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再次強調做好“六穩”工作

年底臨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在此關鍵時間點,12月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令人關注。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此次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了2020年經濟工作,會議研判了當前經濟形勢,對明年經濟工作做出部署。

會議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我們要堅持用辯證思維看待形勢發展變化,增強必勝信心,善於把外部壓力轉化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大動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會議要求,要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的政策框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運用好逆週期調節工具。

2019年接近尾聲。在趨勢性因素與週期性因素疊加、國際與國內不利因素強化的作用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穩中趨緩。在“六穩”舉措進一步發力、改革紅利進一步顯化、系列短期週期性力量轉變的作用下,中國經濟的彈性和韌性持續顯現。

尤其是近期發佈的多項先行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正在回暖。11月中國採購經理指數(PMI)時隔6個月重返擴張區間,新增就業提前2個月完成全年目標並連續7年超額達標。11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8.9%,較上月回升4.7個百分點;中國倉儲指數為54.4%,較上月回升3.5個百分點。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全黨全國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六穩”工作,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改革開放邁出重要步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化,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進度符合預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從前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來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2%,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橫向比較在主要經濟體中依然是最快增速。與此同時,經濟發展質量仍在提升。

例如,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4%、8.7%,明顯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1%,與經濟增長同步;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表示,政策的出臺、落實和見效,需要一段時間的傳導過程,從領先指標、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和營商環境來看,已經出現了向好跡象。當前的改革措施抓住了經濟增長的痛點和企業發展的堵點,預期的恢復有望推動中國經濟平穩轉型。

會議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 、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在其研報中表示,2020年是改革的關鍵之年,短期穩增長和長期促改革之間存在取捨,核心仍然是通過對外開放、加大創新研發等途徑提升效率。改革開放取得實效,取得更大的中長期收益,即便未來經濟增速換擋、進入5時代,也比靠強刺激取得6的增長更加健康。

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實現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要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推動農業、製造業、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下一步要通過繼續適當提高居民收入、推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來鼓勵消費,促進強大的國內市場建設。繼續為企業特別是小微、民營企業減稅降費,重點是降低人工成本、環保成本、制度成本和物流成本,繼續釋放企業發展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