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育機構需要跑路?

1 、二十年的韋博英語,倒了


2019年末,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20多年的英語培訓機構——韋博英語,資金鍊斷裂,跑路了。


為什麼教育機構需要跑路?

韋博英語成立於1998年,在中國已經經營超過20年,主營業務為英語培訓,以線下培訓為主要方式,在全國有150+培訓中心,每年的營業額或超過5億元,在英語培訓界頗有名氣,也算是個“大傢伙”了。


可是這麼一個頗有根基的大傢伙,老品牌,在2019年,因為“資金鍊斷裂”,崩了。


從2019年9月開始,韋博英語全國各地現關店潮,多地門店拖欠員工工資,並無法支付學員退款。


為什麼教育機構需要跑路?


2019年10月,韋博英語創始人高衛宇發了一封公開信——信中稱“韋博英語因為融資不利,使得資金鍊斷裂,現無法支付員工工資和學員退款”,瀕臨倒閉。


無獨有偶,韋博英語的老對手華爾街英語,於2018年3月被出售,霸菱亞洲投資基金和中信資本控股以3億美元對價接下來了華爾街英語。


為什麼教育機構需要跑路?

此外,韋博英語的另一個老對手英孚英語,也被報道擬出售中國區業務。(英孚教育被曝有意出售中國業務)


為什麼教育機構需要跑路?



2、為什麼教育培訓機構需要“跑路”?



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就是:

為什麼教育培訓機構需要“跑路”?


教育機構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特色:先收錢後提供服務,服務週期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並且基本上沒有賬期,大部分錢都是現收。(學習貸也是貸款分期機構先給學員錢,學員把錢給培訓機構,培訓機構基本上收的是現金)


反映在財務報表上就是:教育企業有相當的“預收賬款”,而鮮有“應收賬款”,不太會遇到下游錢收不回來的情況。


這在其他行業裡面,都是非常少見的,而且教育企業本身不要太多的重資產投入,大部分培訓中心門店是租的,也沒有特別多的固定資產需要投入。可以說是現金流最好的商業模式之一。


房地產企業要跑路,建築企業要跑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投入大量固定資產,而下游現金週轉不回來,會導致現金流斷裂,這是其本身業務模式所致。


但是教育企業:

①先收錢後服務;

②現收現付,下游不賒賬;

③固定資產投入相應較少。



這種商業模式,為什麼會出現“資金鍊斷裂”?


按照韋博英語的說法,“公司是因為融資不利,導致資金鍊斷裂”,這就很奇怪了,為什麼教育企業這麼強的輕資產現金流前置模式,還需要融資才能保證現金流不斷裂?


3、因為有很多其他同行在做著不計成本燒錢的生意



英語培訓,尤其是英語口語培訓,是一個線上和線下,效果沒有差特別多的行業,一定程度上,這是一種素質教育,而不是應試教育。


簡單的說,韋博的資金鍊斷裂,和線上英語培訓的大量出現有關,而更重要的不是“線上模式”,而是“線上英語培訓機構不計成本的燒錢”。


線上機構不計其數的燒錢擴張,使得韋博,華爾街英語這樣傳統的線下英語培訓機構,不得不也燒錢營銷去應對,然後發現——如果融不到資就死了。


其實線上英語培訓機構更是這樣,融不到資就會死,只不過線上融到資的機構更多,死了的線上機構關注度較少(因為更年輕,死了就死了,不是韋博這種二十年的老牌子)。而線下的英語培訓機構,因為和線上的功能類似,被捲入了這場戰爭。


“線上英語培訓機構是怎樣運營的?”:

線上英語培訓的機構,近5年大量出現。包括VIPKID,ABC360,噠噠英語,51TALK等,51TALK不是其中比較大的那個,但是因為51TALK是上市公司,其財務數據有比較準確的參考,本文我們以51TALK為例子做一個分析。


為什麼教育機構需要跑路?


