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又到改革时

中国足球又一次到了谷底,有钱鬼也不干活了,穷途末路。足协也出台了一些政策,限薪,归化二上一。这些政策被大多数人诟病,不添乱,已经阿弥托佛了。

中国足球也有扬眉吐气时

聊起中国足球,绕不开苏永舜时代,苏永舜凭借技术流,国足一举打进亚大区决赛,一脚已经踏入世界杯。被一系列的业余做法,和沙特的出卖,而淘汰。饮恨新西兰。这是中国足球凭实力离世界杯最近的一次。


中国足球又到改革时

由于和世界足坛接触,交流的少,新西兰力量的打法给国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也为后来中国足球的走向留下一个隐患。

接下来的曾雪麟教练,继承了这一传统,取得了亚洲杯的亚军,优异的成绩推高了球迷和国人的胃口,因足球起的“振兴中华”的口号,让国人对足球充满期待,球迷的爱国情绪高涨。


中国足球又到改革时

但足球外的干扰,一场打平就可出线的比赛,非要求赢两球以上,逼迫足球走上不归路,酿成5.19惨案。

但两翼齐飞的打法,奠定了中国足球在亚洲的地位。

中国足球的衰败

5.19是中国足球衰败之始。后来虽有高丰文教练的奥运会之旅,和米卢的世界杯之行。但中国足球在亚洲地位每况愈下,即使是米卢世界杯时期,中国足球在亚洲排名,仅列第六位。


中国足球又到改革时

几次逢韩不胜,中国足球彻底放弃技术路线,强调起了身体对抗,青训选材也出现重大变化,一味强调身体和精神的结果,国足的技术越来越差,不但被昔日手下败将,日本的技术流超越,连东南亚的一些对手也成为了劲敌。


中国足球又到改革时

痛改前非的国足,今天学韩流,明天学欧洲拉丁派,后天学巴西,结果如熊瞎子掰苞米,掰一穗,丢一穗,到最后连看家本领都丢失殆尽,什么都没剩下。导致现在青黄不接。无以为继。

中国足球的改革

每任足协上任,都雄心勃勃,信誓旦旦。外行人对足球指手画脚。这位搞制度建设,那位加强体能训练,今天又开始搞限薪。

而足球缺乏的核心技术,即核心竞争力。不解决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外围的改革,只会加速自身的衰败。

想起任正非的一件趣事。有位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入职华为不久,便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万言书”,历数华为的各种弊端以及改进方法。却没想到,老总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关于限薪和归化二上一

球员的薪水过高是种不正常的现象。也为社会和广大球迷所痛恨。但一刀切的限薪,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中国足球又到改革时

球员薪水高,是由于球员市场,好球员短缺造成的,即使球员水平和能力差,也供给不上,严重的,畸形的卖方市场出现了。不解决青训问题,扩大球员基数,限薪只会挫伤基层球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打击青训的培养能力。长期上伤害了足球的根基。

缩减足校的规模,采取和学校联办的模式,降低学员的费用,门槛和就业风险。中国女篮队长邵庭就是个好榜样,身无就业之忧,能力也得到开发,运动生命也得到延长。

放宽外援引入,或归化。增加球员的供给。加强中超队伍建设,停止扩军或减少中超球队,把不合格的俱乐部清理出场,减小需求,保证质量。度过暂时的困难。


中国足球又到改革时

归化二上一,是损人不利己的乱作为,尽管恒大的投入,自己可能受益,但更大的是在帮助中国足球。武断的推出归化二加一,严重的伤害了俱乐部的利益,和归化球员的利益。政策很不人性化。万一国足进入十二强,足协改如何面对和解释今天的新政。归化球员国家队还使用不使用?

期盼足球改革从足球本身出发,排除杂念,为中国足球做出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