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書記這“六個新”:一言道盡南京發展新內涵

市委書記這“六個新”:一言道盡南京發展新內涵

市委書記這“六個新”:一言道盡南京發展新內涵

12月6日,南京地標產業推介會在北京舉行,吸引了來自世界500強企業、民營企業500強、央企的相關負責人,以及地標產業領域權威性的行業組織負責人,高校院所、研發機構、科技企業等各類創新機構代表600餘人。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作主題推介。

市委書記這“六個新”:一言道盡南京發展新內涵

張敬華說,這次南京地標產業(北京)推介會,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要活動,是“招商突破年”的壓軸大戲。

南京“招商突破年”成績斐然:

今年以來,全市累計新簽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500個、投資總額達1.27萬億元,年初安排的370個重大產業項目已完成投資2079億元。

南京地標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地標產業代表一個城市產業發展優勢和未來方向。去年,我市將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軟件和信息服務、生物醫藥5個產業列入重點打造的地標產業,確定了把單個產業做到3000億--5000億元規模,達到全省第一、全國前三、全球有影響力的目標。

市委書記這“六個新”:一言道盡南京發展新內涵

新時代、新南京、新氣象,為大家投資興業、攜手共贏提供了最佳時機和廣闊舞臺。在推介會上,張敬華用了“六個新”向海內外客商介紹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新的發展走在前列

南京持續書寫著經濟穩中有進、質態提升的奮進篇章,總體呈現運行穩、支撐強、後勁足、可預期、高質量的發展態勢。

我們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從GDP增速來看,我們已連續10個季度保持在8%以上,這一增速穩居東部沿海地區GDP過萬億元城市第一位、江蘇省13個設區市第一位。

我們追求更高的發展質量。高質量發展成為主旋律和最強音,在江蘇省首次組織的2018年度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中,南京位列第一等次。南京的人均GDP一直位居全國同類城市最前列。

我們贏得良好的發展口碑。2019全球城市指數報告中,南京綜合排名、潛力指數均位居內地城市前列。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報告中,南京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5位。


新的願景催人奮進

我們對標對錶“強富美高”總要求,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明確提出了“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城市發展願景。

這一發展願景,具有五大鮮明標識,即勇立潮頭的創新精神、卓爾不群的美麗印象、開放包容的國際風範、獨具魅力的人文氣質、更高品質的幸福生活。

這一發展願景,突出四大空間特點,即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發展、城鄉融合。城市發展呈現出“東西南北中”協調並進的格局,即紫金山以東地區加速崛起、河西新城邁向國際化、南部片區成為製造業新增長極、國家級江北新區先行示範、主城中心區功能品質全面提升,以及“一江兩岸”致力打造“南京外灘、城市客廳”。

這一發展願景,塑造三大城市風貌,即自然山水韻、古都文化魂、國際現代貌。我們重視保護南京“襟江帶湖、山水相依、龍盤虎踞”的自然形勝,充分彰顯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城市風貌,傳承創新“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的厚重文化,精心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國際和平城市、世界文學之都的城市品牌。

新的機遇前所未有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結構深刻變化,以及一系列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南京的城市能級不斷提升、城市地位日益凸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開放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廣闊。南京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重要樞紐城市、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長三角一體化地理中心,國家戰略疊加交匯,區域位置得天獨厚,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中心城市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南京作為省會城市、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在區域經濟佈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將進一步提升。以南京為中心,包括千萬級國際機場、億噸級深水江海港和“米”字型高鐵網絡在內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即將形成。覆蓋6.6萬平方公里、近4000萬人口的南京都市圈呈現更強的輻射力、承載力、帶動力。

新的動能持續累積

南京是一座具有創新創造天然基因的科教重鎮。近年來,我們立足科教人才優勢、瞄準全球科技前沿,聚力實施“121”戰略,即建設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綜合性科學中心、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兩個中心”。在南京,你會充分感受到“五個力”的蓬勃動能。

