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郊的這個古鎮,原本是朱元璋建來防禦軍事的(附旅行攻略)


貴陽青巖古鎮,位於貴陽市郊的花溪區,國家評定的5A景區,門票60元。從市區延安西路坐32路可達,另從花果園溼地公園乘210快巴和貴陽火車站乘203路都可到達。

青巖古鎮是貴州四大古鎮之一,建於明朝朱元璋時期,原為軍事要塞 。此為景區正門南邊進入時的定廣門。

古鎮城牆外有碧波盪漾的湖水和湖水中無聲無息、與世無爭地看著來往行人、盡情釋放自身綠色的睡蓮。

因為原是軍事要塞的緣故,便就有長城。從南門進入左邊踏上臺階便可登上長城。沿著長城步行,可到達北邊出口的北門,但這樣的話,就不會經過整個古鎮街道。

所以,大李的建議是:此地打卡朋友可以進門先逛古鎮,然後從北門再登上長城往回,仍然從南門出,這樣,自駕和坐公交車都不走冤枉路。

古鎮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明清古建築交錯密佈,寺廟、樓閣畫棟雕樑、飛角重簷相間。

古鎮人文薈萃,有歷史名人周漁璜、清末狀元趙以炯。還有近代史上震驚中外的青巖教案遺址、趙狀元府第、平剛先生故居、紅軍長征作戰指揮部等歷史文物。周恩來的父親、鄧穎超的母親、李克農等革命前輩及其家屬等在青巖居住過的故居。

更有狀元街、萬壽宮和文昌閣。 萬壽宮位於西街3號,毗鄰慈雲寺,最早是江西會館,為南來北往的商賈之所,後來改造為道觀。

文昌閣位於東街143號,佔地面積800多平方米。建於明萬曆年間,乾隆年間重修,磚木結構,依山而建。無疑,它是舊時讀書人常去讀書、聚會、祭拜文昌帝君的地方。

如果說文昌閣、萬壽宮幾乎全國各地的每一個古鎮、古村都存在的話,那麼這青色小石壘起來的牆就比較少見了。也許,青巖古鎮的來歷就正在此處。

因為少見,所以當年陸川導演的處女作《尋槍》電影就在這裡拍攝。現如今這裡成為影視愛好者打卡必往之地。

這樣就可說到古鎮的牆面建築和樓宇分佈的特色。從格局來看,除了不少寺廟,還保留著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多種宗教和諧共處,形成其獨特風格,由此可見只要國門打開,是阻止不了任何文化參與讓世界五彩繽紛的。

當然,眾多飲食男女對建築風格和麵貌關注較少,而是大多隨著人流在 這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徜徉,看的是人,聽的是吆喝,頂多,累了隨處坐一坐,然後買一碗小吃慢慢品嚐。

或者到這樣的弄堂裡瞄一瞄,如果有一隻貓喵的一聲從哪個角落鑽出來,讓你嚇一跳,便又會馬上折回,趕緊收起好奇心,然後再次隨著人流閒逛,眼睛從不定格在某一處。或許,這就是休閒生活吧!

青巖古鎮不大,和江南蘇浙一帶的古鎮最大的區分就在於江南的比較大,甚至有時候包圍了整座城,而黔渝湘地山區裡的古鎮則是小巧。這裡大李發現,蘇浙小巧的是人,大氣的是古鎮;黔渝湘地大氣的是人,小巧的反而是古鎮。

走著走著就是出口了。到了上圖的北門,就該走出古鎮,或者往左登上長城,然後按大李剛才設計的旅行路線從長城步行,登高望遠,看看整個古鎮全貌,然後再從南門神清氣朗地打道回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