是有能量的,能量裡也是有質量的,我們可以用質能方程還進行換算。

所以,光其實是同時具有能量和質量的。因此,光是可以被黑洞所吸引的。但實際上,這個問題,我們說的還不夠本質,為了再進行本質的探討,我們可以從牛頓大炮說起。

牛頓大炮

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就記載著一個思想實驗,也是他想到萬有引力的原因。他是這麼考慮,假設有一個理想的大炮和炮彈。這個時候,我們把一個炮彈舉到一定高度,然後鬆手,炮彈就會豎直下落。如果讓大炮開炮的話,那就會走出一條拋物線。

為什麼光會被黑洞吸住?光不是沒有質量嗎?

如果我們調整大炮的威力,讓它射出的炮彈達到足夠大的速度,比如:7.9 km/s,那這個時候,炮彈就可以繞著地球飛行了。這是因為地球本身是曲面的,所以大地也是曲面的,地球有向下的趨勢,當炮彈下落的趨勢和曲面向下的趨勢一致時,炮彈就永遠不會著地了。我們也把7.9 km/s稱為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在不同的天體上,宇宙第一速度是不同的。

為什麼光會被黑洞吸住?光不是沒有質量嗎?

緊接著,我們繼續加快炮彈的速度,比如:大於11.2 km/s,這個時候,炮彈就可以擺脫地球的引力飛出去。我們也把11.2 km/s稱為宇宙第二速度,同樣的,不同的天體,宇宙第二速度也是不同的。

為什麼光會被黑洞吸住?光不是沒有質量嗎?

所以,黑洞之所以能夠吸光,是因為黑洞也有第二宇宙速度,只是這個速度遠遠大於光速,這樣,即使跑得跟光一樣快,也無法逃脫黑洞的引力了。

不過,這樣的解釋也還是不夠本質,因為這裡存在著一個問題:引力到底是什麼?

引力的本質

關於引力的本質,牛頓其實也沒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不過,愛因斯坦,他就提出了廣義相對論,這個理論可以解釋萬有引力的本質。

為什麼光會被黑洞吸住?光不是沒有質量嗎?

要理解這個廣義相對論,我們得先來簡單地說一下狹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基於兩條基本假設:

  • 光速不變原理
  • 相對性原理

推導出了狹義相對論,整個過程有點類似於初中幾何數學證明題地感覺。而他在狹義相對論當中統一了“時間”和“空間”,他認為時間和空間並非是相互獨立地,而應該結合起來看,稱為時空。我們就生活在一個四維時空中,第四維是時間,前三維就是我們熟悉的空間。

基於狹義相對論,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他認為引力的本質是時空的彎曲

那該如何理解呢?我們都知道月球是繞著地球轉,牛頓認為這是萬有引力,而愛因斯坦則認為是地球壓彎了周圍的時空,月球沿著是空的“測地線”在運動,這裡的測地線是四維時空中的“直線”。

為什麼光會被黑洞吸住?光不是沒有質量嗎?

著名的物理學惠勒曾經這麼總結廣義相對論:

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

因此,愛因斯坦認為並不存在所謂的“萬有引力”,這其實是時空彎曲造成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黑洞能夠吸引光是因為黑洞對於時空的扭曲特別劇烈。

為什麼光會被黑洞吸住?光不是沒有質量嗎?

當光經過時,光只是沿著時空的“測地線”在運動,但結果就是直接掉落到黑洞當中。因此,這裡也無須光是“有質量”的。

當然,你可能要說了,我們並看不到“時空”,又如何判斷愛因斯坦說的對不對呢?

實際上,科學家是有一套他們的方法去驗證愛因斯坦和牛頓到底誰說的對。1919年,有一個叫做愛丁頓的天文學就帶隊去進行日全食觀測,就想沿著廣義相對論。

為什麼光會被黑洞吸住?光不是沒有質量嗎?

結果,廣義相對論在預測的精度準要遠高於牛頓的萬有引力。於是,愛因斯坦一舉成名。後來,更多的實驗證明了愛因斯坦的觀點。甚至廣義相對論預言的黑洞和引力波也被我們都找到了。因此,廣義相對論成為了解釋“引力現象”的主流理論。

為什麼光會被黑洞吸住?光不是沒有質量嗎?

因此,按照目前的認知,光之所以掉落到黑洞,本質上就是黑洞對於時空劇烈的扭曲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