市委書記這“六個新”:一言道盡南京發展新內涵

創新定力。我們明確提出,要打造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園區“五名”標誌,建設創新氛圍最佳、創新效率最高、樞紐功能最強、知識產權保護最嚴格、營商環境最優的“五最”城市,併為此制定了一系列含金量高、力度空前的支持政策,形成了支撐創新名城建設的制度體系。

創新活力

。實施“兩落地一融合”工程,讓高校院所、創新人才、資金項目充分活躍起來,使之成為不斷孵化科技型企業的“老母雞”。兩年來,這樣的新型研發機構已超過260家,累計孵化科技企業3000多家,目前有5名諾獎、圖靈獎得主和86位中外院士參與其中。去年,全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加了1200家,今年仍然有望再增加1200家。

創新承載力。整合設立15個功能完備、“園內事園內辦”的高新園區;依託高校院所老校區老院區和主城低效利用空間,在老城區整合打造60萬平方米城市“硅巷”;建有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未來網絡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

創新吸引力。對初創期科技企業,自獲利年度起三年內,所作經濟貢獻全部獎給企業;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落實國家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基礎上,可再享受研發投入10%的獎勵;對年收入超過50萬元的企業高管和核心技術人員,根據貢獻大小給予個人所得稅獎補;對非通識性人才,我們實行“舉薦制”,打破身份所縛和學歷所拘。

創新開放力。15個高新園區與30個創新大國、科技強國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並在海外佈局建設了一批協同創新中心和人才驛站。近年來,一大批國內外高端要素加速向南京匯聚,其中劍橋大學在南京設立的科技創新中心,是劍橋建校800年來首次在英國境外設立的合作研究機構,也是劍橋在中國唯一冠名的科技創新中心。今年6月份舉辦的首屆“南京創新周”,吸引了45個國家和地區的9名諾獎圖靈獎得主、180多名中外院士全面參與。

新的地標加速崛起

近年來,南京堅持靶向發力,加快構建“4+4+1”主導產業體系,重點發展新型電子信息、綠色智能汽車、高端智能裝備、生物醫藥與節能環保等四大先進製造業,軟件和信息服務、金融和科技服務、現代物流和高端商務商貿、文旅健康等四大現代服務業,以及人工智能、未來網絡等一批未來產業。其中,集成電路、軟件和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是我們重點打造、力爭進入全國前三的5個地標性產業。

市委書記這“六個新”:一言道盡南京發展新內涵

集成電路產業。南京已經集聚了臺積電等200多家知名企業,涵蓋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終端製造等產業鏈的各個關鍵環節。近幾年,全市集成電路產業規模持續保持50%左右的高速擴張態勢,到2025年,我們將培育形成全國著名的兩千億級集成電路產業基地。

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南京是首座“中國軟件名城”,擁有涉軟企業超過4900家、從業人員超過70萬人,軟件業務收入規模達4600億元、位居全國第四。我們的發展目標是,明年軟件業務收入達到5800億元;到2025年突破萬億元,涉軟企業過萬家,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軟件名城。

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近10萬輛,佔到全省的2/3、全國的8%,一批頭部企業集聚發展。目前我們正在重點建設江北、江寧、溧水、南京經開區四個產業基地,加快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等一批公共平臺建設。到2025年,我們將力爭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進入全國前三,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00億元以上,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城市和應用先導城市。

生物醫藥產業。南京有中國藥科大學等20多所相關院校,每年相關專業本碩博畢業生超2萬人,基礎人才輸出數量居於全國之首;三甲醫院30多所,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00多個;有8個國家級生物醫藥平臺、60多個省部級重點平臺;新藥研發總體水平、醫療衛生環境位居全國前列。我們將繼續大力培育引進知名企業,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鏈拓展,加快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人工智能產業。在支撐條件上,近兩年,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均成立了人工智能學院,姚期智、張鈸、周志華等領軍人才紛紛來到南京創新創業,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相繼落戶。在發展佈局上,我們重點培育紫東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產業集聚帶,在江北新區建設人工智能應用示範區,在江心洲打造人工智能示範島,目前全市已經集聚了重點研發及應用企業200多家,2018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6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約600億元。在發展目標上,我們將加快跨越式發展,力爭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5000億元,成為全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引領區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範城市。

