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助“四川造”行銷全球

新華社成都12月13日電(記者崔可欣)“四川造”產品外貿拓展暨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推介會13日在成都市蒲江縣舉行,四川100餘家重點企業和來自全省21個地、市、州的商務、經信部門,共商將川產、川創產品集聚到成都國際商貿城,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

去年9月,國家有關部門正式批准成都國際商貿城為國家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市場,這也是目前西部唯一的試點市場。

市場採購貿易方式,是指由符合條件的經營者在經國家商務主管等部門認定的市場集聚區內採購的、單票報關單商品貨值15萬美元以下並在採購地辦理出口商品通關手續的貿易方式。

為促成國際採購商和國內供貨商的精準對接,成都國際商貿城構建了“天府購智慧園區服務平臺”電商平臺,並專門成立了“外商採購服務中心”,中心負責人劉豔妮告訴記者,各國採購商的需求側重不同,比如俄羅斯客人喜歡板材傢俱,泰國客人對中藥材原料很感興趣,日本、韓國客人喜歡枸杞、花茶等保健食品,馬來西亞客人則鍾愛絲巾、衣服、箱包。

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的外貿需求,對貿易的便利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市場採購方式申報出口的小商品,可享受海關24小時全程電子通關、允許拼箱組櫃、簡化申報、增值稅免徵不退、允許人民幣結算等便利化舉措,而且准入門檻更低,凡是在市場集聚區內註冊備案的經營主體,都可採用這種方式出口貨物。

“通過這種方式,外國採購商在集聚區直接下訂單,之後的事都不用操心了,有專業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幫助其完成一站式通關手續。”成都國際商貿城總經理助理畢長虹說,該貿易方式目前主要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打通了四川中小微企業的出口渠道,讓他們可以在家門口做全球生意。

記者從成都市金牛區市場採購貿易服務中心瞭解到,自今年3月29日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正式運行以來,截至本月12日,已累計完成備案6017家,報關出口近3000單。

四川省商務廳副廳長佘驥認為,試點是四川外貿創新的機遇,要以此為契機,實現四川市場“買全球賣全球”,並帶動川企從注重生產製造到融入國際貿易市場全產業鏈發展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