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百強區發佈,山東黃島、即墨等11區上榜

日前,賽迪顧問在北京發佈了《2019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百強研究》(下稱《研究》)顯示,2019年中國百強區所在城市生產總值合計30.5萬億元,其中百強區生產總值為15.3萬億元,總體貢獻超過50%。百強區分佈在34個城市中,強市強區特點明顯,總體地區首位度(城區生產總值占城市生產總值比重)達50.07%,平均首位度為14.99%。


2019年百強區僅用中國0.5%的國土面積和7.45%的人口實現了中國17%的生產總值,經濟資源集聚態勢明顯。在此基礎上,2019年百強區平均生產總值增速高於中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約為中國平均水平的2.5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於中國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

2019中國百強區發佈,山東黃島、即墨等11區上榜

山東各區總體排名下滑

本次榜單中,全國共有17個省份的城區入圍百強區,前五名分別為廣東省21席、江蘇省16席、浙江省14席、山東省11席及湖北省7席。青海、寧夏、西藏、海南等省(自治區)城區無緣百強榜。

山東省16地市上榜百強區中,濟南、青島、淄博、臨沂4市共11區榜上有名,相比2018年上榜城區減少1席,變化並不大。其中,濟南上榜城區為歷下區、章丘區、市中區、歷城區共4區;青島上榜城區為黃島區、即墨區、市南區、城陽區共4區;淄博上榜城區為張店區、臨淄區2個區;臨沂上榜城區為蘭山區。

但另一方面,山東省上榜城區卻出現了排名總體下滑趨勢,除青島市黃島區、市南區分別上升1位、4位,濟南市市中區上升7位,臨沂市蘭山區上升35位之外,其餘城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排名下滑,其中,青島市城陽區下降幅度最大,排名下滑32位。

威海市文登區成為山東省唯一落榜城區,而在2018年其在排行榜中排名第88位。實際上,文登區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852.47億元,比此次榜單中最後一名貴陽市南明區的800.36億元略高,但此次依然落選。

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指出,《2019中國城區綜合競爭力百強研究》以中國大陸地區除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以外的27個省份共計889個地級市市轄區為研究對象。

該榜單以“地區生產總值不低於7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不低於20億元”兩大數據門檻,建立了包括綜合質效、創新動能、協調發展、綠色效能、開放層級、共享普惠、營商環境等7個一級指標,23個二級核心指標,30餘個支撐參考指標的評價標準。

在百強區榜單中,2019年百強區發展水平整體得到了提升。2018年賽迪百強區的地區生產總值最低為650億元,而2019年百強區在生產總值不低於700億元最低標準的基礎上,最終入選城區生產總值均超過800億元。

2019中國百強區發佈,山東黃島、即墨等11區上榜

值得一提的是,依託豐富的科研資源及充足的人才支撐,百強區在新業態引入、新技術研發、新模式應用上走在全國前端,成為引領城市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其中,青島黃島區在總體增長貢獻度中以37.96%的成績排名第二,僅次於珠海市香洲區。

另外,考慮到國家行政級別和行政區劃以及政策上的差異性,本次榜單未將國家級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特殊城市規劃區包含在內。

產業升級或可解各區下滑之勢

據悉,本次百強區評選以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工業增加值等綜合質效與營商環境優化兩大標準牽引,緊扣我國高質量發展階段特徵及要求。

從產業來看,多數百強區總體上已位於城市工業化的後期。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2018年百強區三產比重就已經達到65.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由此可見城市百強區已主要由第三產業引領,消費和服務帶動的第三產業已成為拉動城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從產業結構來看,百強區產業主要集聚高新技術產業及高端服務業,產業環節處於微小環節的兩端,產業層次高,起到了引領區域發展的重要作用。

具體來看,百強區中以先進製造(廣州順德)、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圳龍崗)、總部經濟(南京鼓樓)、金融服務(杭州蕭山)、商貿物流(深圳福田)等產業領域及業態驅動發展,圍繞百強區自身特點及資源稟賦優勢,實現了產業領域及環節的高端演進與快速發展。

而山東省作為傳統工業大省,目前無疑在三次產業分佈方面處於劣勢。

以本次榜單中山東排名第一的青島市黃島區為例,2018年,西海岸新區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為73.7億元、1578.2億元、1865.17億元,三次產業比為2.1:44.87:53.03,產業結構明顯過“重”。

廣東省作為本次百強區榜單的第一大省,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優勢明顯。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56.5%,比上年同期高0.8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1.6%,比上年同期高1.5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山東省則要遜色不少,今年上半年,山東省高技術產業對規模以上工業貢獻率達為19.1%,比一季度提高3.1個百分點;高技術行業增長2.5%,甚至高於規上工業1.2個百分點。

不過,山東省近年來正在大舉開展新舊動能轉換,淘汰了一部分落後產能,產業發展正處於“空籠期”,而新興產業的培育必然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因此,部分指標回落存在一定必然。

數據顯示,山東省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速快於製造業投資20.3個百分點,“四新”投資佔比超過4成;高耗能行業投資佔比回落2.6個百分點;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投資增長76.4%。

可以看出,山東省補短板強弱項投資正在快速增加,相信不久後就可以邁過由資源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坎”,而在此過程中,山東各區憑藉經濟資源集聚的優勢,也將在百強榜中漸次上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