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考研調劑多麼的難,而是很多考生根本沒有調劑的打算

依稀還記得2017年我的大學室友為了爭取到一個碩士研究生的調劑名額而奔波在北京、天津、大連等高校研招辦中,因為他的初試成績不是很高,僅僅高於國家線十幾分,而他又是特別想一戰成碩,只要能夠有讀研的機會就會去爭取,所以考研調劑成為了他最後的機會。現在回頭再看他當時的各種努力,可能感覺到考研調劑似乎很難,可實際上考研調劑真的有我們所想象的那麼難嗎?答案或許並非如此,因為不是考研調劑有多麼的難,而是很多考生根本就沒有調劑的打算。

不是考研調劑多麼的難,而是很多考生根本沒有調劑的打算

尤其是近幾年考研人數的增加,導致每年參加考研調劑的學生也在大幅度的上漲,而高校的研究生名額卻非常的有限,於是在理論上每年想通過考研調劑的方式順利獲得讀研機會的學生,必然也會隨之增加,於是不少的考生便會很自然地認為考研調劑將會更加的難,將會更加的有競爭力,所以能夠順利調劑已經是一個很不錯的結果了。

不是考研調劑多麼的難,而是很多考生根本沒有調劑的打算

但事實上每年的考研調劑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難,之所以我們還感覺到考研調劑很難,只是因為我們的目光更多地放在了比較好的211高校,或者是比較強勢的普通一本大學,畢竟很多的考研學生在第一志願目標高校沒有希望時,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夠找到一所還比較不錯的高校,所以選擇的調劑目標高校檔次也會很高,但檔次高的高校對於調劑的考生也有著更高的要求,不管是本科出身、初試成績還是英語水平等方面,都要求考生有突出的表現,所以我們才會感嘆考研調劑真的很難。

不是考研調劑多麼的難,而是很多考生根本沒有調劑的打算

可是當將調劑的注意力放到普通二本大學以及普通一本大學時,你會發現考研調劑真的並沒有那麼難,因為很多這樣的高校每年都為了能夠找到理想的大學生而在宣傳自己的優勢,希望能夠獲得更多考生的認可和認同,並且這些高校每年會很有可能會存在沒有完成招生計劃的情況,所以如果考生真的只是想獲得一個讀研的機會的話,那麼調劑到這樣檔次的高校將會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的。

不是考研調劑多麼的難,而是很多考生根本沒有調劑的打算

只是現在很多的考生已經慢慢的轉變了思維,不再想著隨隨便便調劑到一所高校就可以了,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調劑的打算,越來越多的考生準備二戰考研,準備死磕自己的理想目標高校,這一點能夠從每年的往屆生考研人數佔總考研報考人數的比例中可以科學地得出。同時,現在的考研學生更深知名校碩士研究生畢業時的含金量,不再是為了讀研而讀研,而是為了未來而讀研。

不是考研調劑多麼的難,而是很多考生根本沒有調劑的打算

於是隨著這樣觀念的轉變,更多的考生都會更加願意給自己一次考研的機會,也就是當自己考研失利時,並不是很著急的選擇調劑,而是根據自己的綜合實力去分析,如果選擇考研調劑的話,自己是否能夠最終被一所和理想院校檔次相差不多的高校所錄取,如果可以實現的話,那麼就選擇調劑,如果沒有希望時,他們更多的還是會選擇二戰考研,死磕理想院校。

不是考研調劑多麼的難,而是很多考生根本沒有調劑的打算

總之,對於每年的考研學生來說,一是不要覺得考研調劑有多麼的難,因為調劑難只是難在部分高校,從整體來看,只要初試成績相對優秀,那麼就能夠獲得複試的機會;二是考研失利後不要盲目的選擇考研調劑,不要簡單的為了讀研而讀研,更多的要有長遠的打算,儘可能的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