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破億到破10億,10年女性導演票房演變簡譜

排片已經降至0.8%,不出意外,《吹哨人》的票房應該就要定格在將將5000萬的體量了。

這個票房數字雖然事出有因,但也多少讓人有些失落。畢竟執導《吹哨人》的薛曉路是女性導演衝鋒票房的干將。她憑兩部《北京遇上西雅圖》共計收穫了超過14億的票房,也是2017年之前女性導演票房紀錄的保持者。在《我和我的祖國》中的佔位,也意味著主流市場對她商業敘事能力的肯定。

從破億到破10億,10年女性導演票房演變簡譜

然而,《吹哨人》集社會議題、懸疑、動作、犯罪、愛情於一身,卻流於龐雜。本身舶來的“吹哨人”制度,又難以引起國內觀眾的生理痛感。

最終,薛曉路沒能像觀眾希望的那樣,打破女性導演票房紀錄。

回顧女性導演的商業片之路,我們發現近年來女性導演的數量、作品所獲得的票房、引發的社會討論都在逐年上升。在男性導演主導的電影市場,“她勢力”在突圍。

2009年,金依萌執導的《非常完美》成為首部女性導演票房破億的電影,成功擠進當年票房前二十名。之後,以才女著稱的徐靜蕾接過了票房重任。2010年,徐靜蕾自導自演的電影《杜拉拉昇職記》獲得1.24億票房,同時也讓女強人“杜拉拉”的名字家喻戶曉。

從破億到破10億,10年女性導演票房演變簡譜

2013年,薛曉路攜《北京遇上西雅圖》獲得了5.19億票房,實現了女性導演票房的跳躍性增長。一個月之後,趙薇由演員轉型導演的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下簡稱《致青春》)上映,以7.19億的票房刷新了薛曉路剛剛創下的女性導演票房紀錄。

從破億到破10億,10年女性導演票房演變簡譜

2013年是女性導演商業表現非常關鍵的一年,一是趙薇把女性導演的最好成績拉到了7.19億;二是,當年的票房排行榜前十名裡首次出現兩位女性導演——排名第三的趙薇和排名第九的薛曉路。

由於金依萌、徐靜蕾、薛曉路、趙薇等導演的作品都是青春、愛情主題的,所以也給大眾留下了女性導演擅長以細緻入微的角度切入青春、愛情話題的印象。這種印象有利有弊,最大的弊處就是限制了女性導演的取材範圍。

事實上,雖然以上幾部電影都屬青春愛情品類,但它們在表達上是有很大差異的。

《非常完美》由章子怡、范冰冰主演,還請來林心如、姚晨與章子怡組成閨蜜團,四個女人一臺戲,乘上的是國產“小妞電影”的東風。

從破億到破10億,10年女性導演票房演變簡譜

《杜拉拉昇職記》聚焦女性獨立,把有錢、有顏值、工作能力強的獨立女性形象,塑造成為當時社會潮流追捧的對象。

《致青春》改編自辛夷塢的同名小說,至今仍是國產青春愛情類型片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從這部電影開始,國內開啟了疼痛青春片井噴的時代。

從破億到破10億,10年女性導演票房演變簡譜

《北京遇上西雅圖》表面上是浪漫的愛情喜劇片,實際上融合了小三上位、海外生子、非法月子機構、LGBT人群等敏感元素,足見薛曉路對當下社會的思考以及大膽展現。

從破億到破10億,10年女性導演票房演變簡譜

趙薇和薛曉路憑藉《致青春》和《北京遇上西雅圖》同時入圍了百花獎的“最佳導演”。《致青春》還獲得了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導演處女作”。 獎項上的認可,對於她們來說,是票房之外又一重莫大的鼓勵。

2017年,薛曉路攜《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迴歸,以7.85億的成績刷新了趙薇的票房紀錄。

時間來到2018年,劉若英貢獻出了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雖然影片從所謂“三觀”問題到背後的“退票門”,爭議頗多,但還是憑藉北漂、戀愛、分手、錯過、重逢的劇情引發了觀眾的廣泛共鳴,狂攬13.61億的票房,成為目前為止的女性導演票房冠軍。

從破億到破10億,10年女性導演票房演變簡譜

2018年也是2013年之後,女性導演的第二次春天。除了劉若英,蘇倫的處女座《超時空同居》斬獲8.99億票房。這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商業愛情喜劇,在“愛情”的大題材中,加入了穿越時空的奇幻元素,再加上雷佳音和佟麗婭兩位主演非常自然、默契的表演,最終票房大賣。

從破億到破10億,10年女性導演票房演變簡譜

2018年還有兩部電影擠進了“中國女性導演票房榜”前十,分別是鄭芬芬執導的漫改青春電影《快把我哥帶走》和落落執導、改編自郭敬明小說的《悲傷逆流成河》,票房分別是3.75億和3.56億。

從破億到破10億,10年女性導演票房演變簡譜

雖然艱難,但在青春片、愛情電影之外,女性導演也在一直探索。比如,由李芳芳執導的《無問西東》通過四個年代清華人的命運交合,創作出了文藝感和商業性相結合的作品,最終斬獲7.54億的票房。

《無問西東》雖然有其在創作背景、組局模式上的不可複製性,但也打開了市場對女性導演能力的又一重想象空間。

從破億到破10億,10年女性導演票房演變簡譜


薛曉路、趙薇、劉若英等是女性導演票房史上的峰值人物,她們用作品一次次提高了女性導演在商業電影市場的存在感。

同時,一批風格迥異的女性導演也開始湧現,她們關注社會話題,用電影發出自己的聲音。比如王一淳的《黑處有什麼》,白雪的《過春天》,彭三源的《失孤》,文晏的《嘉年華》等關注社會痛點的現實題材電影,獲得了很高的社會關注和討論。

從破億到破10億,10年女性導演票房演變簡譜

女性導演具有獨特的女性視角和細膩的情感刻畫,她們一直是中國電影行業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女性社會身份提升,更多相關議題浮出水面的今天,女性導演的共情力是不可替代的創作優勢。只要女性導演敢於並有能力發出與社會情緒同頻共振的聲音,更多跳出小圈子、走進大市場的作品必將湧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