新的政策支持有力

為大力培育壯大五大地標產業,我們分別出臺了具體行動計劃,並逐一配套建設高水平的共性技術平臺,政策舉措都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和很強的競爭力,形成了強大的產業助推效應。主要是突出“五個優先”。

財政優先支持。對重大源頭創新,給予最高2億元資金支持;對獲得國家和省科技重大專項支持的項目,給予1:1資金配套;對工業企業技術裝備投入,給予普惠性獎補。同時,面向初創期科技企業發放“創新券”,進入省高企培育庫的企業還可獲得額外獎勵。

土地優先供給。統籌規劃產業集聚區域,為地標產業成長預留了專門空間。凡是符合地標產業規劃佈局的項目,生產用地在新增工業用地中優先保障。在土地出讓價格上,可以按照不低於同等別工業用地最低價的一定比例確定起始價。

產品優先應用。專門成立創新產品推廣辦公室,優先將地標產業創新產品納入全市創新產品推廣示範目錄,最大限度幫助企業拓展市場空間。

金融優先注入。設立了400億元的新興產業發展基金,並針對每個地標產業單獨設立專項基金,重點支持相關企業發展壯大。成立註冊資本50億元的南京創投集團,撬動社會資本更多投入地標產業。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和風險補償資金池,對投資種子期、初創期科技企業的基金,按實際投資額和投資損失每年分別給予最高500萬元投資獎勵和最高600萬元風險補償。設立總規模超過100億元的民營企業紓困和發展基金,以及10億元的轉貸互助基金。

人才優先激勵。在人才引進上,對企業引進高水平創新團隊,給予300萬元項目資助;對頂尖人才領銜的地標產業投資團隊或項目實行“特事特辦”,資助額度上不封頂。在安居保障上,我們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安居政策體系,綜合採用租賃補貼、購房補貼、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等方式,為各類人才提供保障。特別是在南京工作的博士還可以享有特殊的人才安居政策。

市委書記這“六個新”:一言道盡南京發展新內涵

張敬華最後說,從新的起點出發,我們定將用一流環境成就一流企業。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並落實南京優化營商環境100條、支持民營經濟健康發展30條,打造“全國最優營商環境示範城市”,助力企業茁壯成長、抵達卓越。我們定將以最優政策創造最優條件。深入實施五大地標產業行動計劃,出臺更有針對性、更具操作性、更富激勵性的政策舉措,努力使南京成為行業知名的創新藍海、創業熱土、創客家園、創富天堂。我們定將讓美好願景變為美好現實。攜手各界有識之士,用務實合作與紮實奮鬥,聚力書寫“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時代新篇,共同開創地標產業加速崛起的輝煌榮景!


此次在北京召開的南京地標產業推介會還舉行了重點項目簽約儀式,分為五大地標產業戰略合作簽約和重點招商項目簽約兩個環節:

五大地標產業戰略合作簽約

由市投促辦分別與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聯盟、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等五大行業6家全國性投資促進行業組織簽訂招商戰略協議。

重點招商項目簽約,根據項目成熟度、投資總額及產業類別等相關原則,本次會議簽約項目39個,投資總額超千億元,其中地標產業項目22個,佔項目總數的56.4%,投資總額426億元,佔項目投資總額的40.8%。

市委書記這“六個新”:一言道盡南京發展新內涵

古今交融,最美是南京;

創新創業,機遇在南京;

合作共贏,圓夢來南京!

市委書記這“六個新”:一言道盡南京發展新內涵

全媒體記者:劉夢 王飛

主編:胡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