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要明白,有時候“怒商”比“情商”更重要


人到中年要明白,有時候“怒商”比“情商”更重要

成熟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成熟是不苟言笑,不發脾氣,溫文爾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每當聽到這些冠冕堂皇的答案,我都會低下頭慘淡一笑。

關於成熟的答案五花八門,卻很少有人說成熟是情緒健全,敢愛敢恨。

“情商”這個詞廣為人知很多年。在這麼多年裡,不少人拼命地提升自身情商,力爭達到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八面玲瓏,左右逢源。

在這裡唯晨只想說,你又不是服務員,幹嘛去忍別人那麼多無理的“臭屁”。

有那點時間不如讀點書給自己充充電,再不濟回家躺床上舒舒服服地聽聽音樂打打遊戲。讓自己放鬆不好嗎,非要為難自己。

隨著成長和社會的磨礪,成年人溜鬚拍馬說謊話的本領越來越渾然天成。

遇到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選擇忍著不發脾氣,而去為難自己。你以為這是成熟,其實這是一套通往情緒深淵的道路。

太多抑鬱症患者頂著天大的壓力和沉重的“高帽子”,白天假裝很快樂,晚上人間不值得。

人到中年要明白,有時候“怒商”比“情商”更重要。生活中遇到這三種人,請儘快遠離。

人到中年要明白,有時候“怒商”比“情商”更重要

​表面上和你很好,背地裡卻詆譭你的人

生活中有這麼一類人,他們表面上和你很要好,卻在背後捅你刀子。

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總會帶著善良的假面,偽裝出來的和善,往往傷人不淺。

徐幹在《中論·考偽》中寫道:“人徒知名之為善,不知偽善者為不善也。”自古世間善惡易分,偽善卻十分難辨。

要知道,對你有惡意的人,無論表面上裝的多麼友好,眼神裡仍舊難以隱藏看不起的神色。

這種人習慣當面吹捧背後詆譭。

張銘和李勤是同事又是老鄉,只因跟旁人比著多了層關係,所以平時無話不說。

工作單位裡領導提拔員工從來不會考慮工齡,更注重的往往是個人能力。

張銘由於工作勤奮,被領導看重,提了經理也加了薪。李勤跟張銘比起來工齡更長,卻始終沒有提升加薪。

這次人事變動也動了兩人之間的感情。李勤表面上替張銘高興,背後卻到處詆譭他過去的種種。

辦公室本就不大,風言風語難免傳到當事人耳朵裡。張銘礙於面子只好裝作不知道,面對李勤仍舊錶現得像從前一樣。

可畢竟人心叵測,人言可畏。領導和一些不知情的同事看他們平時關係很好,背後李勤卻頻頻“爆”大料,難免心生猜忌。

結果張銘終究被自己的老鄉拖下水,辭掉工作另謀去處。

有時候高情商並不一定就是好,該撕破臉皮就撕破臉皮,過度忍讓終究會害了自己。

人到中年要明白,有時候“怒商”比“情商”更重要

總用“我都是為你好”來打擊你的人

你一定聽說過這樣的批評:“忠言逆耳,我這麼說都是為了你好,你可別往心裡去。”

確實,有那麼句老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很多人在生活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良藥苦口雖利於病,卻怕藥不對症。嚥了苦澀之後,不僅沒有緩解病痛,反而加重病情。

忠言逆耳是利於行,最懼言不由衷。說著違心的話,不僅完全幫不上忙,反而壞了好事。

如果你身邊有人總用“我都是為你好”來打擊你,請毫不留情面地反駁回去。

畢竟,有些“好”你並不需要,有些決定還得自己做。

《都挺好》裡面有一幕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蘇明玉一心想要衝擊清華,可蘇媽媽卻非逼著她去讀免費的師範。

她是這麼說的:“我專門給你爭取到一個免費的師範生名額。蘇明玉,你是個女孩,你怎麼能跟你兩個哥哥比呢?我們只負責養你到十八歲……”

言下之意就是:我都是為你好,免費又穩定的師範才適合你。衝刺清華有風險,況且就算你考上了,也沒經濟能力去讀。

看吧,這就是“我都是為你好”的真實嘴臉。

生活中這種人太多了,他們可能是同事,是朋友,是親人,甚至是伴侶。

無處不在的打擊,會讓你喪失追逐夢想的動力。就算你是飛鳥,翅膀被綁上石頭也很難起飛。

人到中年要明白,有時候“怒商”比“情商”更重要

​讓你感覺不舒服的人

你永遠都不會知道,為什麼有些人對你充滿惡意。

他們也許是因為嫉妒你的才華,也許是看不上你這個人。總之,這種人除了害你不會幫你。

人類最善於偽裝,也最難裝得很像。只要仔細觀察分析,很快就能發現那些莫名其妙讓你感覺不舒服的人,於你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人。

不少人在壞事來臨之前會有預感,其實這不是什麼神奇的事情,而是隱藏在潛意識裡的心理預判。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每個人骨子裡都是表情識別大師。討厭一個人肯定有原因,即便你說不清道不明,但總感覺哪裡不對勁,其實就是你自己的潛意識已經替你做了判斷。

在滿世界都強調做人要高情商的時候,不少人為了表現自己的“成熟”忍著不舒服,去跟自己並不願意接觸的人接觸。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發怒成了可恥的事情,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很明顯“怒”排在了第二位。一個不敢怒的人,若非人格不健全,便是正走在去往不健全的路上。

無緣無故發怒固然不好,但只在心裡怒而不表達出來,情緒的擠壓只會成為抑鬱的誘因。

與人相處情商固然重要,可怒商更重要。

今日話題:你有沒有“怒商”?期待你的留言點評。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