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隻有初中文憑,卻是數學天才,也是“呆子”

1910年11月江蘇省金壇縣一家小雜貨店裡,一個男嬰呱呱墜地。店主華老祥40歲得子,不禁欣喜萬分。他小心翼翼地將嬰兒放進一隻籮筐裡,又將另一隻籮筐蓋在上面,說是

“進籮筐避邪,同庚百歲”,併為兒子取名“羅庚”。


華羅庚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

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老師告訴大家,這是我國古代算學經典之作的《孫子算經》裡的一道名題,在楚漢之爭中,漢王劉邦的大將韓信,還用這個方法點兵呢!西方數學家尊稱它為“孫子定理”。


老師一再表揚華羅庚是個好學的孩子。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他是隻有初中文憑,卻是數學天才,也是“呆子”

十七歲的華羅庚

1925年,華羅庚初中畢業後,因家境貧寒,無力進入高中學習,只好到黃炎培在上海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學習會計,為的是能謀個會計之類的職業養家餬口。不到一年,由於生活費用昂貴,華羅庚被迫中途輟學,回到金壇幫助父親料理雜貨鋪。在單調的站櫃檯生活中,他開始自學數學。

回憶當時他刻苦自學的情景,華羅庚的姐姐華蓮青說:“1925年的冬天,羅庚依然在賬臺上看他的數學書。鼻涕流下時,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邊一甩,沒有甩掉,就這樣伸著,右手還在不停地寫……”

那時華羅庚站在櫃檯前,演算起數學題來,有時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顧客,甚至把算題結果當作顧客應付的貨款,使顧客嚇一跳。因為經常發生類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時間久了,街坊鄰居都將其傳為笑談,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羅呆子”。

1929年,金壇發生瘟疫,華羅庚也不幸得了傷寒病,終日躺在床上,竟有半年。後來病雖然好了,可是腿卻殘了,這一年華羅庚19歲。大病一場的華羅庚在床上學完了高三和大學一、二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

因為左腿的殘疾,華羅庚後來走路都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於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履,華羅庚還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在逆境中,他頑強地與命運抗爭,他說:“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

1930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裡看《科學》雜誌,一篇名為《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理由的論文》深深地吸引了他。論文的作者在文中指出了蘇家駒,一個大學教授在一個代數運算上的錯誤。文章極具才華,但文章作者卻是一個熊慶來從未見過的名字。

他是隻有初中文憑,卻是數學天才,也是“呆子”

“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

人們面面相覷。真的是“無巧不成書”,恰好這時有一位江蘇籍的教員在場,他想起了他的弟弟有一個同學名叫華羅庚,就回答道:“這個華羅庚哪裡教過什麼大學?他只念過初中,聽說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感到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把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在這裡,華羅庚如魚得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內外著名的數學雜誌上陸續發表。

他是隻有初中文憑,卻是數學天才,也是“呆子”

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他不願讀博士學位,只求做訪問學者,因為這樣可以衝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1949年,新中國的誕生,牽動著熱愛祖國的華羅庚的心。此時的華羅庚已經被伊利諾依大學高薪聘為終身教授,他的家屬也隨同到美國定居,有洋房和汽車,生活十分優裕,不少人都認為華羅庚不會回來了。可是,誰也沒想到,此時的華羅庚內心是多麼渴望早點回到自己的祖國。最終,華羅庚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克服了來自美國政府所帶來的種種困難,攜家人回國。

1950年2月,在歸國的船上,華羅庚寫下了《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信中他坦露出了一顆熱愛中華的赤子之心:朋友們!我先回去了。梁園雖好,非久居之地。歸去來兮……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

他是隻有初中文憑,卻是數學天才,也是“呆子”

華羅庚再次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講授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典型群論》。

20年前,當他第一次走上清華講臺時,還只是個助教,一個沒有任何學歷的殘疾青年,是熊慶來慧眼識珠,是清華大學的教授不拘一格,給了華羅庚成長的條件,就像數學王國裡充溢著燦爛的瑰寶一樣,這樣的事情解放以後再次發生了。

1956年的一天,有一個叫陳景潤的青年給華羅庚寫信,提出華羅庚的“堆壘素數論”中第五章的方法可以用來改進第四章的某些結果,華羅庚大為讚賞。和當年的華羅庚一樣,陳景潤也僅僅只是一個廈門大學的圖書管理員。

他是隻有初中文憑,卻是數學天才,也是“呆子”

華羅庚與陳景潤

歷史就是這樣的巧合,當年熊慶來對華羅庚的知遇被不走樣地演繹在他與陳景潤之間。

陳景潤就這樣來到北京,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所。10年後,陳景潤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登上了數學王國的頂峰。

每當回憶起這段歷史,陳景潤總會感激地說:“我是華先生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走後門’調來的年輕人!”不論陳景潤走到哪裡,都會特別自豪地和別人提起“我的老師,華羅庚。”

記者在一次採訪時問華羅庚:“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後一天。”

1985年6月,華羅庚應日本亞洲協會的邀請訪問日本。因為曾患過兩次心肌梗塞,腿的手術也已經過了保險期,參觀過程中只好坐輪椅。

6月12日下午華羅庚在日本數學會會長小松彥三郎的陪同下,進入東京大學的報告廳。演講開始,他離開了輪椅堅持站著講,一開始他用中文,由翻譯翻成日語,後來在徵求了大家的意見後,他換成英語。這次演講一共講了65分鐘,最後,華羅庚說“謝謝大家”,在暴風雨般的掌聲中坐了下來。

他是隻有初中文憑,卻是數學天才,也是“呆子”

華羅庚在東京大學演講, 這也是他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日本數學家白鳥富美子女士捧著一束鮮花向講臺走去,華羅庚突然從椅子上滑了下來,在場的中國教授和日本醫生驚叫著去扶他,他的眼睛緊閉著,面色由於缺氧而呈現紫色,完全失去了知覺。


晚上10點零9分,東京大學醫院宣佈華羅庚的心臟完全停止了跳動。

他曾說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再沒有比這更壯麗的謝幕方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