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鏈幫供應鏈金融精準“避坑”,萬億市場將迎來底層升級

供應鏈金融正在成為落地的藍海。

根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的報告顯示,我國供應鏈融資市場規模高達10萬億元,每年以20%以上的增速爆發式增長,到2020年將達15萬億元。

與此同時,當前供應鏈金融市場在 B2B 市場中的滲透率不足20%;2018 年,國內應收賬款融資需求超過 13 萬億元,但實際貸出資金僅有 1 萬億元,並且主要由大銀行服務超大型核心企業的一級供應商,處於供應鏈長尾的小微企業有近12 萬億元的融資缺口。

這是由於傳統供應鏈金融在技術、機制等各方面存在諸多限制,往往只能圍繞和依靠核心企業來開展,不能滿足行業多元化發展的需求。值得期待的是,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推動傳統供應鏈金融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近日,迅雷鏈對外發布了16項區塊鏈產品解決方案,涉及金融、政務、司法、醫療、工業、民生等6大核心領域,其中,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吸引了業界關注。

迅雷链帮供应链金融精准“避坑”,万亿市场将迎来底层升级

迅雷鏈的佈局可以說是供應鏈金融+區塊鏈發展的一個剪影。基於供應鏈金融,眾多互聯網巨頭企業正在加速入場,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供應鏈金融作為區塊鏈技術的切入點。

一場區塊鏈+技術革命,率先在萬億市場裡上演。

區塊鏈“天然適應”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本質上是一種創新的融資模式,其核心參與方主要有: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作為參與主體,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作為融資方,提供資金的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相比於傳統的融資模式,供應鏈金融更加靈活也更加普惠。

舉個例子,手機廠商要生產手機,通常需要採購零配件,而且因其強勢地位,通常會採用賒賬模式。這就導致上游供應商資金壓力較大,甚至可能導致資金鍊斷裂。

為解決類似問題,促進資金融通的供應鏈金融應運而生。上游廠商可以通過與下游廠商的採購訂單,也就是應收賬款,作為融資質押物,向金融機構尋求融資支持。這種融資模式靈活多元,能夠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受到國家和市場的認可。

但因其參與主體多,發展時間短,使這一朝陽產業背後仍有諸多隱憂。

在供應鏈金融體系中,通常面臨融資問題的都是實力相對較弱的中小型企業,由於核心企業信用只能傳遞至一級供應商,二三級供應商無法利用核心企業的資質進行貸款融資,對小型企業貸款難的問題解決度力有限。

一方面,小型企業缺乏完善管理機制、財務報表不規範,最關鍵的是,目前評定一家企業的經營狀況的數據極度匱乏,獲取數據也頗為困難。最大的阻力是,很多企業不願意透露數據,顧慮涉及同業競爭、數據洩露等等問題。

另一方面,目前供應鏈環節中仍然存在信用環境差的窘境。在倉單質押等場景中,頻發偽造虛假倉單騙貸的案件,各個環節的真實性、可靠性存疑。

總而言之,互聯網技術在企業間搭建信息系統會出現數據安全不可信、數據準確不可信等問題。企業間缺乏統一可信的系統,使得信息孤島現象尤為嚴重,從而形成了中小企業貸款難、銀行風控難、相關部門監管難的“三難”情況,三者互為因果,難以根治。

不僅如此,從融資渠道和業務的主導方等參與主體多樣化的趨勢來看,也意味著複雜度上升、監管難度加大。

而區塊鏈的出現,其分佈式協作、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等特質天然適配供應鏈金融場景,有助於建立一套高效、有序、可信的機制,通過算法和技術根治相關問題。

如何突破“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只是第一步,那麼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技術落地如何在具體場景中實現呢?

因為場景複雜度高,難度大,並不是所有區塊鏈平臺都有能力涉足其中。

一方面,供應鏈金融涉及到海量數據的處理,對於區塊鏈平臺的性能要求較高。以迅雷鏈為例,其區塊鏈金融解決方案有著百萬級TPS、秒級確認的性能支持,同構多鏈框架保證了良好的擴展性,性能可以根據接入企業數量、數據處理量等因素進行擴展升級。

迅雷链帮供应链金融精准“避坑”,万亿市场将迎来底层升级

與此同時,供應鏈金融場景對區塊鏈平臺的實踐經驗要求較高,缺少落地案例的區塊鏈平臺往往難以應對很多實際問題。據悉,迅雷鏈對接合作過的夥伴已經超過100家,實際完成的項目也有50多個,服務了包括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廣州市地方金融區塊鏈徵信共享平臺、量子云碼、華揚聯眾、泰國教育學歷標準認證鏈等等海外內合作伙伴,在與供應鏈金融密切相關的徵信、溯源、存證等場景均有豐富實踐經驗。

有技術和經驗的託底,區塊鏈平臺才有能力提供成熟、有效的解決方案,更好的發現和解決場景痛點。在這方面,迅雷鏈最新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確實將其優勢發揮的不錯。

1. 規避造假問題,提高風控能力

多數暴雷的案例,都存在大量信息造假的問題。迅雷鏈打造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可以將各方數據整合上鍊,記錄完整的證據鏈,實現可信授權和可信驗證。這也使金融機構最大程度降低壞賬率等不良指標,實現整個平臺的風險可控,整體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風控能力。

2. 打破數據孤島, 提升平臺業務效率

供應鏈金融涉及中小微企業,核心企業、銀行等多個主體,因為信息隱私安全、數據權益等方面的問題,他們之間的數據很難打通。迅雷鏈運用可追溯的隱私保護技術,能夠有效保護客戶數據隱私,消除各方加入平臺的顧慮。而高數字化,高可信的平臺可以減少冗餘繁瑣的審核流程,提升平臺整體的業務效率,擴大平臺營收能力。在迅雷鏈的支持下,廣州打造的地方金融區塊鏈徵信共享平臺便充分滿足了監管部門、中小企業、小貸及徵信機構的徵信數據互通需求,有效解決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1. 可信資產流通,多級穿透

該解決方案還能夠將票據等資產轉化為區塊鏈電子憑證,流轉與拆分更加便捷,方便企業根據自身的需求轉讓或抵押相關資產以獲得現金流支持。迅雷鏈打造的供應鏈金融平臺能夠在實現融資客戶數據隱私保護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合約實現資產憑證的多級穿透,讓體量龐大的中小微企業真正融入供應鏈金融體系。

總之,從整體上看,區塊鏈打通了多方協作渠道,勢必推動供應鏈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二者的結合,必將發揮實體經濟的更大潛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