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月審核14家企業,發審委擴容新增23名候選人

證監會發審委將有新人加入!

12月13日晚間,證監會對發審委23名增補委員候選人進行為期七天的公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發審委最初的公示候選人多達53名,最後名單人數21名。

01

三大看點

公告顯示,此次新增的23名候選人均來自派出機構、證券交易所、會計師事務所。

具體來看,來自派出機構的有9名,主要是公司或機構監管處處長,其中有4人獲得註冊會計師資格;8人為70後,剩餘一人為1981出生的趙江平,其擔任深圳證監局公司監管二處處長。

平均每月审核14家企业,发审委扩容新增23名候选人

(派出機構候選人名單,數據來源:證監會)

來自交易所的候選人最多,共有10名候選人,6來人自上交所,剩餘4人來自深交所。

從年齡結構來看,這10名候選人有3位60後、6位70後、1名80後。最年輕的胡金安是1982年8月出生,擔任著科創板上市審核中心副總經理的職務。

平均每月审核14家企业,发审委扩容新增23名候选人

最後4名候選人則來自會計師事務所,最年輕的黨小安為1975年出生,為天職國際(上海分所)合夥人兼審計四部主任。

平均每月审核14家企业,发审委扩容新增23名候选人

(會計師事務所候選人,數據來源:證監會)

整體來看,23名候選人主要以70後為主,其中19名來自證監會系統,佔比為82.61%。

IPO日報發現,這次發審委新增候選人,有三個地方值得關注:

平均每月审核14家企业,发审委扩容新增23名候选人

一是,目前任職的21名發審委來自證監會系統的共計13人,佔比為61.9%。如果新增的23名候選人全部當選,則來自證監會系統的比例會進一步提升。而上屆63人的發審委來自證監會系統的比例只有52.38%。

二是,目前任職的21名發審委中並沒有上交所的成員,此次候選人中有6人來自上交所,或能填補這一空白。

三是,上屆的發審委除證監會系統外的30人來源比較分散,分別有國家部委6名、高等院校6名、科研院所2名、律師事務所5名、會計事務所4名、證券公司4名、基金公司1名以及保險資管機構2名。而目前任職的21名發審委來自證監會系統、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三個方面,人員來源的集中度更高。另外,本次23名候選人也只來自證監會系統和會計師事務所,並無新增領域。

02

擴容或因工作量大

關於此次擴容,證監會於公告中表示,主要是為保障發行審核工作順利平穩推進,提高發行審核工作質量,強化發審委隊伍建設。

截至12月14日,本屆發審委共審核企業140家(不包括取消審核),從結果來看有125家企業成功過會,過會比例為89.29%。

剩餘15家申報企業中,除1家暫緩表決外,其餘均被否決。從板塊來看,15家申報企業中有12家創業板、1家中小板、2家主板(唯一暫緩表決的為申請主板公司青島百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分上市板塊來看,主板和中小板的IPO過會率為96%和96.15%,創業板則為81.25%。

平均每月审核14家企业,发审委扩容新增23名候选人

(發審委審核結果,數據來源:IPO日報整理東方財富數據)

從工作量來看,本屆發審委於2019年3月12日開審天味食品起,完整的月份中,只有8月審核的企業未達10家,其餘完整月的上會企業審核數量均超過10家。

從趨勢來看,8月至11月的審核企業數量連續增長,分別為9家、16家、21家、22家。截至12月14日,本屆發審委在12月份已審核企業9家。

平均每月审核14家企业,发审委扩容新增23名候选人

(審核企業數量,數據來源:IPO日報整理東方財富數據)

而上屆發審委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審核的企業數量較多,但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的單月IPO企業審核數量驟減,每月審核數量均不超過20家,最低單月審核低至5家,平均每月審核企業11.42家,低於本屆發審委14家的平均數據。

另外從人手來看,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上屆63人的發審委雖然只有42人在此期間進行IPO審核,但人數已是本屆發審委的2倍。

平均每月审核14家企业,发审委扩容新增23名候选人

(上屆發審委審核情況,數據來源:IPO日報整理東方財富數據)

記者 鄒煦晨

排版 潘潔

歡迎投稿、爆料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