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城區:堅持打造精緻城市 用實績實效讓城市從文明走向美麗

大眾網·海報新聞濱州12月5日訊(記者 盧志強 通訊員 李榮新 劉丹 馬越)乾淨整潔的道路,環境優美的小區,便捷高效的窗口服務,秩序井然的城市生活……走進濱城區,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完善,文明之風處處清新撲面,群眾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綻放容顏。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提高生活品質,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前行路上,作為主戰場,濱城區始終堅持打造精緻城市,提升居民文明素質,用實績實效讓城市從文明走向美麗,讓文明之花綻放出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光芒。

“思想向創城聚焦、精力向創城集中、力量向創城傾斜,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強的使命擔當,鎖定目標,持之以恆,唯旗是奪。”濱城區區長張瑞傑說。

打造和諧宜居環境,“精耕細植”城市形象

提檔升級基礎設施助推城市“換裝”

走進濱城區市東街道清怡農貿市場,封閉式市場大棚內,整潔有序的水果區、蔬菜區、熟肉區、肉食區、副食區等7大經營區劃分科學,井然有序,目前已入住168餘家經營業戶; 27個監控探頭全面覆蓋整個市場,設置20餘個公益性攤位。

近年來,清怡農貿市場不斷升級改造,共拆除違章建築1000平方米,路面維修面積達到1.1萬平方米,清理市場攤位外溢,佔道經營戶10戶。今年又對經營攤位區域及部分停車位進行了施劃標線,共施劃道路標線、市場攤位標線共計2800餘米,施劃機動車停車位300餘個;環繞市場安裝創城高音喇叭6個,每天循環播放文明規範。從而解決老舊農貿市場硬件水平低、標準檔次低等頑疾,為方便居民、增添城市活力,打造周邊居民的“菜籃子”工程。

為實現基礎設施提升、動態保持整治成效,實施城市亮化、道路提質改造、背街小巷改造、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等工程,實現農貿市場,生活小區、公園、車站、環衛等基礎設施完善升級。

濱城區為全面改善農貿市場環境秩序,對全區24個市場實行全覆蓋監管,重點對全區14個大型農貿市場、5個便民市場、2個早市、3個大集加大監督檢查頻次,出動執法檢查3000餘人次,檢查各類市場經營主體9000餘戶次,現場整改問題事項400餘件,向市場經營業戶發放創城宣傳材料6000餘份。為解決市場積水問題,疏通下水道12處,共計1000餘米,修補路面2000餘平方。通過設施提檔升級、外部環境整治、內部環境完善,市場整體面貌煥然一新,提升了經營者文明誠信自律意識,廣大市民也享受到了創建文明市場整治成果。“市場道路平整了,市場秩序規範了,市民現在出入不僅更方便,經營業戶的生意也格外的好。”談起創建全國文明城的變化,濱城區市場監管局市場科科長王建勇說。

為提升城市形象,還城市清朗的天際線,濱城區下大力氣拆除戶外違規廣告,對道路兩側、樓頂、臨街牆體立面等位置的大量違規戶外廣告進行全面整治。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共拆除廣告600餘處、摺合面積近24萬平方米,讓城市變得清晰靚麗。同時,開展公園品質提升攻堅,對白鷺湖、蒲園、頤園等50餘處健康教育宣傳欄進行了更新並增設多處警示標語及宣傳牌,對園內及周邊綠化帶進行了修葺補種,對損壞的辦公設施、道路地磚、亮化燈進行了集中修復,對園內雜草進行了割除清理,對園內出入口停車秩序進行了整頓,優化了園區管理。還開展城鄉環境衛生、園林綠化、亮化水平提升活動,對城區街道日常灑水和洗掃作業實施精細化保潔,日均達4次,實現道路保潔、綠化帶保潔、門店前保潔無縫隙、全覆蓋;加強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加大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處理力度,徹底清除村居坑塘、水面、空地、林地、溝邊等區域的垃圾死角,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5%以上;對人行道邊10米範圍內的綠化帶內斷檔、斷壟、局部進行栽綠覆蓋;為實現路燈設施安全運行、燈容燈貌整齊劃一,對全區達到使用年限,存在安全隱患的照明設施及時進行了改造,目前共維修路燈盞500餘盞次,維修落地櫃及監控終端60臺次,及時處置和恢復交通肇事被撞路燈及其他施工損毀路燈20組,打造起優美、和諧、生態的濱城城市夜景和燈光環境……

