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爾為什麼叫海拉爾,答案在這裡......


海拉爾為什麼叫海拉爾,答案在這裡......

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時光雖然窮得只剩下快樂身上穿著舊衣裳海拉爾多雪的冬天傳來三套車的歌唱伊敏河旁溫柔的夏夜手風琴聲在飄蕩

海拉爾於1934年建城,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年了。當時稱呼倫貝爾城,也稱呼倫城。由於它位於海拉爾河附近,民間也把它稱為海拉爾城。1901年東清鐵路在今火車站址建成車站,定名為海拉爾站,“海拉爾”之名才被更多的人所知曉。後來由站名又演變為城市的地理名稱而沿用至今。

海拉爾為什麼叫海拉爾,答案在這裡......

關於“海拉爾”名稱的由來,到目前為止,大家都比較贊同的一個說法,即海拉爾是由海拉爾河而得名。而海拉爾河的名稱由來和含義又是什麼呢?

海拉爾河是一條古老的河流。它發源於大興安嶺吉勒奈老山的西麓,穿山越嶺,蜿蜒西流七百零八公里,至阿巴該圖山附近,突然折向東北流去,從此處始稱額爾古納河。

海拉爾為什麼叫海拉爾,答案在這裡......

千百年來,海拉爾河不停息地奔流著,通過密如蛛網的支流,伸向廣闊的大地,使海拉爾河西岸成為水草豐美的優良牧場。自古以來,就成為許多遊牧民族成長的歷史搖籃。在一些中外史籍中,都有關於海拉爾河名稱的記載。《蒙古秘史》裡波斯人拉施特的《史集》作“合刺亦兒”;《遼史》作“海勒水”;《元史》作“海喇兒河”:《黑龍江外紀》作“海蘭兒河”;《黑龍江輿地圖》作“海喇爾河”;《呼倫貝爾志略》作“海拉爾河”又作“開拉里河”。從前海拉爾車站的石頭樓上,曾刻有“海浪”二字。這些都可看作是對“海拉爾”這一河流名稱的不同漢字寫法。

長期以來,對“海拉爾”名稱的由來和含義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海拉爾為什麼叫海拉爾,答案在這裡......

1、墨之意。此說出自1923年出版的《呼倫貝爾志略》。書中說:“海拉爾河……蒙語墨也”,但未作具體解釋。後來有些人依據字意,對“墨”作了如下解釋:一說海拉爾河兩岸牧草繁茂、呈深綠色,遠望如黑色,故謂之墨。另一說是海拉爾是蒙古語(哈爾,黑色)的音轉。實際上“墨”在蒙古語中的說法是(勃合)。因此,這兩種解釋可能只是望文生意,不能使人信服。


2、桃花水之意。此說的根據是:“海拉爾是蒙古語(海勒,融化、融雪)的音轉。此說認為:春天時大興安嶺西坡的冰雪消融,其水流入海拉爾河,故得春融桃花水之河名。這種說法不免有些牽強附會。其一中外史籍中對這條河流的記載多有尾音“兒”或“爾”,而“海勒”一是“哈巴林烏牙爾”卻沒有。其二,“桃花水”在蒙古語裡是有專門詞彙的拉海是“謝爾奧斯”,據此,把“海拉爾”解釋為“桃花水”也是站不住腳的。

海拉爾為什麼叫海拉爾,答案在這裡......

3、流下來的水之意。此說出自1962年翁伯贊《內蒙訪古》一文。其中說:“海拉爾,蒙古語,它的意思就是流下來的水”。後來有人沿用此說,並解釋道:“因為從大興安嶺流出來的溪水在嶺西匯成了海拉爾河,故稱”。海拉爾河發源於大興安嶺西坡,沿途納諸河之水匯流而成,這是事實。但在古代和現代蒙古語中根本找不到“海拉爾”是“流下來的水”這個詞。筆者認為,此說也是將“海拉爾”做為“海勒”的音轉來解釋其漢意的,即將蒙右語(海勒,融化、融雪)意譯為“流下來的水”,所以此說亦不可取。


4、野韭菜之意。此說為多數人所贊同。因為海拉爾河兩岸生長著非常多的蔥屬植物,如多根蔥、山蔥、野韭菜等。這類植物飼用價值較大,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和脂肪,是牲畜恢復體力的優質牧草,特別對小畜的飼用價值最高。根據蒙古人以動植物名稱命名山、湖、河、泉名稱的習慣,便稱此河為“海拉爾河”了。

在蒙古語中的確找不到海拉爾是“野韭菜”之意的解釋,人們常稱野韭菜為(合日因高格德,野韭菜)。那麼“海拉爾”為“野韭菜”之說是否有根據呢?有人提出了“海拉爾”是蒙古語(哈利亞爾)一詞音轉而來的。


在清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六年(1708-1717年)由拉西等人編輯的蒙古語《二十一卷本辭典》中,小編找到了“哈利亞爾”這個辭條:“哈利亞爾,野菜。葉子同黎蘆之葉,但比其小……味同小根蔥,醃或生吃均可,味鮮美”。這種野菜的學名又是什麼呢?辭典中未解。在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室所編的《蒙漢辭典》中,稱(哈利亞爾)為名的蔥。“茖蔥”又為何物?1979年版《辭海》“茖蔥”辭條說:“茖蔥,亦稱薯韭,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麟莖柱狀圓錐形,外皮黑褐色,網狀纖維質。葉2一3枚,披針狀矩圓形或橢圓形。夏季抽花莖,頂生球狀傘形花序,花白色。生於陰溼山坡。”1977年商務印書館版《現代漢語辭典》“茖蔥”辭條中也說:“茖蔥,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莖細、葉子長,橢圓形,花白色。”綜上所述,茖蔥,是百合科蔥屬植物之一,也是俗稱的野韭菜之一種。

海拉爾為什麼叫海拉爾,答案在這裡......


“海拉爾”由“哈利亞爾”音轉而來,小編認為是可信的。《蒙古秘史》成書於1240年,《史集》、《遼史》、《元史》等書皆成書於1311至1370年間。在這些史籍的記載中,“合裡”、“合刺亦兒”、“海喇兒”等,都同“哈利亞爾’,的發音非常相近,而且都有尾音“兒”或“爾”。在與蒙古語同一語系的達斡爾語中,也有此種說法。1983年版《達漢小詞典》中稱“海拉爾”為“Kailaar"(開拉爾);還有“Kalier"(卡列爾),其意為“山韭菜”的辭條。現在呼倫貝爾地區的蒙古族、達斡爾族人的口語中,仍常使用這個詞。從對海拉爾河兩岸牧草資源的考察資料看,現今海拉爾河兩岸的草原上,百合科蔥屬植物也非常多。可見,六七百年前生活在這裡的牧人們給這條河起了“哈利亞爾”(海拉爾)這個名字,是頗具匠心的。

考慮到“茖蔥’‘亦稱茖韭”,屬於野生植物,按習慣說法,將“海拉爾”的含義解釋為“野韭菜”也是可以的。因此,海拉爾河名稱的含義即是:兩岸牧場生長著很多野韭菜的河。

參考文獻:1771年版《御製五體清文鑑》第63頁、《史集》《遼史》《元史》《二十一卷本辭典》《蒙漢辭典》1976年版、《現代漢語辭典》《辭海》 《蒙古秘史》《黑龍江輿地圖》

本文來源 呼旅網

旨在分享交流

不涉及商業用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