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鹽企混改“第一槍”:浙江鹽業集團30%股權掛牌欲引進戰投

全國鹽企混改“第一槍”:浙江鹽業集團30%股權掛牌欲引進戰投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徐超 杭州報道

在浙江省三個國家第三批國企混改試點項目的名單中,出現了浙江省鹽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浙鹽集團”)的名字。

日前,《華夏時報》記者從浙江省國資委獲悉,2019年11月30日,浙江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公司(下稱“浙資運營”)旗下浙鹽集團股權轉讓項目已在浙江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將以存量股權轉讓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

一直由國家專營的鹽,在2016年4月國務院印發《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後,開始推進鹽業體制改革。改革後的鹽產品價格實現市場定價,改變食鹽價格政府定價機制。同時,打破食鹽生產批發區域限制,形成跨省跨區經營、充分競爭的鹽業市場。鹽改對依靠專營制度的鹽企形成巨大沖擊。

面對市場化的衝擊,浙江省計劃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突破口,帶動企業深化改革、創新轉型。“要想適應市場,就得先推向市場。”浙江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葉根英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說。

據業內人士分析,浙鹽集團也是全國鹽改後行業內首家啟動混改的鹽企。

欲引進不超過5家戰略投資者

浙鹽集團在浙江產權交易所掛有3筆股權轉讓標的,分別是15%股權(轉讓底價6.0795億)、10%股權(轉讓底價4.053億)和5%股權(轉讓底價2.0265億)。掛牌時間是2019年11月30日-2019年12月27日。

根據交易規則,徵集到兩個及以上受讓方,將採用網絡競價的方式。如果公告期結束時未徵集到意向受讓方,按照20個工作日為一個延長週期,最多延長1個週期。受讓方要求是在中國合法註冊、且實繳或出資額在1億以上的企業;如果是境外投資者,應當符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和負面清單管理要求,以及外商投資安全審查有關規定。值得注意的是,其中5%股權標的不接受聯合體投標,10%股權、15%股權接受不超過兩個投資者的聯合體投標。

浙鹽集團前身為成立於1978年的浙江省鹽業公司。2005年1月,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以浙江省鹽業公司為主體,按照母子公司體制,將浙江全省11家地市鹽業公司和65家縣(市、區)鹽業公司納入重組,改製為國有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2018年11月底,成建制劃轉至浙資運營。截至2019年6月底,浙鹽集團旗下擁有49家全資子公司、6家控股子公司。

根據公開的財務指標顯示,浙鹽集團2018年度營收13.85億,淨利3.12億。截至2019年10月31日,資產總額40.44億,負債總額7.76億。

《華夏時報》記者從浙資運營獲悉,浙鹽集團本次混改實行整體改制,將分兩步完成整體混改工作,此次掛牌引戰為浙鹽集團混改項目的第一步動作。後續將進一步推進機制轉換,混改的最終目標不排除上市。

市場浪潮倒逼改革

浙鹽集團原來是政企合一的企業,集團公司負責經營,鹽務管理局負責監管,人員構成相對複雜。

浙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蔣移祥說,在原有專營體制下,浙鹽和全國同行業企業一樣有不少冗員,員工退出難度大;鹽業專營時公司收益相對穩定,鹽改後公司效益下滑,原有的薪酬機制無法適應。

2017年1月1日鹽業體制改革方案正式實施以來,全國絕大多數鹽企效益出現了明顯下滑。數據顯示,鹽改後全國有170多家鹽企,而國內的食鹽市場無論是井礦鹽還是海鹽均存在產能過剩問題,產能和需求比例接近10:1,價格戰不可避免。

蔣移祥表示,面對鹽改後的市場浪潮,浙鹽集團也迫切希望藉助混改,在體制上找到先發優勢,在機制上激發企業活力,首先解決用人、薪酬的市場化問題。三項基本制度不能落實好,作為競爭類國企那是走不遠的。

浙江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葉根英說,浙鹽集團的股權掛牌交易,可能會吸引民企、外企、投資機構、乃至央企或其他地方國企參與,不管哪一類成為最終入股者,都可以接受。“既然要用市場行為改革,那就交給市場說話。”葉根英說:“新的投資者進來,會帶來新的思路、新的視野、新的市場,促使國企更好的發展,就像‘鯰魚效應’。”

據瞭解,為充分發揮好混改在推動公司長遠發展中的作用,浙鹽集團考慮從鹽業行業、渠道物流商、投資機構三個維度篩選戰略投資者。

浙鹽集團在近幾年的發展運作中,圍繞鹽業產業鏈與同行企業建立了廣泛密切的業務聯繫。在投資業務板塊運作上,與銀行、基金、信託等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浙鹽希望未來戰投的入主能夠在市場渠道開拓、產品研發、結構佈局、資本 運作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下一步,浙鹽集團還計劃推進經營管理層、核心技術人員和業務骨幹出資入股的員工持股改革,以此來激發員工積極性和企業活力。

浙江領先國企混改

浙江國資國企改革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不斷探索適合浙江國資國企實際的模式,並形成了獨特的“浙江樣本”。

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浙江就逐步推進以混合所有制為主的國企改革。近些年,更是以資產證券化為主攻方向。如在2015年,物產中大通過發行新股的方式吸收合併母公司,實現物產集團整體上市,由此成為浙江首家通過整體上市實現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省屬企業集團。此外,還推進了浙商證券首發上市、組建浙江省石油公司、參股舟山綠色石化基地等一批重大混改項目。目前,浙江省屬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佔比已達73.4%,資產證券化率達62.8%。

就在2019年11月29日晚,證監會併購重組委發佈公告,多喜愛(002761.SZ)吸收合併浙建集團重組事項在併購重組委第64次會議審核中獲無條件通過。後續,多喜愛將通過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併浙建集團,由此浙建集團也成為浙江第二家實現整體上市的省屬企業。

浙江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馮波聲曾表示,浙江民營經濟發達、市場化程度高,具有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先天優勢和深厚土壤。浙江各級國資監管機構將大力支持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革和資源整合,促進混合所有制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完善混合所有制企業監管方式,確保混改後企業真正與市場融合,更好地服務浙江經濟社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