為加大改善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濱城區拿出1400萬元創城專項資金,用於路面破損修補、劃停車線、生活小區改造、綠化帶補植等14個方面的改造,實現讓廣大市民在創城共建中共享建設成果,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常態觀摩促整治,長效機制固成效

提升城市品質在治理創新中提標

哪裡薄弱,就觀摩哪裡。哪裡發現不足,整治就跟蹤到哪裡。

濱城區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治理措施,對照重點部位實地測評標準要求,統籌佈局、全面梳理,對全區小區、主幹道、社區等重點部位精準劃分、分解任務、責任到人。按照屬地為主、條塊結合、領導包片、分線作戰、專項整治的原則,打好創城攻堅戰,下好創城攻堅“棋”。

為實現工作推進到位,問題整治到位,創城攻堅到位,濱城區實行常態觀摩,對照標準“挑刺”、現場觀摩“檢閱”、整治進度“亮單”,立足城鄉區域不同,行業與行業之間有別的實際,採取行業專項觀摩與綜合觀摩相結合,城區觀摩與鄉鎮觀摩相結合,評比打分與專家點評相結合,片區觀摩與點對點觀摩相結合等形式,每到一處觀摩點,觀摩團成員進樓道,看路面,查衛生,看秩序,對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標準,轉角落,找問題,不放過每一個重點區域、重點部位和整治死角,隨即發現、隨即指出,並拿出整改意見和方案,最後由整治組專家對觀摩點存在的問題進行綜合點評。通過現場 “把脈問診”,找準問題癥結,明確整改方向,做到工作推進有目標,問題整治有列時限。從薄弱環節入手,從關鍵問題突破,從群眾最關注的地方抓起,突出重點區域、重點路段、重點部位的整治,以局部治理帶動綜合提升,以集中整治促進長效管理。

截至目前,濱城區共組織開展現場觀摩8次,觀摩市容市貌環境、生活小區、農貿市場、城鄉結合部等觀摩點200餘個,發現問題1000餘件次,問題整改率達到100%。針對問題整治召開推進調度會14次。累計辦結上級交辦的八大類38項1053個督辦問題,辦結率達100%。社區治理、生活小區整治、政務環境和誠信建設、“八小行業”整治、農貿市場專項整治、文教衛生整治等8個專項整治組及13個鄉鎮(街道)針對本行業、本轄區開展專題培訓、現場觀摩50餘次,進行“菜單式”打分考核。督導組採取“日督導、日通報”制度,緊盯重點點位和整改不到位區域開展“回頭看”,對不按時整改、整改不徹底的單位下發“督辦單”,共整改問題4100餘項。

在抓好常態觀摩的同時,濱城區積極探索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長效機制,用長效機制鞏固整治成效。

車輛有序的停在車位上、垃圾日產日清,潔淨整潔,有著14棟樓的造紙廠東宿舍,雖是沒有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卻處處展現著創城帶來的新變化。作為包保單位,濱城區發改局為改變小區“髒亂差”現象,先後投入18萬餘元,線路改造,規劃停車位2400米,僱傭了2名專職保潔人員全天候盯靠將小區整治的井然有序。

為實現小區有人管,生活小區整治跟得上,濱城區對全區496個居住小區進行現場梳理摸排,分成單位自行管理小區、街道管理小區和區直部門包保小區3大類,進行分類專項進。同時,為加強物業管理,濱城區房管中心組織成立區物業管理協會,為各物業公司免費發放宣傳旗幟“創城先鋒隊”6000面,“文明督導員”袖標3000個,聘任文明督導員,明確物業公司在創城工作中的主體責任。對不配合創城工作的物業公司負責人進行當面約談,責令按要求徹底整改到位。

