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Q3財報比拼 五大指標看成長空間究竟如何

近日,阿里、京東、拼多多相繼發佈第三季度財報。從來營收看,阿里增速放緩,京東創新高、拼多多大幅增長。網經社從營收、淨利潤、GMV、活躍用戶、總資產五大指標對上述三家頭部電商平臺的三季度財報進行分析解讀。

營收:阿里增速放緩 京東增速創新高 拼多多厚積薄發增速明顯

在營收上,2019第三季度,京東1348億元,同比增長28.7%;阿里巴巴1190.2億元,同比增長40%;拼多多75.139億元,同比增長123%。

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Q3財報比拼 五大指標看成長空間究竟如何

2019年Q3三家公司總營收達2613.34億元。其中,京東、阿里巴巴、拼多多分別佔比51.58%、45.54%、2.88%。

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Q3財報比拼 五大指標看成長空間究竟如何

京東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速創五個季度以來新高,其中,電商零售淨收入1188.5億元,同比增長27%;淨服務收入為160億元,同比增速為47%。京東不斷下沉市場獲客,在物流建設上的投入所帶來的回報在第三季度有所顯現。

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Q3財報比拼 五大指標看成長空間究竟如何

阿里巴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40%,財報稱主要是由於中國商業零售業務和阿里雲的強勁收入增長。核心電商業務仍是阿里營收的主要來源,達到1012億元,同比增長39.66%。從數據上看營收的增速雖可觀,但出現放緩趨勢,過去4個季度,阿里營收的同比增速分別為42%(2019年Q2)、50.6%(2019年Q1)、41.3%(2018年Q4)和54.5%(2018年Q3)。在阿里的大體量下要保持高速增長,需要把更多的消費者實現有效轉化,確保長期的增長空間。相比之下,雲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以及創新業務與之有一定差距。阿里的電商業務日漸鞏固,不過仍有新勢力的崛起會影響其在這塊業務上的紅利。

拼多多營收處於第三位,但增速強勁達123%,從業務收入分佈來看,在線營銷技術服務收入和平臺交易服務收入分別為67.114億元、8.02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26%、101%。補貼優惠政策持續受到用戶的青睞,高流量帶來GMV強勁增長。

淨利潤:阿里增長搶眼 拼多多“戰略性虧損”意在挖深“護城河”

2019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淨利潤達725.4億元,同比增長262%;京東達6.12億元,同比下降79.6%;拼多多虧損23.35億元,同比下降112.6%。

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Q3財報比拼 五大指標看成長空間究竟如何

2019年Q3阿里巴巴淨利潤同比增長2倍多,財報稱大幅增長的原因之一是集團一次性收到螞蟻金服股權產生的692億元收益,扣除一次性收益,非公認會計准則淨收入為327.5億元,同比增長40%。

按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剔除股權激勵支出、資產和業務收購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等項目,歸屬於京東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30.85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1.843億元增長160.6%。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和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京東均實現盈利。隨著京東的低線戰略及物流改革的開展,經營效益明顯,淨利潤率不斷提升。

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歸屬於拼多多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人民幣 16.604億元。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拼多多的虧損屬於“戰略性虧損”,這種情況常常出現在電商前期構築“競爭壁壘”之中,包括亞馬遜、阿里巴巴、美團點評、滴滴出行等均屢試不爽,且廣為業內和投資人接受。在而正是此戰略指引下,採取紅包、現金抵用券、現金補貼等策略,一直是普遍存在且屢試不爽的一個手段,目的就是跑馬圈地,挖深“護城河”,快速提高行業准入門檻,尤其是獲客成本。

活躍用戶:拼多多年活躍用戶直追阿里 單季淨增位居第一

活躍用戶方面,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的移動月活躍用戶在9月達到7.85億,較上一季度末的7.55億,再增3000萬。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購買用戶數增長至3.344億。2019年9月,京東移動端月活躍用戶數較去年同期增長36%。拼多多app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達4.296億,較去年同期增長1.979億,較上一季增長6360萬;過去的兩個季度裡,拼多多app月活用戶數淨增1.399億。第三季度活躍用戶人數為3200萬人,比去年同期的2650萬人增加21%。

從年度活躍消費者來算,阿里達到6.93億,拼多多5.363億正趨接近阿里,京東達3.344億。如果從增長來看,2019年Q3,拼多多單季淨增5310萬,阿里淨增3000萬,京東淨增1310萬。對此曹磊認為,若以年活躍用戶數衡量平臺規模,拼多多已成長為國內第二大電商平臺。本季度用戶的迅猛增長,離不開拼多多對於優質商品的強勁補貼政策。隨著拼多多未來延續對用戶和商家的戰略性投資,繼續擴大讓利和補貼力度,下沉市場消費潛力將得到繼續釋放並帶動全域用戶規模的快速增長,拼多多勢必仍將保持營收高增長狀態,發展前景不容小覷。

