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深女白領:月薪五萬,不敢懷孕

北上廣深女白領:月薪五萬,不敢懷孕

1

“你最近兩年有要孩子的打算嗎?

“嗯……我覺得咱們聊得都還挺好的。最後只一個小問題,可能比較私人一些,你可以選擇不回答哈。我看你簡歷上寫的是已婚,那現在有寶寶了嗎?”

“還沒有。”

“那……最近兩年有要孩子的打算嗎?”

“嗯……我和我老公的觀點比較一致,我們都還是更願意先把精力放在事業上,短期內是不會要孩子的。”

“好的,那今天我們就先聊到這吧。後續我會電話通知你的。”

這是陳麗敏(化名)11月參加的第5場面試的最後一分鐘。

這個冬天很冷,找工作的難度比以往高出很多倍。

陳麗敏2013年從人大碩士畢業,當年年底就和戀愛三年的男友領了證。彼時她供職於一家國際知名的4A公司,是所有同學和長輩眼中“事業愛情雙豐收”的代表。

情況從去年開始發生了微妙的改變。

工作上,前三年拼死拼活沒日沒夜地加班,對客戶有求必應隨叫隨到,一口氣升到了Account Manager。可再往後,班照樣加,夜照樣熬,公司新人越來越多,自己往上升的機會卻越來越渺茫。於是今年9月,幾經糾結,她終於遞上了一封辭職郵件。

家庭上,柴米油鹽,雖談不上一地雞毛,但也實在是激情難再——更何況兩個人都那麼忙。每次和父母視頻,都必然繞不開的一個話題是:“都結婚五年了,咋還不要孩子啊?

剛剛面完的這家公司,是互聯網大廠中少數仍在繼續招人的公司,陳麗敏不想放棄。所以面對HR的問題,她並未做到百分百坦誠作答。

她心裡其實是著急想要孩子的,老公比她更急,父母比老公更更急,公婆比父母更更更急。

一方面是雙方長輩不間斷的“催娃”轟炸,一方面“高齡產婦”的概念也在逐漸向自己逼近。過完年就30歲了,能早點把孩子生下來,也算是早點了卻一樁心事。

但這些想法只能放在心裡。

陳麗敏知道,一旦說出來,她或許就再也等不到HR的電話了。

北上广深女白领:月薪五万,不敢怀孕

2 一線城市的女白領

有多少都不敢懷孕?

懷孕這件事,對於大多數一線城市的職場女性而言,與其說是“不想”,不如說是“不敢”。

近期的一檔熱播綜藝中,就出現了一位女生在懷孕後被公司強行調崗的案例。嘉賓藍盈瑩看過之後說:

“我覺得好不公平的一點是什麼,就是女性雙方受歧視

你說在生活當中,如果你不生孩子,你會受到歧視,因為家庭各種各樣的壓力,說你怎麼到了這個年齡,不生孩子;

可是你要生了孩子,你懷孕了,在公司你又會受到歧視,因為你是孕婦的身份,所以我們就要替代你做很多事情,你就這不能做,那不能做,你為什麼要來上班?所以我覺得真的好難。”

Gloria對這種難深有體會。

懷孕之後,公司HR特別善解人意地主動“幫她度過這個時期”——把她從運營部調去了行政部做前臺,因為“活兒比較少,你可以安心養胎,也不會太耽誤工作”。殊不知,這次調動不僅降薪,更是讓她此前在公司業務部門做的積累幾乎歸零。權衡之後,Gloria選擇了主動辭職。

用她的話說,“生孩子等於是主動削弱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別人都在奮力奔跑,恨不得白天黑夜不合眼,結果你突然停下來。就算沒被調崗,也很難不被團隊淘汰。最近不是有很多關於公司離職的新聞嘛,公司想讓你走,就至少有100種方法讓你走。”

難處還遠不止這些。

在某天使投資機構工作的Mandy也正處於已婚未育的狀態。“兩個人可以合租或者是小一居,可一旦有了孩子,就至少要再多出一個房間——甚至要多出兩個,因為雙方父母肯定也會更高頻地過來住——這意味房租幾乎要翻一倍。更何況,單是想想重新找房子的過程,就足夠勸退了。”

在媒體工作的Kitty則覺得,生孩子會限制自己未來規劃的可能性。“我還想找時間再回大學讀個學位,還想gap一年環遊世界,可一旦有了孩子,這些就再也沒有實現的可能了。”

也有人的理由,半玩笑,半認真:“無論我現在多年輕,只要生完孩子,那就是老了。就算是和身邊同歲的同事比,也好像輩分長了一些。”

當然,這些歸根結底也不過是對於自己的影響。

可哪怕女生們願意暫且放下自己,也還有很多更加現實的因素,攔著一線城市的職場女性——或者說所有在一線城市奮鬥的小兩口們——想要孩子的衝動。

有戶口嗎?

