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億!這個“窮”了72年的山東漢子,成了山東首富

山東首富換人了,不過宣佈這個消息的既不是《胡潤》,也不是《福布斯》,更不是《彭博社》,而是並不為人熟知的《山東商報》。

近日,《山東商報》主辦的“濟南萬科2019山東創富榜”正式發佈,山東信發集團的宋傳英家族以950億的財富榮登榜首,成為新的山東首富。

或許在大眾的認知中,胡潤富豪榜、福布斯富豪榜、彭博億萬富豪指數才屬於財富排行榜的正宗,但實際上,在齊魯大地上,“山東創富榜”也是地道的權威,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想來山東人自己更瞭解哪些山東人是真的有錢。

“山東創富榜”誕生於2010年,至今已經連續編制了10年的山東富豪榜單,公開的資料顯示,每年的榜單都會花費大半年的時間整理數據,其嚴謹程度不亞於胡潤和福布斯,而且10年來的榜單數據,在山東省內都沒有任何爭議。

另外,如果換個角度來看,自家的事情自己做主,人家山東省內排個富豪榜單,似乎也用不著徵求外人的同意,再者說,胡潤、福布斯、彭博社每年的榜單排名也各不相同,又有誰能說得清那些財富數字誰對誰錯呢。

就像魯迅說的一樣,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或者我們可以說,世界上本來沒有首富,排的人多了也就產生了首富。

不過,信發集團的宋傳英家族在山東還是有首富實力的。

950億!這個“窮”了72年的山東漢子,成了山東首富

張學信

公開的數據顯示,信發集團是一家集發電、供熱、氧化鋁、電解鋁及鋁深加工等產業於一體的大型集團企業,旗下有超過100家子公司、孫公司,2018年營收1919億,平均下來一天入賬5個億,在2019民營企業500強中排名21位,在山東省則排在第二位,僅次於魏橋集團。

但值得一提的是,信發集團的賺錢能力要遠高於魏橋,根據2018年的財報數據,魏橋集團2835億的營收僅有87億的淨利潤,而信發集團的淨利潤達到132億,約是魏橋集團的1.5倍。

另外,在今年上半年魏橋集團創始人張士平的去世,也對魏橋產生了較大影響,此時信發集團的實控家族超越張士平家族成為新首富,也就順理成章了。

不過,“山東創富榜”上的首富名字雖然是宋傳英,但實際的締造者卻是信發集團的創始人張學信,宋傳英則是張學信的妻子,至於為什麼張學信如今在信發集團裡已經沒有了股份,可能他才是真的對錢沒有興趣的人。

實際上,今年72歲的張學信已經“窮”了72年,年輕的時候窮,是因為他真的沒有錢,而成為富豪之後的“窮”,則是他已經習慣了,曾經記者採訪信發集團的時候,張學信的裝備是這樣的:

“沒戴手錶,一件泛黃的白襯衫紮在褲子裡,要帶上掛著手機套,裡面是一部200塊錢的三星老款手機,腳上的皮鞋已經開了膠。”

員工說他一直住在單位修建的職工家屬院裡,房子也就100平方,家裡的裝備也和普通員工一樣,最看不慣那些住豪宅的老闆,也反感拜金者,他覺得過這樣的“窮”日子最舒心。

但就是這個“窮”了72年的山東漢子,創造了一段造富的傳奇。

950億!這個“窮”了72年的山東漢子,成了山東首富

張學信雖然生於解放前,但長在紅旗下,從小最愛讀書,不過家庭經濟的拮据卻無法滿足他求知的慾望,15歲剛初中畢業就被迫輟學,在那個年代,初中生也算是很有文化的知識分子了,在古代就是秀才。

1962年,享有“秀才”頭銜的張學信進入了家鄉聊城茌平縣一個鄉村小學當起了鄉村教師,工資雖然不多,但也算是進了體制的人,張學信不僅教書教得好,還表現出了一定的管理才能,於是兩年後就被調到農機站做站長。

17歲,張學信已經成為了一個小小的領導,在這個領導崗位上,他一干就是8年,到1972年,張學信又被調到茌平縣熱電廠擔任生產科科長,這裡成了張學信的發家之地,而這個熱電廠就是信發集團的前身。

張學信不是一般人,僅僅用了3年的時間,他就從科長升任為廠長兼黨委書記,並帶著這個熱電廠一路高歌猛進,不過此時的張學信仍只是一個國企幹部,直到1998年,茌平縣地方國營企業掀起了改制潮,張學信才迎來了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

張學信掌管的熱電廠也改制成了民營企業,張學信以此為契機成立了信發熱電集團並涉足鋁業,“信”是他的名字,“發”則代表了他的夢想,而這個夢想很快就實現了,之後不到10年的時間裡,信發集團就發展成為了中國鋁業龍頭之一。

950億!這個“窮”了72年的山東漢子,成了山東首富

其實,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並沒有多少人知曉信發集團,公司正如張學信一樣低調,直到2008年,中國鋁業鉅虧,行業把目光投向鋁這個行業時,才發現有一個資產規模超過千億的民營巨頭叫信發集團。

不過,張學信雖然低調,卻又不服輸,對於多年的山東首富張士平他是有些自己的看法的,他曾經對記者說:

“在山東,我和他打個平手,他有的我沒有,我有的他沒有,但我們只有40%在山東,大頭都在外面。”

如今,張學信終於趕到了前頭問鼎首富,但對手卻早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而張學信也早在2015年,就讓出了公司的所有股權,徹底交班給了兒子張剛。

趙本山曾經有個小品裡的一句臺詞很經典:

“家有房屋千萬所,睡覺只需三尺款,房子修得再好只是個臨時住所,這個小盒才是永久的家”

戲裡人生,或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而退居幕後的張學信就是其中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