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開低走!國安連續兩年拿到半程冠軍,為何兩次和冠軍擦肩而過?

中超聯賽已經落下了帷幕,在比賽最後幾輪北京國安雖然繼續用勝利維持爭冠懸念,但是廣州恆大最後以一波三連勝強勢收官,沒有再將煮熟的鴨子給弄飛了。如此一來,北京國安從2009年拿到中超冠軍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年時間,如今他們交上的答卷就是2箇中超半程冠軍,如此悲催的結局也是讓球隊和球迷都十分惋惜。最近這兩年國安為什麼總是開局強勢,然後在下半程屢屢掉鏈子呢?今天我們就用數據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深度分析:

風光無限的北京國安隊,為何連做2年半程冠軍?

本篇文章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①.概述:國安連續兩年半程冠軍

②.數據解讀:國安半程冠軍的含金量

③.論述:制約國安登頂的關鍵因素


一,概述:國安連續兩年半程冠軍

我們先將時間追溯到2018賽季,經過德國教頭施密特半個賽季的調教,北京國安以前堅持的“小快靈”體系被打破,升級成了非常新潮的無邊鋒進攻體系+中場絞殺的戰術。這樣的改變讓北京國安在前半個賽季逐漸展現強隊風範。再加上中超霸主廣州恆大正在經歷換血的陣痛,北京國安在15輪比賽結束的時候以9勝5平1負位列中超積分榜第一,時隔9年之後再次拿到中超的半程冠軍。外界當時非常看好這支國安能有所突破,因為在中超過去15年獲得半程冠軍的球隊中,只有兩支球隊沒有奪冠。

高開低走!國安連續兩年拿到半程冠軍,為何兩次和冠軍擦肩而過?

但是這次國安沒有成為那13支奪冠球隊,而是成了第三支沒有奪冠的球隊。在下半程比賽開始之後,北京國安連續輸球,這次下半程掉鏈子主要是傷病影響比較大,其次是施密特的戰術被對手吃透,主力球員上半程太發力,導致下半程狀態嚴重下滑。在這樣的內憂外困之下,國安一路輸球掉落了第四名的位置,要不是最終在足協盃奪冠,真的無法掩蓋尷尬局面,也無法獲得亞冠參賽資格了。這就是北京國安高開低走的第一個半程冠軍之旅。

高開低走!國安連續兩年拿到半程冠軍,為何兩次和冠軍擦肩而過?

在經歷一個失意的賽季之後,2019年休賽期北京國安重磅引援不斷,在穩定了上賽季的主力陣容的基礎上,國安先下手為強歸化了侯永永和李可,然後簽下了留洋回國的張玉寧,簽下了同城死敵人和的邊路強人王剛。這次重裝升級完成之後,北京國安再次對中超冠軍發起了衝擊。在本賽季開局就踢出一波10連勝,從第四輪比賽就開始領跑中超積分榜,最終半程比賽拿下了39分,其中前面15輪比賽13勝2負,只輸給了上海上港和山東魯能兩支球隊。

高開低走!國安連續兩年拿到半程冠軍,為何兩次和冠軍擦肩而過?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輸給魯能之後,球隊一鼓作氣再拿下3連勝,但是噩運再次來襲,誰也沒有預料到比埃拉在對陣人和的比賽受傷賽季報銷。接下來“比拉埃效應”馬上顯現,國安遭遇了一波三輪不勝。聯賽0:1不敵江蘇,足協盃1:2不敵山東魯能,客場0:1輸給河南建業後,國安高層做出了讓施密特下課的決定。法國教頭熱內西奧接過教鞭,目標就是贏下和恆大的天王山之戰,但是倉促接手的熱內西奧也沒有創造奇蹟,廣州恆大自此完成了積分榜上的逆轉。雖然下半程國安在身後一直苦苦追逐,但是最終還是以2分之差成為中超歷史上最高分亞軍。

高開低走!國安連續兩年拿到半程冠軍,為何兩次和冠軍擦肩而過?


北京國安連續兩年奪得半程冠軍,但是連續兩年痛失中超冠軍,這裡面有傷病的影響,有球隊戰術的原因,也有管理層的問題,那麼從數據角度國安的半程冠軍含金量如何呢?

二,數據解讀:國安半程冠軍的含金量

我們抓取了過去11年中超半程冠軍和最終冠軍的數據,從下圖可以看出,過去11年的中超聯賽中,有9次半程冠軍最終拿到了中超冠軍,概率高達81%。其中在2009年的時候,北京國安半程積分27分,最終以51分的成績奪冠。2010年的時候山東魯能半程積分32分,最終以63分的成績奪冠。從2011年廣州恆大升入中超後,就連續拿到了7次半程冠軍,7次中超冠軍。而獲得半程冠軍沒有奪冠的球隊有2支,全部是北京國安隊,2018年中超冠軍被上港拿走,2019年被廣州恆大拿走。

高開低走!國安連續兩年拿到半程冠軍,為何兩次和冠軍擦肩而過?

