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私募股權基金募集TOP30排名出爐:國資、美元基金“不差錢”

2019年的股權投資市場,國資和美元基金成為兩大主角。

據統計,截止到11月底,創投行業募資總額逾一萬億,同比下降10%,其中國資LP認繳總規模佔比68.8%,美元基金佔據總募資額將近15%,“民間資本”微乎其微。

投資金額為7300億,和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近30%,在退出上,IPO筆數同比上升70%,將近1500起,成為IPO大年。

根據融中財經統計,2019年一級市場募集完成基金TOP30如下:

2019私募股權基金募集TOP30排名出爐:國資、美元基金“不差錢”

注: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11月底,按募集規模排名

基金數量腰斬,美元基金崛起

據統計,截至2019年11月底,一級市場共完成330支基金的募集,和去年同期完成募集的686支的數量相比,數量幾近腰斬。

按照募集完成規模排序,2019年基金TOP30中,25支人民幣基金共募資41336875萬元,9支美元基金共募資18820000萬美元(募資規模相同的基金並列入選,入選基金共34只)。2018年同期TOP30中,4支美元基金共募資1931000萬美元,人民幣基金共募資32158369萬元。和2018年相比,今年美元基金募資額上漲874%,人民幣基金募資額上漲28%。美元基金呈現崛起之勢。

2019私募股權基金募集TOP30排名出爐:國資、美元基金“不差錢”

1999年至2008年,人民幣處於萌芽發展期,美元基金“風華正茂”;2009年至2018年,人民幣基金蓬勃發展,勢頭逐漸超過美元基金。2019年,美元基金再度“崛起”,部分人民幣基金也加入到募集美元基金的隊伍中來。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元基金會比較充沛,北極光鄧鋒曾表示,人民幣基金將在短期內難改頹勢,頭部基金以及美元基金則處於“隨時看好項目就投”的狀態。

關於美元基金崛起的原因,除了全球資本對中國長期發展潛力持看好態度外,融中財經認為,在過去的兩年中,港股和美股IPO數量大幅增長,美元基金順利退出,從而得以在中國市場下注。其次,表現強勁的美國股市使資金迴流,導致2019年流向亞洲及中國市場的資金配置比例大幅提高。

國資依舊佔據絕對C位

延續2018年國資佔據C位的情況,截止到2019年11月底,募資規模TOP30基金中,有22支基金資金來源含有國有屬性,政府為主要出資方之一,或者央企、城投公司在內的國有企業活躍其中。

2019年募資規模最大的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II期,募集規模為2000億元。由國家財政部、國開金融、中國菸草、亦莊國投、中國移動、上海國盛、中國電子、中國電科、華芯投資等共同發起設立。

國家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募資規模為5600000萬元,由財政部和國防科工局發起設立,股東包括中電科、中航工業、中國航發、中船、中核等央企。

此外,國資直接投資的基金有北京東富國創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華興新經濟基金三期”以及內蒙古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基金等多隻基金。北京東富國創投資管理中心由財政部、全國社保基金投資,華興新經濟基金三期總募資額超65億元,投資者中除了老股東之外,全國社保基金、銀行、保險、市場化母基金等相繼加入。內蒙古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基金出資方包括自治區國資公司,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

除了財政直接出資,央企、城投公司在內的國有企業也非常活躍。比如,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的投資方有中國太保、上海城投、揚子國投等。義烏和諧錦弘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由四川雙馬水泥控股,濰坊山高新舊動能轉換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由山東高速集團控股、徐州徐工產業發展基金(有限合夥)中投資者有央企徐工集團等。

此外,在TOP30中,一些GP由國資擔任,比如任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II期管理方的華芯投資、任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三期管理方的國投創益等。

消費升級和產業整合備受關注

在投資領域方面,2019年募資規模TOP 30中,國字號央企基金共有5支,與2018年募資規模top30基金主要聚焦一帶一路、國際聯合產業基金相比,今年所投領域主要以國計民生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地方性扶貧建設為主。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II”,投向將圍繞國家戰略和新興行業進行投資規劃,比如智能汽車、智能電網、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

國家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主要投向軍民融合產業中具有廣闊技術應用前景的成長期、成熟期高科技企業以及具有核心專利、技術的優質企業。