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Q3財報比拼 五大指標看成長空間究竟如何

阿里巴巴搭建的數字商業基礎設施為新消費創設了增長的陣地,新消費生態帶來用戶的高速增長。京東全渠道下沉,拉動低線城市用戶增長,第三季度超過70%的新用戶來自低線城市。

拼多多持續投入營銷費用,採用補貼方式獲客,用戶規模不斷擴大,單季用戶增量新高。

經過近4年發展,全國網購人群中已有一半成為拼多多用戶。同時,拼多多用戶粘性也在持續攀升,中國家庭一起“拼多多”的消費場景實現了更廣泛的普及。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指出,低線市場擁有大量人口,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隨著低線城市居民消費能力提升,低線城市的消費場景和下沉人群成為電商巨們如阿里、京東、拼多多等收割流量,捕捉增長空間的機會。

GMV : 阿里體量龐大遙遙領先 拼多多加速增長奮起直追

GMV方面,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平臺GMV達840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488億元同比增長144%;阿里2019財年(截至2019年3月31日)中國零售商城成交總額為57270億元,同比增長19%;京東截至2018年12月31日累計為16769億元,同比增長29.6%。(注:阿里、京東未公佈最新季度GMV,此處按最近一次公佈數據)

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Q3財報比拼 五大指標看成長空間究竟如何

從GMV數據上看,阿里仍遙遙領先於京東和拼多多,拼多多增速強勁,但短期內仍與京東有所差距;根據最近一次公佈的數據,阿里的GMV水平大約是京東3.42倍,拼多多的7倍多。截至第三季度,阿里、京東的GMV定然高於最近一次公佈的數據。拼多多在低線市場崛起並且近一年來向一、二線城市滲透,這種態勢下,阿里京東加速向下沉市場進軍。下沉市場紅利依然存在且潛力巨大,新用戶增長和用戶留存率增加給各平臺帶來GMV的高速增長。

曹磊表示,拼多多通過“百億補貼”策略,極大提高了用戶對其正品品質的信任度,就能快速提高客單價,拉動平臺GMV;同時用戶對生鮮類的農產品復購率非常高,有利於提高用戶活躍度、復購率,進而推動GMV穩定增長。雖然拼多多現在的GMV還沒超過京東,但用戶總數、月活和下單量已經超過了京東。客單價相對以前有了新增長,拼多多未來交易量有可能破萬億。

總資產:各家規模均增長 拼多多蓄力待發

在總資產上,2019第三季度,阿里巴巴11595.77億元,同比增長40.59%;京東2458億元,同比增長15.12%;拼多多645.76億元,同比增長74.51%。

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Q3財報比拼 五大指標看成長空間究竟如何

2019年Q3三家公司總資產為14699.53億元。資產規模是公司收入來源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償還債務的保障;總資產增長率是衡量公司發展性和成長性的重要指標。三家頭部電商平臺資產均處於不同程度的增長,阿里巴巴資產規模仍遙遙領先。

拼多多總資產增長率最高與其高速增長的營收密切相關,一直以來,拼多多都實行投入換增長的策略,以保持快速奔跑。京東的表現較為穩定,保持增長速度;規模效益和技術創新持續拉動京東運營效率的提升,物流、技術等服務收入不斷高速攀升,進一步擴大了京東優勢,並明確鎖定高質量增長的軌道。阿里巴巴資產規模龐大且增長率較高,新零售業務有了階段性發展結果,減輕核心電商業務的壓力,也可看做是阿里營收的增長動力,表現出其良好的發展勢頭和成長性。

核心觀點

對於三家發佈的2019Q3財報,莫岱青總結以下觀點:

1、用戶之爭或將成為平臺發展新動力,三大平臺正尋求屬於自己的新的發展動能。

2、阿里核心指標遙遙領先,技術板塊和新零售業務已逐漸成為其新的增長動力;新消費生態提供多元化供給,強化用戶的吸引力,發展動力充足。

3、京東營收增速創5季度以來新高,激發下沉市場用戶動能,實現用戶、業務、效率的全面增長;不斷加大技術升級投入,未來或將成其營收和利潤的新的驅動力。

4、拼多多以“戰略性虧損”換取高速GMV增長,用戶增長和留存是拼多多的戰略重點,供應鏈優化以提高平臺核心競爭力,未來盈利可期。

5、用戶規模不斷增加帶來大量訂單,如此大的訂單量就需對其平臺架構、基礎設施、功能模塊等進行不斷升級。技術也是一種生產力,也是一種核心競爭力,三大平臺正不斷研發投入,促進技術創新升級,保障平臺安全運行,同時也是為未來發展做好技術鋪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