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章丘區召開工作務虛會,以“126”佈局推進高質量發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收官年、衝刺年,也是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年、重要年。章丘要高舉旗幟,扛起使命,擔起責任,以‘126’統攬全區,敢闖敢創、善作善成,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戰,加速濟東新區強勢崛起,爭當省會創新發展龍頭。”12月8日,章丘區召開全區工作務虛會,區委書記馬保嶺指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教誨,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當好時代答卷人,幹出一片新天地,推動章丘再振往日雄風,打造濟南東方明珠。

“1”:當好省會創新發展的龍頭

抓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當好省會創新發展的龍頭。在這個過程中,突出抓好四件事,一是實現全面小康。深入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建成讓百萬章丘人民真正得實惠、打心眼裡認同的全面小康。二是聚焦“三大攻堅”,即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和汙染防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三是完善現代治理。重點實施“三抓三治”,即突出黨建引領、三治融合,完善新時代“鄉村之治”;突出雙項創新、雙向互動,完善新時代“社會之治”;突出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完善新時代“執政之治”。四是加速強勢崛起,當好省會創新發展的龍頭。

“2”:扛好實體經濟和鄉村振興兩面大旗

第一面大旗,就是實體經濟省會龍頭。線上突破“一廊一帶”,面上壯大“133”產業體系,點上打造“2+6”產業平臺。第二面大旗,就是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以“整合”“群星”“雁陣”“共富”四個工程作支撐。

“要以開展‘實體經濟攻堅年’為抓手,聚力加快產業高質量發展。”區長韓偉說,要牽住產業轉型升級這個“牛鼻子”,堅持“產業興區”不動搖,構築起具有章丘稟賦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

抓轉型,做大主導產業。高起點規劃、佈局、招引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文旅康養、都市農業、現代物流等主導產業,構建“133”產業發展體系。抓平臺,強化科創引領。以齊魯科創大走廊為“龍頭”,對接國內外大院大所,引進更多更好的科創機構落地,積極搭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北斗七星”科研平臺。抓招商,蓄積發展新動能。以科技成果產業化為落腳點和主攻方向,加大科研平臺類項目的引進和產業落地。抓園區,做強發展載體。不斷完善園區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承載能力。以打造齊魯樣板示範區為目標,聚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精品化提升7個省級、24個市級齊魯樣板示範村,對全區所有村居持續抓好環境整治。長效化推進“三清一改”,加快實施荒山綠化、破損山體治理、道路河岸及駐地綠化,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6”:抓住全局關鍵,實施“六大突破”

突破雙招雙引。圍繞章丘需要壯大的產業集群,抓牢、用好山大龍山校區、濟萊高鐵、地鐵S3線、旅遊路東延、大東環、濟濰高速等重大機遇帶來的利好,把招商成果體現在發展貢獻上。

突破項目建設。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的理念,重點圍繞實體經濟、民生類項目及基礎設施等領域,抓好服務和要素保障,特別是突出抓好土地資源保障和盤活,爭取早投產、早見效。

突破城市品質。以文明城市常態化創建為抓手,以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為重點,處理好留白與建設關係,打造住在公園裡的城市和有溫度的城市。

突破重大設施。深刻汲取“利奇馬”教訓,突出抓好水利設施,建設一批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水利工程。積極服務對接地鐵S3線、濟萊高鐵、旅遊路東延建設,完善新四環網絡,深化“四好農村公路”省級示範區建設,突出抓好交通設施。

突破民生事業。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抓好安置房、教育、就業、衛生等事業發展,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

突破營商環境。圍繞讓投資者動心、舒心、放心、安心,按照便利化、法治化、智能化、國際化要求推進流程再造,將審批時限再壓縮50%以上,既快又好、又好又快地辦理群眾和企業反映的問題,讓行政審批在全市跑得最快。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支倩倩 通訊員 孟凡庚 郭廣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