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各平臺每月限播1部?“古裝限額”成常態


作者 | 貓叔



雖然《慶餘年》《鶴唳華亭》《劍王朝》等古裝劇正在熱播,但“限古令”似乎還在持續。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多家影視上市公司高管及業內知名編劇團隊人士證實,自12月起,各平臺古裝、玄幻等類型影視劇,每月限上線一部。



古裝劇各平臺每月限播1部?“古裝限額”成常態


某影視公司高管表示,“限古令”是一個硬性槓桿,目前各個平臺都在據此執行,至於什麼時候結束,現在還不知道。



如果消息屬實,各大視頻網站明年的古裝配額將最多隻有12部,考慮到部分劇目將出現兩個甚至多個平臺聯播的情況,2020年愛優騰三大平臺能夠消化的古裝劇將不會超過25部。



古裝劇各平臺每月限播1部?“古裝限額”成常態

一年兩次發行窗口期,古裝積壓劇難“復出”



2019一整年,古裝劇的日子都不好過。


從3月開始,關於古裝題材的調控政策就洶湧而來,沒有明文規定,但被傳得沸沸揚揚。先是網傳“限古令”升級加碼,所有古裝題材一律不許播出。接著又傳出“限令”取消,“限制上新”改成了“配額上新”。


網視互聯(ID:wxs360)分析了2019年的古裝劇市場,發現古裝劇發行存在如下特點和規律:


1、古裝劇從電視臺消失,視頻網站成了古裝劇的主要消化渠道;

2、即便是視頻網站播出,也經常出現撤檔和延播;

3、所有能夠播出的古裝劇,幾乎都是突襲式定檔、零宣發裸播。

4、一年兩次發行窗口期,政策導向就是古裝市場的命脈。



從2019年來看,3-6月瘋狂撤檔,古裝劇迎來至暗時刻。


7-8月短暫放閘,出現了古裝劇的第一次發行窗口期,《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宸汐緣》《九州縹緲錄》扎堆上線。


8-10月為重大活動宣傳期,古裝劇徹底消失。


11-12月為古裝劇的第二次難得的鬆動期,《慶餘年》《鶴唳華亭》《劍王朝》《從前有座靈劍山》扎堆上線。


今年最熱門的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慶餘年》,都在這兩個窗口期湧現。而一旦錯過,則不得不去爭奪2020年視頻平臺的發行配額,能否順利發行將又一次變得撲朔迷離。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古裝劇發行的窗口期將被進一步壓縮,眾多被積壓的古裝大劇將爭奪有限的播出配額,而相對較差的古裝劇或許將徹底失去“復出”機會。


古裝劇各平臺每月限播1部?“古裝限額”成常態

從備案到播出,古裝“限額”成常態



古裝劇被嚴控,不僅體現在播出配額上,也體現再了項目備案上。


據首都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業協會、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發佈的《中國電視劇風向標報告2019》現實,在“限古令”的作用下,2019年古裝題材備案佔比僅7%,而宮廷劇徹底消失,備案數量為零。


就連網絡視聽節目也被嚴控,7月份網絡電影古裝題材通過僅5部,佔比不到2%;8月份古裝題材通過僅2部,佔比不足1%。


網視互聯(ID:wxs360)採訪了部分從業者,普遍的看法是,目前的變化在2019年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幾年裡,國家重大宣傳活動接連不斷,這樣的調控和導向也將一直持續,並且不斷加深。


古裝劇各平臺每月限播1部?“古裝限額”成常態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建黨100週年;2022年,黨的二十大……未來,不管是視頻網站還是衛視劇場,都不得不把“重大宣傳期”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而古裝劇暫時不可能“解凍”,古裝劇的發行窗口期,也將隨著政策和重大宣傳期進行波動。


古裝劇各平臺每月限播1部?“古裝限額”成常態

古裝題材調控2011-2019



其實,關於古裝題材的調控由來已久,從2011到2019,歷時九年,而且不斷加碼,有些是有明文規定,有些卻一直是坊間傳聞。


通過對相關政策進行梳理,網視互聯(ID:wxs360)整理出了古裝題材政策的調控史,並分成了九個階段。


1、第一階段(2011):宮鬥劇、穿越劇不得在上星頻道黃金檔播出



2011年,楊冪主演的《宮》爆火,一大批穿越題材劇扎堆跟風。當時坊間就有傳聞,總局將限制穿越題材、宮鬥題材劇的播出。


2011年4月,在電視劇導演委員會年會上,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長表示,現在穿越劇對歷史文化不尊重,這種創作主張不足以提倡。另外,在短期之內,總局不會再審核批准四大名著的拍攝。


之後,廣電總局就正式禁止宮鬥戲、穿越劇在上星頻道黃金檔播出。


受此影響,很多根據穿越小說改編的影視劇都不得不將穿越元素抹去,比如後來的《楚喬傳》,便改編自穿越小說《11處特工皇妃》。


第二階段(2013):總集數都不得超過總數的15%,兩部古裝劇不能接檔播出



如果說2011年只是限制宮鬥劇、穿越劇播出時段的話,那2013年限制範圍就更廣了。


2013年6月,廣電總局出臺《衛視綜合頻道電視劇播出調控管理辦法》,對電視劇播出總量、範圍、題材、時機、時段等做出限定,提出了鼓勵現實題材,限制古裝、涉案、引進、合拍劇。


