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溫州兩地居民槓桿率緣何居全國第一、第三?

外匯天眼APP訊 : 浙江居民為什麼這麼願意借錢?居民槓桿率的計算方式為,居民槓桿率=住戶貸款餘額/GDP。

浙江杭州、温州两地居民杠杆率缘何居全国第一、第三?

央行近日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顯示,目前國內居民槓桿率超60%,已對消費產生一定的擠壓作用。

其中,槓桿率水平最高的浙江和最低的山西之間相差50個百分點。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近日發佈的《NIFD季報宏觀槓桿率》稱,在其統計的34個城市中,居民槓桿率高於80%的城市有5個,依次分別為杭州(103.2%)、廈門(96.3%)、溫州(91.1%)、海口(83.8%)、深圳(82.3%)。

排名前五的城市中,有兩個在浙江。

浙江居民為什麼這麼願意借錢?居民槓桿率的計算方式為,居民槓桿率=住戶貸款餘額/GDP。因為個人住房貸款的餘額佔到整個住戶部門債務餘額的一半以上,因此居民槓桿率與房地產具有高度的相關性。

央行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顯示,2018年末,我國住戶部門貸款餘額47.9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5.8萬億元,佔住戶部門債務餘額的比例為53.9%。而央行《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9月末住戶貸款餘額為53.6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9.05萬億元,佔住戶部門債務餘額的比例為54.2%。

浙江住戶部門債務風險較高

從區域劃分看,各省份住戶部門債務分佈不均衡。

2018年,住戶部門槓桿率超過全國水平的省份(直轄市)有:浙江(83.7%)、上海(83.3%)、 北京(72.4%)、廣東(70.6%)、甘肅(70.1%)、重慶(68.6%)、福建 (65.8%)和江西(63.1%),其中,槓桿率水平最高的浙江和最低的山西之間相差50個百分點。

浙江居民為什麼這麼願意借錢?

從信貸結構來看,一位四大行的浙江省行人士12月5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兩年浙江四大行的新增貸款增速非常快,除了政府基建類傳統項目之外,另外一個突出的投向是個人貸款。“今年我們的個貸增量佔到了半壁江山,以往都是法人貸為主,今年1-11月個貸增量佔比到了40%,個貸增速反而比法人快。”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這兩年消費升級明顯,普通個人消費貸款產品很多,包括信用卡分期和消費貸款;二是浙江的專業細分市場比較多,個體經濟比較發達,個人經營性貸款也增長很快。三是近幾年來杭州樓市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導致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增長也比較明顯。

一位杭州企業家12月5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杭州槓桿率全國第一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近年杭州城市發展迅猛,居民投資意願強烈,投資必然伴隨著槓桿。其次是杭州吸引外來人才流入量大,年輕人居多,年輕人通常為首次置業,可用最低首付也推高了槓桿率。

最新的數據顯示,杭州市區今年前11個月土地成交金額已達2415.5億,已打破歷史紀錄。已超過2018年全年總成交金額,創歷史新高。這是自2017年以來,杭州市區土地出讓金連續三年突破2100億。

一位股份行浙江區域負責人則稱,浙江這兩年總體信貸增長都非常快。其中有三個原因,一是此前的基數低,2017年很多銀行都是負增長。二是受資管新政影響,表外和表表外投放回表,這一塊規模也很可觀。

數據顯示,2018年浙江省全年新增貸款15500.6億元,同比多增 7071.8億元。2017年浙江省全年新增貸款8428.8億元,同比多增3090.6億元。

2018年,浙江新增貸款1.55萬億元,江蘇新增貸款1.36萬億。而同期,浙江GDP5.62萬億,只相當於江蘇同期GDP9.26萬億的60%。這種現象,被浙江相關部門領導批評為銀行業發放的貸款要麼違規流入了股市、房市,要麼在國有企業、大型企業空轉,還有就是或被用於省外投資。

防範住戶部門高槓杆風險招數

事實上,2018年是去槓桿之年。不僅從宏觀的企業,再到微觀的個人,都在去槓桿。

央行報告顯示,2018年末,我國宏觀槓桿率總水平為249.4%,比 2017年末下降了1.5個百分點,宏觀槓桿率高速增長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5.8萬億元,同比增長17.8%,增速同比下降 4.4個百分點,較2016年高位更是回落近19個百分點。

在這種背景下,央行認為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住戶部門債務風險並不突出。因為與其他高槓杆率國家相比,我國對住房抵押貸款的最低首付比要求更為嚴格,月償債比率和最長還款期限與國際實踐基本一致,住戶部門風險抵禦能力較強。

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

2018年,我國住戶部門貸款的不良率,尤其是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繼續保持較低水平。截至2018年末,個人不良貸款餘額7103億元,不良率為1.5%, 低於銀行貸款整體不良率0.5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為0.3%,與上年持平。

但央行也強調,下一步應多措並舉應對部分地區住戶部門債務增速過快和部分低收入家庭債務負擔過重問題。

一是繼續嚴格遵循“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政策定位,完善“因城施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抑制投機性購房。二是督促機構堅持對消費行為真實性的審查、提高對消費信貸產品的風險管理能力。三是持續開展風險提示和宣傳教育,引導樹立正確的財務觀念,避免低收入家庭過度負債。四是加快建立全覆蓋的個人徵信體系,為金融機構和金融管理部門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基礎。五是結合居民資產和收入情況,開展分區域、分層次的居民債務風險監測分析,全面反映住戶部門債務水平。

過高的居民槓桿率雖可短期對經濟增長產生促進作用,但長期來看,將對消費與投資產生擠出效應,對經濟增長的速度與質量都會有所抑制。多位在杭州企業家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最值得警惕的是,城市槓桿率過高,不僅有債務風險,最擔心會傳導至影響實體經濟解困。

但數據顯示,浙江的個人貸款也在回落。

以居民槓桿率排名第三的溫州為例,2019年上半年,溫州全市人民幣貸款增加727.2億元,同比多增131.2億元。從結構來看,對公貸款投放多於個人。6月末,溫州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5030.7億元,比年初增加459.6億元,佔新增貸款的63.5%,超過了住戶貸款262.8億元的增量水平。

這背後的原因就是住房信貸政策持續收緊,監管部門窗口指導督促商業銀行落實貸款查房要求,個人住房貸款新增佔比持續回落。

截至今年6月末,溫州全市個人住房貸款餘額1946.3億元,比年初新增106.3億元,新增佔比14.7%,比去年末下降3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