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勞民傷財搞“面子工程”者要痛下狠手

據報道,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日前印發《關於整治“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等“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問題的通知》,要求將其納入主題教育專項整治內容,認真整改規範。通知強調對違背城鎮發展規律、超出地方財力、背離群眾意願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要一項項對照檢查,並圍繞動議、規劃、審批、建設等建立健全機制,從源頭上防止“政績工程”“面子工程”。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輿論的關注。有媒體稱,中央又要查“政績工程”了。確實,這已不是中央第一次部署相關整治活動了。早在五六年前,全國就曾公開叫停各種“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有報道稱,當時全國共叫停了660多項“面子工程”,一大批幹部受到查處。在中央頒發的有關改進地方黨政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中,也把政府負債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並要求強化任期內的考核、審計和責任追究,防止盲目舉債搞“政績工程”。

“形象工程”之惡之害,盡人皆知。它不是根據一個地方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和建設,而是主政者頭腦發熱,隨意拍板而定,其建設規模甚至超越地方環境及財政的承受能力。如某地一個縣的全年財政收入僅有10億元,但僅一項“面子工程”便投入兩三億元,致使當地背上幾百億元的鉅額債務。這些耗巨資所建的工程,既不能給當地經濟帶來多大推動,還將本該用於民生的寶貴資金佔用,嚴重拖累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歷經數年的整治,一些地方大規模的“政績工程”建設得到遏制,但這種現象的翻版近來卻有所抬頭。如此次通知中涉及的“景觀亮化工程過度化”問題。重視生態,美化環境本沒有錯,但脫離實際、大拆大建,或盲目興建景觀亮化設施就本末倒置了。有的地方甚至置貧困百姓的生活於不顧,一味搞“亮化”,既勞民傷財,亦助長奢華鋪張之風,可謂典型的“面子工程”。

顯然,“形象工程”的背後是形式主義和急功近利。地方主政者不從本地實際出發,腳踏實地搞好地方經濟和民生,而是熱衷於表面工作,粉飾現實。為此,不惜舉債“撐面子”、搞虛假繁榮,以期一舉改變“落後面貌”。

“形象工程”不僅浪費資源,亦備受百姓痛恨,喪失民心。但要徹底消除這種惡風亂象,則須從根子上想辦法。既要建立嚴格的監督機制,發現一起就嚴厲查處一起,絕不搞“下不為例”。也要建立工程投資建設的科學決策機制,凡涉及重大工程及政府舉債等,必須要有嚴格的程序和責任追究機制。總之,要靠制度和有效的制衡機制來剷除“政績工程”滋生的土壤。(作者:閱 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