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永遠是對的

有這樣一種現象,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你在公共場所尤其是經常出差的人員在火車站或飛機場都會看到廁所裡面經常出現的一些提示性標語”來也匆匆,去也沖沖”,”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請節約用水”等等。但是呢,廁所裡面還是髒兮兮的,水龍頭總是會不關,細水長流;

工人永遠是對的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的標語和咱們供應商產線上經常出現的警示語:危險!請不要將手伸入機器工作區域;落地品必須放入紅箱子裡面;產品100%檢,每次只能拿一個產品並按照規定的目視順序進行檢查等等是一樣的無效呢?

當你前往供應商產線進行突擊檢查的時候,你發現工人隨意將身體的某一部分伸入到設備工作區域;滿地都是落地品,工人拿起來隨手扔進完了品週轉箱內;全檢工位的工人手裡面拿著一串兒產品進行所謂的線末百檢,大有古人講一目十行的神功。

那麼問題來了,廁所標語寫明瞭要大家完事後沖廁所,為什麼還有人不衝?標語中明明讓大家上前一小步,為什麼地上還是髒兮兮?我們產線明明規定了工人要怎麼操作,為什麼工人就不遵守,偏要按照他想的方式幹呢?

你說我們不文明,你說我們工人喜歡耍小聰明,你說工人素養差。。。其實都不是!

我想說的是操作工永遠是對的!

每當我去一家新供應商拜訪的時候,我都會先去洗手間洗把臉,洗去一臉的倦容準備精神飽滿地工作,同時我也想看看他們的廁所文化。其實廁所文化最能反映供應商的產線狀態。

如果供應商衛生間裡面裝有紅外線自動沖水和洗手設備,那麼他們的產線也一樣會出現很多這樣的自動監控和操作設備。

如果供應商衛生間裡面都是需要人手動開關的沖水和洗手設備,那麼他們產線也幾乎都是依賴人員主動性去保證質量的操作。

如果供應商衛生間裡面沖洗裝置水流小或有持久損壞失修的現象,那麼他們產線上設備和模具的維護保養也一定稀裡糊塗。

那麼上趟衛生間回來,你基本心理就有數了,你應該把你的工作重點放在哪裡?不要在乎他的銷售額是多少,小小的廁所文化已經暴露了其質量層次,銷售額再多,利潤也未見的有多少!

很多供應商出現質量事故,最終的8D報告裡面告知客戶的永久措施是培訓員工嚴格執行作業指導書。這樣的措施立刻槍斃,告訴他們措施無效,重新思考!因為你在工藝過程中不能主動地去規避工人犯錯誤,或者防止工人主動犯錯誤,那麼這樣的工藝設計是失效的,但是工人沒有錯!

很多工藝例如注塑,鋁壓鑄等,我們要求供應商將設備的控制面板鎖定,工藝參數專人管理,工人無法更改!這裡就是在從根本上遏制一個問題:操作工永遠是對的!

我們要求工人按照我們既定的工藝參數生產,單品生產週期是30秒,夜班管理層疏忽,工人私自改單品生產週期為25秒,結果一個夜班的生產量,他提前3個小時完成了,然後找地方睡覺去了;當產品出了問題,供應商說夜班操作員工沒有按照工藝要求生產,私自更改參數。那麼我們就要質問管理層,為什麼你的設備參數是開放的,可以由工人隨意改動的?

工人這麼做沒有錯,因為夜班的疲憊與困頓,誰不想早點完成產量,找個地兒睡一會兒呢?當睏倦來襲,誰能扛的住?所以操作工是對的。錯在管理層沒有管理控制面板,沒有鎖定,而留給工人投機取巧的機會,因此管理層錯了!

作為SQE在供應商審核或者事故根本措施現場驗證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去確認的是供應商有沒有主動規避和防止工人犯錯誤,這是很重要的出發點。正如上期內容給大家分享的防錯防呆的5種基本方法裡面講的,我們的工藝設計者不單單要考慮如何生產出產品,更重要的是在人機料法環這5個因素的錯誤規避上下功夫,尤其是如何防止人主動去犯錯誤。但凡不能做到這一點的,工藝設計都屬於有設計缺陷。

研發人員更需要做的是研發適宜生產的產品,工藝人員更需要做的是研發防呆防錯的過程,兩者的完美結合便是一款優秀的產品;

但作為SQE請謹記一點:操作工永遠是對的!這是我們認可供應商過程和認可供應商整改措施的根本!建議大家在供應商現場親自上手去做做,如果你是操作工,你會怎麼偷懶耍滑?如果你有伎可施,那麼供應商的過程就不是完美的,是存在質量風險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