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談國進民退:都是誤解!各級政府在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是堅定不移的

黃奇帆談國進民退:都是誤解!各級政府在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是堅定不移的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蔡越坤 12月8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由中國併購公會主辦的“2019(第十六屆)中國併購年會”上對是否存在“國進民退”等觀點發表了看法。

黃奇帆談及,最近幾年經常有人在討論國進民退,或者民進國退,好像這幾年的民營經濟發展不夠快,是不是國有企業國有經濟的比重發展得更快,擠佔了民營經濟的比重?

“這都是誤解,是沒有基本概念產生的一個誤解。”黃奇帆認為。

黃奇帆認為,這麼多年,不管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級政府對支持發展民營經濟,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是不遺餘力的,是堅定不移的。事實上民營經濟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有重大的起著重大的推進的作用,不可磨滅的作用。所以,實際上不管80年代、90年代、新世紀初的十年,以至於到現在,這個立場態度上始終是沒有變化。

比如,廣東省非公經濟發展的很快,到2000年的時候,廣東省的GDP中非公有制經濟的數據已經達到70%多的GDP,是外資和民營非公經濟創造的。

而今天的廣東省非公經濟比重多少?也是70%多。

另外,浙江省的非公經濟也是出了名的發展的快,到2000年之後就到71%,比廣東省低一點,低兩三個點。那麼今天浙江省經過了十幾年,20年後是不是就超過80%、90%?不是,也是70%多一點。

是不是能得到個結論:十幾年下來,廣東省怎麼非公經濟比重上不去了?以前數據增長的多,現在增長的不多,是不是現在思路變了?不想發展非公經濟了?

“答案是錯了,不是這麼回事。”黃奇帆表示。

黃奇帆稱,如果以為非公經濟的比重可以從70%多再漲到80%多漲到90%才是正常的,這種情況在美國都做不到。

黃奇帆表示,在中國改革開放最到位,發展最快的幾個地方,在80年代、90年代,非公經濟迅速崛起,漲到佔比GDP在70%左右。為什麼這十幾年漲不動了,是國進民退,還是為什麼?

“都不是,天花板到了!”黃奇帆稱。

黃奇帆解釋,任何一個國家都有20%左右的國有經濟是固化的,美國如此,德國如此、中國如此,新加坡如此,所有國家都如此。中國在堅定不移推進兩種所有制並存、一起發展過程中,絕不可能搞到公有制的企業比重連20%都沒有,只剩下政府永遠會有稅收、永遠會有個20%,還有80%都變成了非公經濟,這是不可能的,也不合理的,也不應該的。

最後,黃奇帆認為,非公經濟的步伐最重要的已經不在規模上把他擴大到80%、90%,而是在結構上,債務結構上、資產結構上把效益和質量搞上去。非公經濟在國際競爭力上、在世界範圍內的製造業競爭上,服務業、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上,民營企業要嶄露頭角,要發揮作用,要做強,而不在於進一步做大,大已經夠大了。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經濟觀察報,訪問yuanben.io查詢【4ZTWW43K】獲取授權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