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新政伤害高龄球员:努力的老队员并不妨碍年轻人成长

足球不该有年龄,性别之分,作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足球以它庞大的包容性和普及性,一直牢牢占据第一运动的位置,你可以把足球当作未来的目标,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你也可以当做爱好,而在中国,由于足球基础设施贫乏,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真正能享受足球快乐的人少之又少,氛围的缺失,导致中国足球人才生存环境极度恶劣,由此产生的问题,让中国足球一直在走下坡路。

而足协近期酝酿的针对中乙30岁以上球员的报名限制,绝对是在给足球运动抹黑,中国年轻人不愿意参与足球运动,中国青训落后和找不到方向,不是限制高龄球员就能改变的,很多问题导致了中国足球的凋零,但为了达成一些目的去伤害另一些人踢球的权利,这绝对是大错特错,这绝对背离了足球运动的初衷。



足协新政伤害高龄球员:努力的老队员并不妨碍年轻人成长


足球运动员,实力永远是决定他上场的第一条件,再有名气的运动员,如果踢得不好,教练为了球队没有必要去使用,在中国联赛中,活跃着一大批实力出众,但年龄不小的出色球员,相比于一些年轻人,他们的比赛更积极,大局观和战术思维更清晰,甚至训练更刻苦更自律,更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有些年轻球员,在获得一点点机会后就迷失方向,喝酒泡吧,执迷于吃喝玩乐,用在自己身上纹身的时间永远多于踢球,国青和国奥近期比赛说明了很多问题,这批中国年轻球员的翘楚,停球都能两米远,在丢球后回追一点都不积极,边走边看情况数不胜数,信任这些消极怠工的年轻人,不给努力老将机会,中国足球的未来将一片黑暗。

其实年轻球员有自己的优势,体能好,速度快,对抗能力出色有拼劲,关键是可塑性强,并不是说年轻就一定实力不济,在国外联赛,20岁的球员就已经不算小将了,如果能表现出潜力和上进心,任何球队都不可能不给机会,在世界足坛,除部分保级队,没有俱乐部喜欢用老队员取代能力接近的年轻人,年轻人应该靠自己的发挥拿到机会,而不是靠政策和打压老队员,不经历竞争和奋斗,教出来的年轻人只有可能是羊,永远不是狼,有政策撑腰,背离职业足球发展规律,加上本就缺乏自律,只会培养出更差劲的年轻球员。


足协新政伤害高龄球员:努力的老队员并不妨碍年轻人成长


拿三个例子来对比,中超的郑智,中甲的王栋,中乙的马晓磊。

1.很多人都在诟病郑智,认为他年纪大了早该退役,但恒大无论换谁做主教练,郑智都是最受信赖的队员,而郑智在场上的表现根本找不出问题,39岁年纪先不说体能奔跑没问题,在场上选位,拦截和策应能力依旧国内一流,而拼劲更不必说,纵使郑智身上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但论实力,只要不是闭眼选,恒大队内谁来接班郑智的位置,谁能直接达到郑智的水准,如果中国足球有无数个年轻的哈维,齐达内,郑智早就挂靴退役了。

2.单赛季10球12助攻,屡次奉献关键球,青岛冲超的绝对功臣,这就是39岁老将王栋的成绩单,可以说,如果中甲有U23球员拿到这个数据,绝对能进入国家队,但事实是,接近王栋水平一半的年轻人都凤毛麟角,你让王栋坐在观众席不用,上一群能力一般的青年队,除了踢假球,没有什么可以解释的地方。


足协新政伤害高龄球员:努力的老队员并不妨碍年轻人成长


3.作为30岁限额政策的直接实施地,中乙将深受其害,32岁的马晓磊,在当赛季中乙联赛狂进23球,拿下中乙射手王,力助成都冲甲成功,他是凭实力在吃这碗饭,他交出的成绩单远超一些年轻球员,就是半程加盟泰州的姜宁,轻松拿下10球如砍瓜切菜。

很多人需要足球来养家,也希望继续自己的职业生涯,在高级别联赛没有机会,低级别就是舞台,世界任何联赛的低级别赛事,都是老将和业余球员的热土,这是符合发展规律的,这也不妨碍年轻人的成长,在和一些高级别联赛退下来的老将同场竞技中,年轻人的经验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在低级别联赛效力时遇到的竞争和适应困难,也有利于年轻人快速成长,这就是为什么豪门球队年轻人需要经常租到低级别联赛效力,机会是均等的,你要不在外租中失败,要不成为最亮眼的明星。

切尔西前锋亚布拉罕之前几个赛季经常被外租,而无论在英超保级队,还是英冠升级队,它都能占据核心主力位置,他不需要足协为他减少30岁左右的竞争者,因为他有足够实力超越这些老将,本赛季在切尔西的成功绝对是他自己的努力。

足协限制30岁球员政策,我们可以理解为初衷是好的,为了让年轻人获得更多机会,更早成熟,这点没错,但着力点错了,我们缺乏的是优秀青训教练和选材体系,很多年轻人在十几岁后技术仍然很粗糙,也没有接触过专业技战术训练,导致他们融入成年队速度减慢,而提高全民踢球的热度,为踢球孩子提供更多便利,这才是重中之重。绝不是在一个职业联赛中,恶意打压一部分人踢球的机会,给年轻人铺路,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永远不会成功。


足协新政伤害高龄球员:努力的老队员并不妨碍年轻人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