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到臨海紫陽街

初冬,我們同學一行到臨海觀光旅遊,最後一站便是走進紫陽街。紫陽街是臨海市第一古街,是千年古城的縮影,是歷史文化名城的象徵。我們沿著台州古城牆往前走,進“行善”門再往裡就看到紫陽街了。

初冬到臨海紫陽街

臨海紫陽街從北到南全長1080米。街上古蹟,信步可數,深深地吸引著我們。紫陽街的街道古色古香的,全都是用青石板鋪成的。

紫陽街上的房子別具特色,它沒有現代化建築的設計元素,是明清朝代的古色古香,那木頭房有的只有三層高,門和窗戶都雕刻著各種精緻的圖案。瞧,那飛舞的龍是不是活靈活現?那翱翔的鳳是不是栩栩如生?給人的感覺真的是龍鳳呈祥!

初冬到臨海紫陽街

紫陽街的燈籠特別引人注目,似乎家家戶戶的窗口、屋簷下,都張燈結綵,掛滿了一盞盞大紅燈籠,紅紅的讓人們感受到一派祥和喜慶的景象。

我們閒逛在紫陽街上。兩位男同學請轉過身來。瞬間拍下了好自然的動作。臉上笑容滿滿的,真好!

初冬到臨海紫陽街

紫陽街上的水井是紫陽街古蹟的一大特色,有的建於明清年代,有的建於民國時期。各眼古井富有江南水鄉的特色,水味甘甜,水色明淨,冬暖夏涼。這千佛井(是雙眼井),在紫陽街的群井中名聲最大。相傳在巾山建立了一座千佛塔後,為了陰陽相對,才建了千佛井。巾山上建立了雙塔後,尚有“火神”不斷出現。為了鎮住“火神”,在千佛井上加圈,成為“雙眼井”,達到“以水克火”,保住一方平安。

初冬到臨海紫陽街

你看一位媽媽正在井邊洗衣服,好一副子愛母的感人場面。遠看是巾山,巾山下是龍興寺,龍興寺為台州之首寺,現在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初冬到臨海紫陽街

紫陽街上有許多“坊”,每隔百丈就有大塊青磚砌成的一堵坊牆。坊牆高三餘丈,寬五六丈,坊名即地名,紫陽街有五座坊。為街區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我們漫步在紫陽街上,繼續遊覽街景。這位大娘在捏泥人、泥動物。聽她說這手藝快失傳了,年輕人都不願意學這手藝。老人手真巧,經她手中捏的彩泥,不一會兒一個小動物就展現在我們眼前,惟妙惟肖啊!

初冬到臨海紫陽街

在往回走時,我們進了一家買裝飾物件的小店。只見老闆娘很熱情的讓我們拿著店裡的物品來拍照,瞧這背景牆蠻美,深巷中緩緩走來一位撐著花傘的美女,鮮花盛開滿牆頭,好一副美妙的背景牆啊!

這個背景也蠻好看的,木梯,木牆,窗稜別緻優雅,配上花架上綠枝的點綴,顯得格外迷人。我們一一在此拍照留影。

初冬到臨海紫陽街

走完紫陽街,玩得高興,並不覺疲勞。時間過得快,我們從“善興”門出來,準備返回。此次臨海行,長了不少見識,大家說說笑笑,心情也舒暢。同學們說,有空還是要一塊出來走走,這樣無憂無慮,開開心心的多好啊!

初冬到臨海紫陽街

作者簡介:張桂英(沙棗花),上海人。1964年5月支邊進疆,從事中學語文教學近五十年。兵團教育學院中文系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