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文&圖 鄭明曉


三十八年前走過一次桐嶺古道,那一年夏天我家從郭溪翻水站工地搬回了老家湖嶺,之前來往工地老家,都是走瞿湖古道的,考慮到搬家的物件不少,走瞿湖古道太吃力,選擇了桐嶺古道。搬家前一天,三位舅舅就從老家過來了。清晨吃飽早飯,挑擔到瞿溪碼頭,然後僱船載到河頭,再上岸經桐嶺古道挑往陶山,在陶山僱車開到湖嶺,從此我家結束了第二段,也是最後一段6年漂泊的工地生活。後來桐嶺背上修了公路,我從溫州回鄉都走這條高桐公路,再後來,桐嶺開通了隧道,回家也更方便了。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桐嶺古道也稱永瑞古道,是永嘉縣通往瑞安縣的陸路主通道,古道北起永嘉潘橋(今屬甌海區),南至瑞安陶山,與瞿湖古道一樣,都是四鋪路(20公里),永嘉縣城到桐嶺,即可陸行,也可選擇從小南門坐船到河頭後,再往桐嶺山路。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重走桐嶺古道,我坐車過桐嶺時,就曾有過此念頭,今年十月搬到輕軌附近,去桐嶺更方便了。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週末從杭州回來,杭州的楓葉一週前早紅翻了天,我記得桐嶺有楓樹嶺,估計楓葉也紅得差不多,於是在週六早晨,一個人拿上登山杖獨往桐嶺。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下輕軌,上公路攔了輛過往班車,過桐嶺隧道,在高河村下車,擇田間小徑往桐溪。田野裡的晚稻早收割盡,只剩乾枯的稻茬,一片初冬的景象。過桐溪村沿水庫岸行,水庫裡的水位沒有夏天的豐盈,庫區露出高高水痕線,岸邊山林還是青青的,青翠中帶點溼冷,有如王維詩句“寒山轉蒼翠”,只是在蒼翠中略微點綴黃斑,那是楓樹與其他的落葉喬木,蘆葦還開著花,與水波一起隨風瑟瑟著,陽光很透,但在水邊還是覺得有點冷意。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沿水岸公路行,遇一堤,我看山勢走向,估計過堤為老路,過堤,遇桐泉供水站、陶山革命烈士館,沿溪谷大路行,不久到桐嶺村,知道自己沒有走錯路。桐嶺村有許多文革前後的房子。村屋邊院子裡種著許多瓜菜,公雞喔喔啼鳴,古道拓寬填了公路。村尾有一橋跨溪,這裡溪谷陝窄,山勢險峻,我看到橋邊沿溪有一條溪石壘砌牆,模樣像石堤,再細看,看到了石碑,上去看,知道到了桐嶺古城牆遺址,遺址長約莫200米,高1.2至2米,城牆上種著青菜,城牆臨溪瑞安一側的牆體上下滿是雜草、灌木、野藤、蘆葦,溪中亂石雜草,低窪處有積水,只是聽到水流聲了,城牆旁有一位老農正在幹農活。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歷史上,永瑞界群山中有三座分水城,即小嶺分水城、桐嶺分水城、分水嶺分水城,大約建於明中期,三座分水城除曾起著防禦外敵,保護永嘉府城外,還承擔設卡稽查徵稅的功能,三座分水城,小嶺分水城位於潘橋田平村與瑞安小嶺村交界;桐嶺分水城位於潘橋嶺根村與瑞安桐嶺村交界;分水嶺分水城位於雄溪岙底與瑞安林溪嶺頭村交界。三座分水城中,小分水城我還沒有去過,分水嶺分水城在瞿湖古道中,我少年時常走,山人《分水城》詩即寫此:

埡口上遺落一段城牆

牆中城門洞開

沒有衛兵

城門早成了路亭

四十年前我路過時

人們叫它分水城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暮藹中依稀記得石巖屋和石哈蟆

還有那條栽滿楓樹的分水嶺

我不知道分水城築於何時何代

只知道它的南面是瑞安

北面是永嘉

兩個千年歷史的古縣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城牆上灰色的石頭

長滿了記憶

記憶中有歷史的塵埃

也有歲月的滄桑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一段牆隔開兩個縣

長城隔開的卻是兩種文明

你要牧馬,我要農耕

於是便有了烽火和爭端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桐嶺分水城保存得沒有分水嶺分水城那麼完好,據說是在1958年桐溪造水庫時,將分水城及城門的石頭拆掉用於造橋了,數百年的古城牆毀於一旦,甚為可惜。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歷史上宋、元、明、清、民國,都有桐嶺古道的硝煙戰事。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宋宣和二年(1120)夏,方臘兵攻進溫州,逼瑞安境。瑞安縣令王公濟與邑儒趙霑招募義勇四萬,徐震為首領,分守要道。方臘兵從吹臺山入,徐震在小嶺激戰陣亡,徐震陣亡後,餘部仍屯兵固守,並在桐嶺,兩退方臘兵,使瑞安城邑賴以保全。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元至元十三年(1276),元軍由桐嶺追襲秀王李步師。至元十四年(1277),溫州鎮守劉萬奴駐兵於桐嶺,抵擋農民起義軍。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與三十四年(1555),倭寇兩次經桐嶺犯溫州城。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清康熙十四年,曾養性攻打溫州於桐嶺進入。清咸豐十一年(1861),平陽“金錢會攻打溫州經桐嶺進入。清同治元年(1862),太平天國白承恩應“金錢會”之請,統大軍從青田翻白沙嶺至湖嶺賈岙,擊敗清民團,攻打瑞安城時,在陶山雷橋中埋伏,中箭身亡,餘部從桐嶺脫險。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民國三十年(1941),日寇1000多人,佯裝商船,在瑞安陶山澄頭登陸。一股進攻瑞安縣城,一股經桐溪越桐嶺夜襲溫州城,溫州首次淪陷。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佇立在桐嶺城牆上,我感慨噓唏不已,那一幕一幕刀光劍影、征戰殺伐聲彷彿從眼前掠過。由此我聯想到長城,聯想到山海關、嘉峪關、雁門關、劍門關,小關隘小戰,大關隘大戰,五千年的華夏曆史,就是從烽火硝煙中磕磕絆絆走來的。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離開分水城遺址,沿古道續行,行到高速公路斷頭時,從涵洞入,出涵洞就看到外桐嶺村,村裡的古道也填成了公路,與高桐線通,路邊楓樹紅透了,出了外桐嶺村,就是桐嶺背了。我看時間還早,喝過茶,悠然下山。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從桐嶺背到北麓桐嶺嶺根自然村,是桐嶺古道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古道由是山石或條石壘砌石階山路,路的兩側種滿了楓樹,紅紅楓葉鑲在藍天白雲裡,在陽光的映照下,似乎更紅了,一陣風吹過,就是一陣歡笑聲,楓葉在枝上紛紛搖曳,或者落下,輕盈飄曳,蹣跚著地。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人站在樹下樹前仰望楓葉,楓葉在陽光和秋風兩大魔術師操作下,光和影不停交織著變幻著,變幻出神奇的色彩和幻覺。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我躊躇良久,下山出嶺根村,坐上輕快的輕軌滿意而歸。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楓葉紅時,重走桐嶺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