出門就上班,辦公室設在馬路上。為整治市容市貌環境,濱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在日常城市管理工作中嚴格執行創城標準,實現創城工作日常化、常態化、長效化,將“數字城管”和每天一巡查、每週一次聯合執法、每月一次考核、每季度一次獎勵“四個一”工作機制“雙結合”、集中整治和沿街店鋪自覺行動“雙管齊下”,為解決“十亂”現象、流動商販、人行道兩側車輛亂停亂放、店外經營等反彈反覆,逐條街整治、逐個門店規範,確保管理無死角,牽頭組織開展了15次聯合執法集中治理,累計整治店外擺放、店外經營1700餘處,清理燈箱廣告1300餘處,清理條幅窗貼650餘處,治理人行道各類亂停亂放車輛6000餘輛。同時,與全區所有沿街店鋪簽訂《濱州市濱城區市容環衛綠化責任書》,將責任人應承擔的市容秩序維護責任、環衛保潔責任、公共設施及綠化保護責任,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情況一一列出,讓廣大經營業戶參與到創城中來。結合城市管理提升年,打造十條文明城市管理示範街,創立“城市商戶驛站”,以典型引領帶動全區市容市貌提升。把創城“高標準”變為日常工作“新常態”,全力打造精緻城市。

為實現農貿市場的長效監管,濱城區按照建管並舉的原則,嚴格實行分管領導劃片包乾制度和網格化監管,抽對市場經營業戶存在的無證無照經營、證照不明示懸掛等問題展開全覆蓋、無死角大排查,並強化市場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環境整治,加強對市場果蔬農殘檢測公示信息監管,建立健全長效、常態工作機制。

讓牆壁能說話,讓角落能育人

提升城市品味,讓公益廣告為文明“代言”

一幅幅包含“講文明、樹新風” “‘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愛未成年人”“文明出行”等公益廣告遍佈城鄉的道路、小區、校園、農貿市場……大小不一、色彩不同的公益廣告,不僅構思巧妙,而且主題多樣、形式新穎,點綴著城市的每一個區域,處處洋溢著文明氣息。

“做活創城公益廣告,營造濃厚宣傳氛圍,讓每面牆壁能說話,每個角落能育人,充分發揮每塊公益廣告的育人作用,在美化城市中讓爭做文明市民浸潤心靈,凝聚起文明城市之‘魂’。”濱城區委宣傳部部,副部長呂曉濱說。

為提升公益廣告的傳播力、影響力和育人的親近感,濱城區在氛圍營造上,堅持嚴管理、巧設計、重文化、出精品,創新宣傳載體,甄選出一批表現力強、感染力強、傳播力強的公益廣告,提升宣傳實效,讓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公益廣告走進市民,切貼近市民,做文明市民、創文明城市。

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一主線,從機制建設入手,按照“誰管轄、誰設置、誰管理、誰維護”的原則,全區13個鄉鎮(街道)對不同區域、不同場所進行細化分解,因勢因地著力細節,著重內容,通過對轄區市場、小區、社區、主次幹道等區域進行實地調研、分析受眾群體,抓住重要節點,突出顯著位置,進行個性設計,按照“做優規劃、做精設計,嚴格標準、提升質量”的標準,加大公益廣告安裝密度,讓公益廣告設計與城市景觀相匹配,公益廣告內容與周圍環境相融合,提升城市品位,彰顯城市品質。與此同時,加大對公益廣告設置、維護和管理上的日常督查力度,明確管理區域及責任,確保公益廣告刊載傳播有人管、管到位,形成教育常態。

與此同時,為真正讓文明宣傳入腦入心,濱城區還創新形式,拓展內容,增加了“文明提示、文明告知” “學雷鋒志願服務” “道德模範”“地域文化和特色”等不同宣傳主題。還在城市主題公園、重要交通要道設立並安置不同造型、不同色彩的大型鐵藝公益廣告。

傳播文明理念,提升居民素養。目前,全區1.2萬餘塊公益廣告,500餘處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站、所,170個省市文明村鎮,用一道道景觀扮靚城市,一個個站所豐富著群眾生活,增添濃厚文明城市氛圍。

“我們將牢固樹立城市管理精品意識,嚴格創城標準不放鬆,加強城市治理,探索健全完善長效管理機制,讓城市因文明而美麗,讓群眾共享創城成果中增加幸福感和獲得感。”濱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邊洪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