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前瞻論壇如火如荼 激發新動能需要哪些元素支撐?

新華網北京12月2日電(記者 高暢)2020年,正值“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開局的交匯年,也是決戰“十三五”、決勝全面小康,為國家發展和改革開放新五年戰略謀篇佈局的關鍵節點。

當前外部環境仍然面臨挑戰及不確定性,我國正處於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在這種背景下,我國該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激發新動能需要哪些元素支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在第十一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表示,做好明年我國經濟工作的一個非常重要領域,就是通過深化改革,切實優化營商環境,從而進一步激發經濟內生動力。

馬建堂認為,好的營商環境,可用8字概括其標誌,即:運營便利、負擔輕便。“運營便利”指企業註冊登記便利、投資建設便利、生產經營便利以及市場退出便利。“負擔輕便”指非稅負擔要近乎於零;稅收負擔要輕、要簡;社會保障支出要適當。

對於如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馬建堂提出,可以借鑑世界銀行評價營商環境的辦法,“以評促改、以評促優”,建議用第三方機構對全國將近300個地級市進行營商環境評價。

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表示,人類社會進入了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經濟的交往盤根錯節,誰也離不開誰。全球化是人類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可阻擋。全球化又是在矛盾中曲折發展,週期性波動。全球化將進入一段低潮,中國的“十四五”規劃要充分評估未來世界大勢,規避風險,洞察機遇,深化自身的改革開放,堅定維護國際多邊秩序,引領新技術催生的新全球化時代。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從科技的視角闡釋了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重點。他表示,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是大變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撐大變局的重要力量。而智能社會或是智能空間應該是重要內容,它帶來的變革是深刻的、影響是深遠的。

李萌認為,智能工廠、智能物流、精準醫療、精準農業、智能安防、智慧養老還有智慧城市等,這些場景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方向,而這些新場景需要一系列技術組合做支撐,才能落地。他表示,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雲邊協同、大數據、科技倫理以及5G這些技術體系的融合應用才能釋放出巨大發展能量,給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可能已經不僅僅是新的增長點,而是新的增長洪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