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登上中央電視臺了

11月30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楊宗凱受邀走進

CCTV2央視財經頻道《中國經濟大講堂》"奮鬥在科技前沿"欄目,以"信息技術如何'翻轉'課堂"為題,為觀眾深度解讀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融合創新發展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登上中央電視臺了

科技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今世界,教育的環境、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的受眾都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早已滲透到教育教學和學校的管理。面對學生成長環境和自身特點呈現"信息時代"特質的數字一代,楊宗凱主要圍繞"信息社會,傳統教育陷入重重困局""信息時代,我們如何上課"兩大主題,剖析信息時代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登上中央電視臺了

回顧人類歷史,每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都會產生社會形態的轉型,對教育也會產生悄然的變化,目前工業化的教育體系很難支撐起21世紀人才培養的彩虹橋,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的不適應: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不適應、優質資源的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教育節奏的不適應、人才的產出與社會需求的不適應、評價體系與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之間的不適應。

現在的環境已經不是工業時代的環境,信息技術對教育的改變迫在眉睫。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對教育的組織結構進行重組,流程進行再造,培養大批的創新人才,是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楊宗凱校長展示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全新教學模式,展現了創意十足的"花樣教學"。

智慧教室:改變傳統聽課模式

楊宗凱說,未來的教育生態,是以學生為中心的連接、開放、共享的泛在教育。比如說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墨爾本大學等教室的組織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講臺從以老師為中心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它支持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學生的主動性得到極大的提升。研究報告顯示,"未來教室"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學習成績也得到提高。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登上中央電視臺了

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這間智慧教室中,來自6個學院的38名大一新生在上英語課。這間教室與眾不同:凳子是可活動的,很方便進行小組討論;話筒不僅在講臺上有,而且在教室中間也有;教室四面都有黑板,方便每個小組討論並書寫自己的創意。學校把主動權跟發言權交給了學生,智慧教室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角。

擴大課堂:大家共享名師教學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登上中央電視臺了

信息技術可將遠在福州的特級教師全息影像,通過5G傳輸,在武漢華師一附中課堂同步呈現

楊宗凱說,未來的教育是優質資源共享的教育。智能教材被注入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展覽館,更大的資源共享正在發生,同步課堂使優質的資源得到共享。5G的發展為我們未來的教育提供了非常強有力的技術支持。5G和AR、VR的這種結合,不僅能把圖像傳過去,還可以把真實的人也"傳"過去。目前,我國的慕課數量和應用規模都居於世界第一位,資源正得到更廣泛的共享。

因材施教:打造網絡教育平臺

楊宗凱說,第二個教育形態的變化是數據驅動的精準教育,即對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狀態進行有效診斷,發現問題後實施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數據驅動,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可以提供對學生心理和學習學業的診斷。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登上中央電視臺了

2019年8月,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自主研發的智慧教育平臺—C語言程序設計正式上線,這個系統提供完備的線上教學環境和精準的數據分析,學生可以在平臺上學習、練習,並配有"闖關遊戲"寓教於樂。老師可以在後臺查看學生每日的練習完成情況,系統會統計學生的薄弱知識點,方便老師有重點性地進行講解;老師也可以在後臺查看學生的習題完成情況,對於進度緩慢或者錯題較多的同學進行重點輔導。這一平臺的上線,為學校的教學和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知識融合:傳統知識轉化能力

楊宗凱說,未來的人才要具備6C的能力,即溝通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協作溝通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創新的意識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以及跨界融合的能力,特別是計算的思維能力。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登上中央電視臺了

2007年美國兩個化學老師提出來翻轉課堂的概念,就是把知識傳授放到課外去,把知識的內化過程,轉化成能力的過程放到課堂裡面來,深受學生的歡迎。現在比較流行STEAM教育,所謂STEAM教育就是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課程體系的整合和融合,信息技術的導入為STEAM教育又注入了新的動力。

楊宗凱說,這裡最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能力的角色轉換,老師要轉換成教學活動的導學者、學生活動的組織者;要會開發課程,尋找優質的資源或者開發資源,組織優質課程。老師也是教育的創新者和研究者,老師還是終身學習者,因為知識、方法、人才的需求都是在變化的。所以未來的老師,特別要強調能力,技術、藝術和學術的高度融合,融在一起不是加法,是化學反應,這個一定會成為標配。

智能老師:AI24小時指導學習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登上中央電視臺了

楊宗凱說,未來的教育是人技結合的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是未來10年對教育最具有顛覆性的技術,利用人工智推進教育的創新、改革,有兩個重要的方面,第一就是學會人工智能,所以我們在中小學階段就開始設置人工智能課程;第二,怎麼用人工智能來進行學習和教學?人工智能可以賦能老師,賦能學生,也可以賦能一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就有一間這樣的AI+模電實驗室,它是二十四小時開放的智慧實驗室,主要滿足學生進行模擬電路實驗。學生在網上選課、預約,在現場進行實驗,有疑問可以詢問人工智能老師,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可以在線連接老師進行解答。老師可以通過攝像頭遠程指導,並遠程調控試驗檯幫助學生。通過將AI與實驗課程深度結合,通過AI+HI的雙師授課模式,有效解決了實驗教師匱乏、學生實驗課程時間難以安排的教學瓶頸。

演講最後,楊宗凱指出,從2018年開始,中國的教育信息化,特別是信息化帶動了教育現代化的進程開始全面進入2.0階段。信息化不應是技術的簡單相加,我們要進行體制甚至整個教育系統的重組和再造,要打造能力為主的教育,要打造精準的教育。所以在2.0階段關鍵是要融合和創新,它是一個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

未來的教育一定是人技結合的教育,一定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一定是能力為重的教育,所以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和有效結合,改變教育的方式,進行教育動力結構的轉換,將是通向未來教育的必然的選擇。

部分素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