營業收入和總成本費用來看

51TALK在2014年的營業收入只有0.52億,而每年迅速提升,2018年51TALK的營業收入提升至了11.46億。


但是另一方面,這些年來,51TALK的成本費用一直顯著高於營業收入,2014年的時候,當51TALK營收僅0.52億的時候,成本費用就1.46億了,而到2018年營收11.46億的時候,成本費用達到15.5億,營收的快速提升,伴隨的是支出同樣快速提升,換句話說,可能是支出的快速的提升,帶來了營收的快速提升,如果支出沒有繼續提升,營收是否還會提升?還是個未知數。


換句話說——51TALK從2014年起,從來沒盈利過。2014-2018年,51TALK的淨虧損總額,達到了19.42億,也就是說,51TALK在2014-2018這五年至少需要從外界融資20億元,才能保證資金鍊不斷裂。(這裡用虧損大致等效了現金流淨支出,存在一定的不準確,不過大致接近


為什麼教育機構需要跑路?

為什麼教育機構需要跑路?


從銷售費用來看

51TALK在2014-2018這五年的銷售費用共計22.31億元,可以說是相當大的一筆支出了,這部分銷售費用的迅速提升,也拉動其營業收入迅速提升。


另一方面,51TALK銷售費用在整體支出中的佔比,相當高,大約在50%左右(2019H1最新財報季為48%)。


這個銷售費用佔比是非常高的,意味著:所有的教學成本——包括教學,教務,教研,教具,教室等,再加上所有管理人員,行政人員,公司大樓等費用合計起來,也就和銷售費用差不多高。

為什麼教育機構需要跑路?


為什麼教育機構需要跑路?


而51TALK,顯然並不是在線英語培訓中燒錢燒的最狠的,比51TALK燒錢更狠的公司還有好幾家。



這些企業作為互聯網企業,出發點就不是“盈利”,而是“擴大市佔率”,所以在發展過程中,就是不停虧損,不停融資,不停擴張,最後擠死其他競爭對手,實現winnertakes all。



為什麼教育機構需要跑路?


到這裡,我們基本上已經可以理解,為什麼20多年經營的韋博英語會因為資金鍊斷裂而倒掉。


韋博英語來自線上的對手們,一年數以十億計的燒錢擴張,靠融資支持,並不要求盈利。在這場戰爭中,韋博英語被捲入,不得不投入鉅額的擴張費用,而當投入的成本費用超過本身的盈餘,資金鍊當然就斷了。


可以說,韋博們當時遇見鋪天蓋地的來自線上的,以融資為彈藥的轟炸時,其實主動關店休息,保住盈餘,可能反而是好的選擇,但是韋博選擇去參戰,只能說時代變革的時候,有時候確實不是那麼講道理。


倒掉一個韋博,可能還會有很多來自線上的,線下的英語培訓機構倒掉,他們本身不盈利,但是靠融資輸血,也得不斷向前衝,直到對手都死掉。互聯網的法則就是這樣,Winnertakes all,很殘酷,但是沒辦法。


逐鹿中原,不知鹿死誰手,但這隻鹿,卻是死定了的。


4、什麼叫“不忘初心”?



近十年來,真的稱得上是“顛覆性思維”的,可能就是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了,其實核心不在互聯網,而在融資擴張


人類的商業史,也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股份制,也有幾百年歷史了,這幾千年來,商業都遵循一個基本思維:“做生意,是要賺錢的”。


但是近10年的互聯網思維,徹底顛覆這個觀點“原來生意是可以不賺錢的”,阿里巴巴,騰訊,幾個著名的例子,讓大家徹底相信“原來企業是可以不賺錢的”。


雖然現在阿里巴巴和騰訊已經大量盈利,但是他們曾經十餘年的不盈利的日子,成了廣大創業者和投資者的信仰——真正大企業,就應該這樣長期不盈利,然後winnertakes all。


2015年前後,中關村咖啡館裡面,各個投資者創業者侃侃而談,每個咖啡館裡面都有無數的“未來的騰訊和阿里”,無數的“未來的孫正義和張磊”正在眉飛色舞地描繪下一個時代的宏大藍圖。


這可能就是“創業”和“做生意”的區別吧,“做生意”聽起來就很俗,想著搗鼓那一畝三分地,賺錢,俗不可耐。“創業”聽起來就很酷,改變行業,改變人類,改變未來。


後來,才慢慢想明白“創業”和“做生意”的區別——

一般所謂“創業”,是“用別人的錢,做一些可能不盈利,也不知道啥時候能盈利的生意”


而所謂“做生意”,是“做一些聽起來不那麼高大上,但是能賺錢的生意”。


社會在劇烈的變革,有時候是不是應該“不忘初心”,而一個企業的初心,是不是應該是“盈利”?


筆者常聽到一個說法“我們做教育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情懷”,這句話聽起就很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