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秀美乡村一一林家下塆

秀美乡村一一林家下塆

麻城/樱子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一出城区,临近中驿林家下湾,看到眼前的美景,我自然就想到了此诗句。只见田地里,稻谷绿油油的、花生禾绿茸茸的。河边,碧绿的长长的柳丝,村边,高大笔直的常青树。那么朴素,那么宁静的林家下塆就被这盎然的浓绿簇拥着。

穿过进村的水泥路,来到村前的广场。放眼一望,富有创意的长廊、给人启迪的文化墙、催人警醒的石头⋯⋯一切的一切给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之感。难怪人们称此为"美下塆"呢。

【游记散文】秀美乡村一一林家下塆

这里,宁静,温馨。林家下湾在村周围设有八景,景景自然,风韵。八景是"卷棚桥、社湖、探桥、耕读亭、忠孝亭、林氏祠堂、孝善长廊、思恩亭"。每一个景点都有每一个景点的特色,每一个景点有每一个景点的含金量。可以说是一景一画一故事,一观一赏一悟思。如"探桥"的奋进,"耕读亭"的警世,"忠孝亭"的忠孝,"林氏祠堂"的启迪,"孝善长廊"的新老二十四孝,"思恩亭"的念恩。

其中"思恩亭",就是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958年视察麻城中驿时,亲自为正在田间劳作的全国劳动模范林世猛披上大衣这件事而建的。"卷棚桥"建于元朝,全部用石条砼筑而成的,因形似翻开的书卷而得名,其喻意后人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游记散文】秀美乡村一一林家下塆

这里,雅致,别致。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让每一块墙壁都在说话。

林家下塆,映入眼帘的除了八景之外,还有的是惟妙惟肖的人物宣传画。有忠勇孝善的人物画廊,有一代楷模雷锋的精神写照,有生活中关爱他人、团结和谐的典例,有村支部情况介绍、脱贫帮扶栏目等。更多的是苍劲雄浑的格言警句,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心为民,全心服务""进学致和、行方思远""躬耕垄亩丰衣足食,勤读诗书翰墨传家"等。这些有形的图片和文字就象一位历史老人站在每个地方,为你指引,为你传递。并且达到心灵的共鸣,灵魂的洗礼。于是在参观者心中产生微妙的影响,真正进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当然这些有形的图片和格言警语也如一面面镜子,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内心困惑时,思想懈怠时,举动矛盾时,下塆人都会以此为契机,以此为榜样,鞭策自己,化解自己。这种不说而言的举措默默地影响着下塆人,让他们紧紧相联,内心温暖如春。

【游记散文】秀美乡村一一林家下塆

这里,美好,和谐。林家下塆村有版图面积287·6公顷,辖10个自然塆,共637户,2310人。有5个党小组,87名党员。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名人 ,如全国劳动模范林世猛,全国共青团积极分子林德金,首届北大学子林世胜,还有在省城、本市及当地各行各业踏实肯干、勤劳奋进的最美下塆人。

林松林书记就是这样的人。在中驿镇政府金国祥主任和周永平主任引荐下,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在为银杏树的种植项目忙碌着。见到我们的到来,衣着整洁的林书记,态度谦恭,非常热情。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再加上周书记引用的一句经典台词"浓缩的是精华",使我们更加佩服林书记的精明强干,务实求真。

为了打造秀美乡村,建设幸福家园,林下湾村委会及群众做了大量工作:总体规划,拆除老房子,重修了祠堂、建了休闲广场,添置了廊、亭,绘制了图画等。全村人以"耕读传家"为精神,以忠为本,以孝为根,读书启户,孝悌为先。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这些精神面貌的改变,为林家下塆的华丽转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于此,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定格在美好的画面之中。

谈到林家下塆的前景,林松林书记更是雄心勃勃,他说:"将依旧以真心为民,全心服务为宗旨,带领全村村民精诚团结,为建设新农村克难奋进。同时再投资四百万打造后期工程,让林家下塆的环境更加优美,各项设施配套更加到位,人们生活更加和睦幸福。"

林书记坚定的信心,质朴的话语,深深地感动感染着我们。

【游记散文】秀美乡村一一林家下塆

午后的阳光依旧炙烤着大地,看着这温馨宁静的秀美乡村,看着这布局合理匠心独具的杰作,无不感叹造物主的睿智和勤劳!无不希望秀美乡村一一林家下塆阔步前行!

【游记散文】秀美乡村一一林家下塆
【游记散文】秀美乡村一一林家下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