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新電影演技炸裂:能否跳脫自身框架,決定了你的未來

胡歌新電影演技炸裂:能否跳脫自身框架,決定了你的未來

01 不被角色侷限,只做自己

近日,由胡歌領銜主演的賀歲醇燃新片《南方車站的聚會》正在各大影院熱映,讓觀眾領略了全新突破自己戲路演技的胡歌。

胡歌新電影演技炸裂:能否跳脫自身框架,決定了你的未來

說起胡歌,我們更多的印象都停留在電視劇中他塑造的經典角色。如《仙劍》中生性灑脫的李逍遙、《偽裝者》中偽裝多變有愛國之心的明臺、《琅琊榜》裡智謀超群的梅長蘇。這些作品給大眾留下非常深刻鮮明的記憶點。而電影上,儘管他參演過不少影片,但都沒有給觀眾留下太多的驚喜,覺得胡歌身上表演的“電視味”太重,看起來彆扭。

但如果你看了《南方車站的聚會》估計會大吃一驚,影片中胡歌飾演一個盜竊團隊頭目,因與另一方團隊爭奪利益而意外殺掉了一位警察,被迫躲避警察追捕而逃命的亡命之徒周澤農,他將周澤農身上的那種焦慮、不安以及沒有安全感表現得毫無違和感,人物得氣質、動作和表情都特別到位。尤其是他受傷後自己用桌子固定得方法來纏繞繃帶,艱難得蹲下,讓人心疼;還有另一處讓小馬印象深刻是他坐在小飯館裡吞嚥吃著滾燙的面,眼光四溢察覺危險,口中的面想吃又吃不下去,讓人有一種面堵在嗓子不上不下的難受感,這一刻你會深刻感受到他在掙扎求存的慾望,這兩處細節胡歌的演技簡直爆棚。

曹保平導演誇他表演中的“不動聲色和冷靜”,張澤說他像黑澤明導演的御用男演員三船敏郎,盧燕奶奶則說他演得太好,好到完全不同於他自己。

胡歌沒有被自己的電視劇人設束縛住,沒有沉浸在那些經典電視劇帶來的成就中,更加註重自己的演藝生涯。為一改以往的角色,突破全新的自己,他在最紅的時選擇中隱大銀幕,出國留學深造電影系,打破大眾對他身上“電視味”太重的認知。

他對自己的演藝道路的追求一直以來都很清晰,知道自己的追求,選擇做自己真心認可的事,不因他人的質疑而束縛自己,懂得去演自己喜歡的角色,而不是觀眾質疑而又喜歡的角色。他坦言經歷人生當中的挫折,不能僅僅只是在紅一次,如果要繼續做演員,至少他不能重複。即使別人說他沒改變,他也不在意,因為他只想取悅自己。從這個角度看,他不僅是個有顏值有才華的人,更是個有個性有追求的演員,在這個浮躁的娛樂圈更顯得彌足珍貴。

一時的優於別人,並不值得驕傲;當你沉浸過去的成就看不清未來的時候,更要沉心思考,一切歸零,不斷的突破自己,優於過去的自己,這時你就知道的未來的路如何走了。

有人說,我們這個時代不缺機會,所以也勢必會讓每個人面臨很多的選擇,那麼,是遵從自己的內心,還是隨波逐流;是直面挑戰,還是落荒而逃;是選擇喧囂一時的功利,還是恆久平靜的善良;無論如何,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做出一個在日後回想不讓自己後悔的選擇。

02

一味的向世俗和解,會磨掉你的稜角

著名作家麥家曾用11年寫了20萬字的諜戰經典《解密》,並一舉成名,受很多人追捧。寫完這部作品後,面對這個追求速度和慾望的時代,並常常告誡自己:“當世界天天新、日日變得時候,我要繼續做一個不變的人,慢的人,舊的人;當時代令人眼花繚亂得時候,我要敢於做一個氣定神閒得人,當大家都在一起一路狂奔,往前追逐利益和名利得時候,我要敢於獨子後退,安於一個孤獨得角落寂寞地寫作。”

但他還是低估了自己內心地慾望,出名後有人抱著錢上門天天催他的稿時,他就迷失了忘掉了曾經對自己的告誡,失去了坐船去倫敦的那種耐心。因為在巨大的慾望面前,他敗了下來,用三個月的時間學完了一部30萬字的長篇小說《刀尖》,那成為了他內心的一個永久的傷疤。

他表示:“當被很多人追捧的時候,我放棄了對自己的告誡,丟失了本來應該有的一種耐心,在這個時代巨大的慾望面前,我敗下了陣來,我當了這個時代的俘虜,我成了自己的敵人並且被打敗。塑造自己非常難,毀掉自己非常容易。”

胡歌新電影演技炸裂:能否跳脫自身框架,決定了你的未來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著名大師陶潛說的好:“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在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

面對世俗的慾望洪流和喧囂,很多人受不住時代的巨大慣性而被捲走。但沒有被捲走的人也有,意味著我們也有機會去堅守自己的內心的淨土。

楊瀾一直被視為新時代女性的代表,是知性女性的典範。從小成績優異的她,高中那年憑藉著出色的成績被北京外國語學院錄取,大學畢業那年通過自己的重重努力獲得了央視《正大綜藝》的主持人選撥,在央視的舞臺上,她憑藉出眾的氣質和談吐,發光發熱,慢慢的被全國人們喜歡。幾年後,她憑藉出色的能力成為1993年的申奧大使,出現在世界舞臺的中央。可最終中國的申奧失敗,讓她陷入了沉思。

