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行業鉅變?826號文件對傳統電網業務、綜合能源有何影響?

12月2日,國家電網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嚴格控制電網投資的通知》(國家電網辦[2019]826號)在朋友圈瘋傳(以下簡稱826號文)。這個文件將對電力行業產生巨大影響。

電網削減投資的痕跡早已顯現,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我國電網工程投資金額為2036億元,同比大幅下滑15.1%。

今年一季度電網投資驟降,創歷年最大降幅。2019年一季度,全國電網工程完成投資502億元,同比下降23.5%。

2019年1-10月,全國電網工程投資金額為3415億元,同比下降10.5%。

這些都是過去多年來從未發生過的現象。

俞慶表示:這不僅僅是一個文件,而是國網公司整體發展戰略轉型的一個標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網企業,國網公司每年因投資建設所需的採購數額巨大,對電力相關產業鏈影響巨大,這個文件也將引起整個行業的巨大變化。

電力行業鉅變?826號文件對傳統電網業務、綜合能源有何影響?

國網轉型的四個外部挑戰

一、降電價的壓力

二、終端客戶與電量流失的挑戰

電網企業面臨三方面的終端客戶和終端電量流失

1、售電企業從電網企業挖走大批高價值客戶;

2、新能源企業通過“自發自用”的方式,使得電網企業電量流失;

3、增量配網企業的競爭。

三、能源技術發展的挑戰

大量的分佈式能源技術,使得電網企業面臨“去中心化”的壓力。比如分佈式光伏+分佈式儲能+微電網+可調度的靈活性負荷,客觀上不需要電網企業再提供如此高的供電可靠性。

四、新業態的競爭挑戰

無論是能源互聯網還是泛在電力物聯網,電網企業面臨的是“完全開放市場競爭態勢”。無論是華為、新奧,還是阿里、百度、還有移動運營商,大家都是奔著“能源互聯網新業態”去的。而電網企業傳統的“高投資、重資產、快增長、嚴管控”的發展模式,根本無法適應“未來數字化新業態下的網狀靈活性組織生態”的需求。國網文件釋放的一個重要信號是:要戰略轉型。

國網面臨的兩個任務

對於國網來說,在新的歷史階段、新的主要矛盾、新的競爭業態下,必須完成兩個轉型任務:

一、節流,轉變電網發展模式。

如何通過泛在物聯技術手段,提升電網規劃的合理性,提高電網現有資產的利用率,進一步實現成本管理的優化,這些都是“節流”的內容。

二、開源,轉型數字化生態。

我認為國網公司更重要的戰略思考是“開源”,如何在輸配電價下降、客戶流失的背景下,實現新業務的增長。

而且這種增長背後的邏輯不再依賴原有的“高投資、重資產”的“第一發展曲線”,而是一種“第二曲線”的增長。這才是國網公司轉型戰略的核心,壓縮投資的另一重意義,就是要“把錢花在刀刃上”,如何通過各種投資模式培育新的產業動能,我認為才是另一個戰略級任務。

下圖摘自埃森哲公司的報告《與未來對標——能源互聯網價值重述及海外應用解析》

電力行業鉅變?826號文件對傳統電網業務、綜合能源有何影響?

電力產業鏈的挑戰與機會

對傳統電力產業來說,826號文的影響是巨大的。挑戰與機遇也是並存的。雖然電網投資整體開始下滑,但是在某一些領域的投資還會持續增長,主要體現在泛在電力物聯網方面,如綜合能源服務、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等方面。

轉型趨勢可能主要表現為

1、工程和製造專業,向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即適應電網企業向“綜合能源服務”的轉型趨勢,原來賣產品、做項目的企業,未來可能轉型成為賣服務,“EaaS,能源即服務”(Energy as a Service)將成為某種趨勢,比如施耐德公司的轉型戰略,就是把自己定位成EaaS企業。

2、傳統服務業,向數字化服務業轉型升級。電力產業鏈過去也存在大量服務企業,比如規劃設計服務、工程服務、運行維護服務等。這類傳統服務企業將面臨泛在物聯時代的數字化轉型挑戰。隨著電力市場化和服務專業化的浪潮,一批新的線上+線下的新的數字化服務企業將會出現,比如負荷集成商、微網能源運行商、智能運維商、數字節能服務商、需求響應服務商等,傳統的工程服務企業需要適應數字化浪潮的衝擊。

儲能的冬天可能來了?其實也未必

今年儲能行業並不好過:缺乏實質性政策支持、價格機制釐不清、電網側儲能急剎車、其他領域也疲軟無亮點,企業拿不到新項目、砍掉儲能業務、被迫大裁員……儲能行業剛由萌芽進入抽條之時,正當大家期許它能欣欣向榮,不料遭遇前所未見的寒冬。

“嚴禁以投資、租賃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新建電網側電化學儲能設施,且不再安排抽水蓄能新開工項目”,部分人心生疑慮 “儲能要涼涼了”?其實不然,電網的“退出”實際是給其他國企、央企、民間資本力量提供了機遇,此舉將促進電力市場化,而且其他儲能應用模式也可能會獲得更好發展。

國網在今年2月發佈的《關於促進電化學儲能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曾指出支持新能源發電配置儲能、支持常規火電配置儲能、客戶側儲能也可參與電網需求響應、電量平衡和負荷特性改善。而且以國網電動汽車為首的企業在光儲充、電動汽車儲能等概念上,參與熱情仍然很高。尤其未來隨著新能源發電逐漸實現平價上網,新能源發電側儲能、分佈式能源+儲能等模式也可能也會迎來發展新高潮。

綜合能源服務的興起:

國家電網公司已經悄然將綜合能源服務定位為公司第二大主業,並且制定了翔實的產業發展規劃和實施路徑。

綜合能源服務,一種能夠互補互濟、多系統協調優化、大幅度提升能源開發使用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比例的綜合能源供應和消費模式孕育而生。這種新的模式,從滿足用戶需求出發,推動能源供應從產品向服務轉型升級,形成有效競爭和主要由市場競爭決定能源服務價格的機制;改變原有能源系統單一規劃、建設的路徑,提升社會綜合能效水平;實現多種能源產品根據需求靈活轉化,在保障能源安全基礎上,形成最高效有效的供應和消費方式。綜合能源服務可以有效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並同其他領域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從國家電網公司戰略轉型看,綜合能源系統將是貫徹泛在電力物聯網的重要物理基礎。未來,泛在電力物聯網將引領傳統能源系統向數字能源系統升級。綜合能源系統是各個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具有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特徵的智慧能源綜合服務系統,是泛在電力物聯網的重要物理基礎以及具體實現形式,是強樞紐、擴平臺、促共享的有效載體,將助力公司搶佔全球能源變革和能源互聯網產業發展制高點,實現能源電力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

今年4月9日召開的國家電網“三型兩網、世界一流”戰略下的綜合能源服務研討會上,專家們預計,2020-2025年,我國綜合能源服務產業將進入快速成長期,市場潛力將從0.5-0.6萬億元增長到0.8-1.2萬億元;2035年步入成熟期,市場潛力在1.3-1.8萬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