鼓勵現實題材,要求其黃金時段播出集數的比例需要達到總集數的50%以上;古裝題材每月和年度播出的總集數都不得超過總數的15%,原則上兩部古裝題材不能接檔播出。


第三階段(2017):重大宣傳活動期間,不得安排古裝劇、偶像劇等娛樂性較強的電視劇播出



2017年6月,廣電總局發佈《通知》,強調,“宣傳活動期間,各省級衛視頻道原則上不得安排古裝劇、偶像劇等娛樂性較強的電視劇播出,確保與整體氛圍相協調”。


古裝劇各平臺每月限播1部?“古裝限額”成常態


“宣傳活動期間”,指的是“十九大勝利召開”“慶祝建軍90週年”“慶祝香港迴歸20週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等國家重要宣傳活動。


第四階段(2018年初):嚴禁偽歷史劇、宮鬥劇在一線衛視播出



2018年初,網傳“嚴禁偽歷史劇、古裝宮鬥劇在一線衛視播出”。所謂的一線衛視,就是包括央視在內的湖南、浙江、江蘇等8個電視臺。


古裝劇各平臺每月限播1部?“古裝限額”成常態


受此次政策影響,大量古裝劇積壓,為了躲避政策,古裝題材劇紛紛改名、挪檔或轉網播,通過網絡首播的形式發行。《如懿傳》《延禧攻略》《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雙世寵妃》《武動乾坤2》《唐磚》等也都是通過網絡首播。


第五階段(2018年末):“限古令”波及網絡劇



2018年12月,在網劇與電視劇審查政策趨於一致的情況下,古裝劇紛紛轉為網絡劇播出的方式也逐漸失效,“限古令”開始波及網絡劇!


受此影響,《天下長安》《東宮》《皓鑭傳》定檔又撤檔,而章子怡的《江山故人》、湯唯的《大明皇妃·孫若微傳》、楊冪的《九州斛珠夫人》、迪麗熱巴的《三生三世枕上書》等多部大劇都處於待播狀態!


第六階段(2019年1月):宮鬥劇遭衛視全面禁播



2019年初,已經在網絡首播的《延禧攻略》《如懿傳》開始登陸各大衛視二輪播出。


1月28日,正在衛視熱播的《延禧攻略》《如懿傳》被緊急喊停,有的衛視還沒播完就被攔腰掐斷,緊急改為綜藝節目重播或者其他劇目,宮鬥劇疑遭衛視全面禁播。停播《延禧》《如懿》的衛視包括江蘇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山東衛視等。


此次事件,雖然這些宮鬥劇被衛視禁播,但在網絡上依然可以正常播放。


第七階段(2019年2月):"宮鬥劇"停發備案號,線上線下全面喊停


2019年2月26日,新華社主辦的《半月談》發文《“宮鬥文化”復燃,“權謀學”被年輕人奉為人生指南》再批宮鬥劇,矛頭直指——宮鬥劇被衛視“下架”後“變換賽道”,將主陣地轉移至網絡平臺……


2月28日,有影視園區負責人透露,宮鬥、權謀類網絡劇未上線的不能上線,省局不給上線備案號,正在籌拍的項目被叫停,正在播出的必須退出首頁首屏顯著推薦頁面。


古裝劇各平臺每月限播1部?“古裝限額”成常態


至此,“宮鬥劇”遭到衛視和網絡的全面封殺,“宮鬥劇”出路被徹底堵死,但這一消息並未有文件下發,也未被官方證實。


第八階段(2019年3月):從“限制上新”到“配額上新”



在經過“宮鬥劇停發備案號”的傳言之後,古裝劇開始從“限制上新”變成了“配額上新”,每月15日前網絡平臺須上報月度播出計劃,控制古裝題材比例,現實題材須佔年度播出規劃的60%。



這個政策,同樣沒有文件下發,但網絡視聽節目的備案來看,似乎確實如此。


第九階段(2019年12月):各平臺每月限上線一部古裝劇



網傳自12月起,各平臺古裝、玄幻等類型影視劇,每月限上線一部。這更像是年初“配額上新”的加強版,明確了每月限額1部。


古裝劇各平臺每月限播1部?“古裝限額”成常態

結 語



事實上,“限古令”雖然限制了古裝劇的數量,但並未限制古裝劇的聲量。從年中的《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到年底的熱播劇《慶餘年》,豆瓣評分都在8分以上,遠遠超過了2018年的《延禧攻略》(7.2分)和《如懿傳》(7.4分)。


廣電總局古裝題材調控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提質減量。


對古裝劇的備案數和發行量進行了控制,自然只有優質劇目才能爭取到播出配額,那些質量較差的古裝劇目將提前被篩查出局。


很顯然,古裝劇依然具有觀眾市場。需要警惕的是,這種播出的不確定性,或許將讓整個製作行業對於古裝題材失去熱情和信心。


這種熱情是政策撲滅的,最終也還得由政策給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