沒人知道,那時的楊瀾,已經在內心做出了足以改變她一生的重要決定。離開央視,出國留學。

“當時的我強烈地感覺到自己不過是一隻井底之蛙,對外部地世界瞭解實在太少。人活這一輩子,我不想只做一個喉舌,我還是希望對這個世界能有自己地見解和觀點。”

她知道缺乏到底是什麼,依然決然地離開央視,放棄自己如日沖天地事業,選擇去充實自己,成為更優秀地人。留學歸來後,創辦了國內首檔高端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從採訪學者、藝術家到企業家到國家元首;做慈善擔當自己地公眾責任;突破自己,轉變心態,開屬於自己的公司;身兼各種頭銜,她總不滿足於已取得的成就,反而喜歡不斷地打破自己侷限,她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以及所謂世俗對她的定義,只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胡歌新電影演技炸裂:能否跳脫自身框架,決定了你的未來

與世俗和解是弱者的慣性,主宰命運卻是強者的選擇,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不要被世俗的慾望、名利和眼光影響了自己的判斷。

美劇《馬男波傑克》有一句話說得好:“ 你需要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做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現在還不晚,永遠都不會晚。

人生短暫,敢做敢想,敢為自己做出的每一個決定負責,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去做認為值得冒險的事,不要為青春留白。別輕易向世俗和解,取悅自己最重要,不管做什麼,任何時候都不晚,人要做自己的英雄,不空留遺憾!

02 有終局思維,才能走得更遠

胡歌新電影演技炸裂:能否跳脫自身框架,決定了你的未來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人工智能領域上的洞察眼光早於大部分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不想未來的百度只是作為用戶需求起點的搜索引擎,著手佈局自己的移動生態,想要為人們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生活,而在未來3-5年以至於十年,實現它的工具就是AI。從在2010-2017年百度先後投入大量的資金在相關的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 處理等方面,併成立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

但當時整個行業被商業的模式創新和運營驅動推動著狂飆前進,海量數據、算力和算法的優化等技術創新尚被準備完成,百度的高投入沒有得到市場的回報,反而股價跌落,業績虧順。有一段時間百度陷入了迷茫期。很多人對李彥宏的的佈局不看好,外界流言蜚語,認為百度正在滑向深淵,因為它的市值不斷銳減,離BAT中的阿里和騰訊越來越遠。

2017年末,市場情況大變,國家對AI領域的扶持,AI算法越來越成熟,算法不斷優化。李彥宏的多年佈局讓百度系APP流量大增、用戶粘性增強,同時獲得了移動互聯網的海量數據,使得百度的信息流產品在AI算法的加持下產生了數據激增,帶動了一批AI初創公司的崛起和大公司的加入佈局,可百度已經走在了前面。

很多人被李彥宏的未來洞察眼光和思維的睿智所驚歎。但有格局的人,從來不會登上一個小頂峰就躺在功勞簿上酣睡。

胡歌新電影演技炸裂:能否跳脫自身框架,決定了你的未來

AI領域獲得領先給百度帶來戰略自信,當其他企業才紛紛加入和佈局AI人工智能時,李彥宏已經帶領百度在AI的加持下佈局未來3-5年的自動駕駛和智能音箱以及智能機器人等多個領域,他深知在“終局”到來之前,這種投入與產出的博弈,將會在未來帶領百度走得更廣更遠。

所謂的”終局”就是潮水的方向以及事物的規律。而終局思維就是先設想未來5年後、10年後你想要達到的理想狀態,然後以願景為導向倒推,五年、三年、一年、一個月分別要達成的每一個階段性目標,以未來的視角審視和確定當下應該做的事。

我們心中一定要有終局思維,那麼我們就會清晰的知道接下來的每一寸光陰要以什麼方式度過,它會成為一杆標尺,幫助我們矯正自己是否沿著正確的線路奔向終點而沒有跑偏,讓我們每一步都走得很篤定,最終看見自己的終點站。

曾經的亞馬遜就像和百度剛開始做AI人工智能時一樣,自建物流體系使得亞馬遜長期虧順,市場不斷地質疑,華爾街地大鱷們不斷地給它施加壓力,但CEO貝索斯始終以終局思維思考公司的願景。他在一次演講中講到;“人們經常問我,未來10年什麼會被改變?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很普通。從來沒有人問我,未來什麼不會變?在零售業,我們知道客戶想要低價,這一點未來10年不會變。他們想要更快捷的配送,他們想要更多的選擇。”

低價、快捷的配送、更多的選擇,這些能力如今成為了亞馬遜統治電商行業的法寶,而貝索斯現在的終局已經設想到了航天的外太空領域,相信在未來亞馬遜的發展絕不止於電商。

胡歌新電影演技炸裂:能否跳脫自身框架,決定了你的未來

董卿在《朗讀者》中有一句說得好:“等待是我們和時間的一場博弈。我們憑藉智慧和耐力,和未來做一場交換。”

終局思維,就是讓我們跳脫自身所處的框架,幫助我們面臨關鍵抉擇時保持更清醒的頭腦,與未來定下契約,覆盤未來你的人生。

最後我想說,贏得未來的道路有無數條,別輕易的向現實的泥濘道路妥協,也別輕易的給自己貼標籤而設立自身框架。要用胸懷和眼光跳出當下的格局,經常問自己當下做的事對不對,現在做的是不是要價值的事,能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登高望遠,持續修煉內功,幸福就在未來轉角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