“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三期”投向“三區三州”等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投資一批對地區產業帶動作用大、扶貧效果好的龍頭企業和IPO項目。同時還將與地方政府合作在貧困地區設立子基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貧困地區。

上海國方母基金管理的“長三角協同優勢產業基金”旨在通過對“硬科技”子基金、“完善產業鏈”子基金、“明星項目”三個方向的投資放大,推動長三角產業鏈深度融合、產業鏈優勢企業加速發展,促進長三角加快形成面向未來的優勢產業集群。

“內蒙古產業轉型升級引導基金”將通過財政資金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激發社會投資動力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支柱產業與戰略新興產業。

其次,大消費、醫療、金融科技、企業服務依然是機構重點關注的領域,“德弘資本一期”、“大鉦資本一期美元基金"、“元生資本美元二期基金”、“光速中國第四旗艦基金”、“華興新經濟基金三期”、“雲九資本第四期美元基金”等6支基金均聚焦國內消費升級和產業整合的行業領域,包括消費互聯網、醫療健康、科技金融和商業服務等。其中,“華興新經濟基金三期”還將重倉包括新能源、先進製造在內的新興賽道。

重點關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領域的基金,僅為“亞洲金融科技併購基金”1支。此外,芯片、新能源汽車、清潔技術相關的新能源方向領域均有1支,募資規模均為百億級別。

在募資規模TOP30中唯一的專項基金為“台州杭紹臺高鐵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其第一大股東復興國際持股40.43%,將主要從事鐵路領域的投資、建設和營運管理及沿線配套土地的綜合開發利用。

據融中研究院統計,就2019年上半年而言,完成募資的基金以成長及創投型基金居多。VC主要集中於健康醫療、互聯網、IT及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在前兩者中的投資金額佔比分別為16.32%和13.09%。PE投資重點投向領域為製造業和汽車行業,投資金額佔比分別為15.59%和10.81%。和2018年相比,娛樂傳媒行業投資活躍度大幅下降。

據調查,有60%的機構在未來一年將重點佈局人工智能、醫療健康、高端裝備製造、大數據和企業服務四個戰略新興行業。尤其是硬科技、高端製造領域因受國際關係背景及政策支持,備受投資機構關注。

2019年,過去和未來

就全球範圍看,資本寒冬不僅僅發生在中國。

全球基金尤其是北美市場,募資速度放緩,2019年Q2共完成244支基金的募集,創下五年來新低。其中,北美市場完成募資的基金為139支,募資總額為680億美元,亞洲市場完成募集的基金為45支,募資總額為150億美元。與之同步的是,募資速度有了很大改善,在LP的“嚴苛”要求下,有將近一半的基金在半年之內完成募集。

按基金類型進行劃分的話,活躍度最高的是VC基金,但其募資總額較少。市場上的5%的頭部基金募走了市場上70%左右的資金。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投資總量依舊會繼續下降,但LP投資的主要方式將以併購基金為主。

再把目光放在中國市場。

2015年至2017年,本土GP急劇擴張。人民幣基金募集規模從2014年時的不足2000億元,大幅增長至2017年的10000億元。一些老牌美元GP也開始進行人民幣基金的募集。

2018年,資管新規推出後不久,一級市場“驟冷”,新募基金數量和募資總額和同期相比,分別下降47.2%和19.4%。資本寒冬之下,國資成為GP活下去的救命稻草。二八法則之下,頭部機構和國有機構募集走市場上絕大部分資金。

與此同時,股權投資市場的退出開始進入“豐收”。據統計,2019上半年,一級市場共計831筆股權投資市場退出案例。除了科創板的推出為股權退出增加途徑的因素外,受環境的影響及自身業務需求的驅動,投資人更青睞於加快資金回籠的節奏,落袋為安。

結合宏觀經濟情況和股權投資數據來看,

2019年,一級市場逐步迴歸理性,進入存量出清和高質量發展階段。

“立足投資邏輯的底層基礎,產業分階段,資本分層次,在兩者中找到結合點,才能發揮最大效能獲得投資收益。”在融中集團董事長朱閃看來,“模式創新與技術創新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實業與投資需要雙輪趨動,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投資機構通過控股上市公司來為傳統經濟與企業賦能,以及賦能式併購重組。”

當前中國最大的投資主題是產業升級,國家大量的優質資源在向這個主題聚集,包括資本。

當喧囂落下帷幕,冷靜便成為黃金時代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