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明兩週“攻克”45處土整點

<table> 深圳公明兩週“攻克”45處土整點

光明區水清岸綠的河流成為居民福祉。

/<table>

光明水清岸綠的河流,成為居民福祉。

提高站位,認清形勢,把治水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抓緊抓好抓實,強化統籌,綜合施策,背水一戰,合力攻堅,按照時間節點趕進度,啃下硬骨頭,打好這場攻堅戰,保證百分之百達標。在光明河長會議上,深圳市光明區委書記王宏彬如是表示。

11月初,光明啟動小微、暗涵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項目土地整備工作,全區共有土地整備點48處,45處隸屬公明街道,其中廠房5處、住宅9處、鐵皮頂18處、瓦房8處、圍牆5處,建築物面積為9310.26平方米。

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嚴峻形勢,公明街道主要負責人靠前指揮,各相關部門全力配合,僅用兩週就提前完成光明區下達的小微、暗涵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項目土地整備任務,與41個徵收點的業主簽訂徵收補償意向書,刷新了該街道土地整備新紀錄。

用心用情協同聯動獲得喜人成果

公明街道土地整備中心參加此次整備任務的工作人員僅有6人,但他們的背後卻有著強大的團隊作為支撐。該街道黨工委書記黃文勝、辦事處主任黃曉瑜親自掛帥,靠前指揮,多次到現場調研指導,解決攻堅行動中碰到的實際困難,進一步激發了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凝聚士氣。在攻堅過程中,各相關部門全力配合,特別是社區和股份公司,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千難萬難,就怕你不談”。工作組開始遇到的最大困難是遭受業主冷遇,其中有兩名香港居民開始並不配合工作,以不接電話、關機、外出旅遊等各種方式推託。土地整備中心、社區黨委和社區股份公司聯繫業主親朋好友,發動溫情攻勢,宣講政策法律,通過鄉音有效溝通,通過鄉情拉近距離,最終取得廣大業主的理解與支持,用十天時間就簽訂徵收補償意向書。

堅持底線政策標準口徑“三統一”

此次土地整備點位於上下村排洪渠邊,屬於商業繁華地區,要清拆的商鋪有17間,拆除難度極大。為此,該街道劃出“時間表”,制定了“路線圖”,按下“快進鍵”,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力推進。整備工作組與業主協商談判時始終堅持一視同仁,按照“三統一”原則,堅持信息依法公開、公示,杜絕業主的僥倖心理,促使業主摒棄“徵與不徵、補償多少可以自己說了算”的錯誤思想觀念,最終他們由不理解、不配合變為配合、支持,徵收工作圓滿地完成了。

談到為什麼常能保持敢闖敢拼、勇於擔當的戰鬥精神,公明街道相關負責人說:“今日的辛苦,是為了光明區今後更好的發展,這件事值得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