通過上述數據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

北京國安奪取半程冠軍的賽季,半程領先的分數並不多,2009年是1分,2018年1分,2019年是2分。這個數據相比魯能和巔峰時期的恆大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這就說明儘管北京國安上半程場面上踢得很熱鬧,但是在體現在積分榜的優勢並不大。這樣的半程冠軍的含金量並不是很高,因為在積分榜上沒有明顯的優勢,也就是一兩場球的差距就可能榜首易位,無法將微弱優勢蓄力到全程冠軍的爭奪中去。

高開低走!國安連續兩年拿到半程冠軍,為何兩次和冠軍擦肩而過?

上圖是北京國安近兩個賽季半程積分和全程積分對比數據,其中藍色代表2018賽季,紅色代表2019賽季,包含了前半程積分,半程領先亞軍分差,後半程積分和落後冠軍分差四個項目。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2018賽季國安上半程拿到32分,領先亞軍1分,但是下半程只拿到21分,落後最終冠軍15分。2019賽季國安上半程拿到39分,領先亞軍2分,下半程拿到31分,落後最終冠軍2分。

通過這一現象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北京國安上下半程發揮差距明顯,2018賽季下半程只拿到全程積分的五分之二,2019賽季也只拿到了全部積分的七分之三。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北京國安無法最終奪冠,除了和半程積分含金量不高有關係外,還和球隊下半程的低迷發揮密不可分。


三,論述:制約國安登頂的關鍵因素

通過上述數據佐證,我們發現了制約北京國安登頂的主要因素,

一是半程積分含金量不高,二是下半程發揮糟糕,但這只是數據揭示的表象,隱藏在數據之下還有哪些客觀因素呢?下面我們進行深度解析:

  • 傷病猛於虎

在2018賽季的時候,北京國安下半程連續遭遇敗仗,因為後防線人手不足, 在於洋傷了以後,球隊替補席已經沒有人能頂上來了,不管是雷騰龍還是張瑀都是無法讓人放心。施密特最終只能讓前鋒于大寶去客串中後衛。不僅如此,國安最依仗的左路進攻因為李磊賽季報銷徹底癱瘓。防守防不住也罷,進攻方面兩外援巴坎布和索里亞諾輪番受傷,進攻實力也大打折扣,這就沒有一點辦法了。2019賽季其他人也都是小傷不斷,最致命的打擊就是賽季中期傷了一個大腿比埃拉,沒有他在國安前場和奧古斯托穿針引線,國安的進攻能力至少下降三成。由此可見,連續兩年的傷病對北京國安爭冠之旅影響太大了。

高開低走!國安連續兩年拿到半程冠軍,為何兩次和冠軍擦肩而過?

  • 戰術被摸透,球員體能差

北京國安在施密特接手之後,球隊的戰術就改成了無邊鋒陣容,這個陣容的優點是中路人數優勢,容易展開配合和打開進攻。但是缺點就是過度消耗邊後衛,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李磊是連續兩個賽季在賽季後半段都重傷缺席,右路的王剛也吃盡苦頭。因為施密特完全是以歐洲球員的要求來對待國安兩邊後衛的,這對於他們來說就是過度消耗。而且不僅僅在邊路,國安施密特時期中場幾名球員防守強度很大,像張稀哲、奧古斯托、比埃拉和樸成都是小傷不斷。那麼問題來了,你說第一年體能差能理解,第二年還出現下半程崩盤的情況,從根子上講是不是戰術設計埋下了隱患呢?

高開低走!國安連續兩年拿到半程冠軍,為何兩次和冠軍擦肩而過?

  • 管理層的預判有待商榷

在李明出任北京國安總經理之後,他的工作作風就是務實、沉穩。在引援方面也確實眼光獨到,讓國安享第一批享受到了歸化的紅利。但是對於球隊中隱藏的深層問題並沒有做出預防和解決,球員為什麼容易傷,這個問題考慮了嗎?球隊為什麼在下半程體能狀態一團糟,這個問題考慮了嗎?第二就是關於換帥的契機,對陣廣州恆大的天王山之戰前換下施密特,除了國安高層之外的所有人都知道:臨陣換帥是兵家大忌,因為這個時候換帥肯定弊大於利,況且當時戰績下滑是比埃拉賽季報銷的後遺症。施密特的戰術雖然比較耗體能,但是他的執教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在哪個關鍵時候,國安高層的舉措明顯有點急功近利了。


結語:

北京國安連續兩次半程冠軍,連續兩次後半程崩盤,現在來看並不是簡單的運氣原因,而是各種綜合因素導致的結果。不可否認施密特這名教練的執教能力,但是客觀公正的評價,他的戰術體系就是有利有弊。不可否認國安管理層在引援市場上的大放異彩,但是客觀公正的評價,他們確實缺乏高層該有的前瞻性和戰略眼光。廣州恆大能讓卡納瓦羅以“上課”的方式化解危機,然後扭轉頹勢三連勝奪冠,那北京國安為什麼就不能對施密特多一點點耐心呢?

以上就是本人對於北京國安連奪兩年半程冠軍,為何只能成為最佳配角的深度分析,如果喜歡作者的文字,歡迎點贊+關注+轉發,感謝各位閱讀!

高開低走!國安連續兩年拿到半程冠軍,為何兩次和冠軍擦肩而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