有房子嗎?

是學區房嗎?

孩子生下來小兩口有時間養嗎?

各種輔導班的費用交得起嗎?

交給父母回老家養,你真的放心嗎?

自己直接帶回老家,你又甘心嗎?

……

一個接一個的現實問題,像靈魂拷問一樣,成為男男女女都無可迴避的“入口處思考”。

北上广深女白领:月薪五万,不敢怀孕

3 一朝腦熱入錯行

從此懷孕沒指望

當然,哪怕是職場女性,也要分情況討論。

如果你所在的行業競爭壓力較小,問題也許並沒想象的那麼嚴重。可對於另外一些特定的行業或群體而言,“懷孕”幾乎已經被從生活的詞典中移除了。

比如新媒體。

只要地球不爆炸,新媒體人不休假。日更是個魔咒,每天的作息都以公司固定推送時間為標的:推送前,忙著修修改改;推送後,立刻開始發愁明天發啥。週而復始,永無止境,只要睜著眼的時間都在工作。

——就這種狀態,你上哪生孩子?

更何況大多數新媒體團隊都是“全員90後”的配置,整個team裡沒有一個已婚已育的同事。如果你懷孕了,你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誰也不敢保證懷孕之後會面臨什麼,又或者說,所有人都在等著看這第一個人的下場。

比如創業者。

90後美女創業者章楠(化名),四年前和其他幾個男生一起創辦了一家短視頻傳媒公司,趕上了風口做得風生水起,期間懷孕兩次,都因為過勞的工作和完全亂掉的作息而流產。痛下狠心之後,她選擇停下工作,先養身體,於是和合夥人們商量著騰挪了一些職責。一年後生完孩子回到公司,發現自己當時一手孕育的項目都被擱置或直接流產,自己也從炙手可熱的內容負責人變成了“分管運營的VP”。

家裡的孩子呱呱墜地,職場上的“孩子”卻流產了。

又比如金融。

在投行工作的Lily幾乎永遠在出差,到公司大半年就飛成了國航白金卡會員。去年,在她的婚禮答謝宴上,逐桌敬酒時老闆打趣了一句:“恭喜恭喜啊!終於找到幸福了!以後如果懷孕了,咱可就不能再每天出差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Lily和老公定下了“三年內先不要孩子”的約定。

再比如公關。有了孩子,人脈全毀,酒不能喝迪不能蹦,遠離圈子一兩年,還想跟人保持親密聯繫,幾乎是不可能的。

……

甚至包括很多傳統行業,也對“懷孕”這件事不夠友好。

比如老師。

Liz在某三線城市一所重點中學做班主任,自己從入學開始帶起來的一批孩子,升到高三時突然被劃給了其他老師,而自己卻被重新調回高一。打聽緣由之後,才知道是學校高層擔心Liz在一年內懷孕,沒有足夠的精力和體力帶高三。

Liz當天幾乎是直接闖進校長辦公室,發誓“不送走這批孩子絕不懷孕”。這才為自己爭取到了難得的“帶高三”的機會。

北上广深女白领:月薪五万,不敢怀孕

4 大家一起拖著

當問題被赤裸裸地列出來時,難免讓人心焦。

但其實這屆都市女白領也真沒那麼苦大仇深。

工作是累,生活是難,可大家絕大多數時候都還是快樂的。實在不快樂的時候,喜茶來一杯,海底撈安排上,吃吃喝喝買買買之後,也就快樂了。

好在大家都沒那麼急了。選擇丁克的朋友越來越多,同齡的朋友和同事中,也幾乎不會有人就你要孩子的時間發表任何judge的評論。

陳麗敏現在每次被催婚時,就會拿同事出來做擋箭牌——“大家都沒著急呢,我又何必要著急呢?”

能一起拖著,也不失為一種“同仇敵愾”的方式吧。

據《2006-2016年中國生育狀況報告》顯示,育齡婦女的平均初育年齡從2006年的24.3歲上升到了2016年的26.9歲。初育年齡逐漸上升在全國已成趨勢,而這個數據若只計算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相信上升的態勢會更加明顯。

北上广深女白领:月薪五万,不敢怀孕

5 所以,我們能怎麼辦?

有些呼籲的話,已經被喊過太多遍。

比如建立更完備的監督制度,從制度的落實上確保公司對有孕員工的保護。

又比如減少歧視,以包容的心態允許任何一個家庭自由地做出要不要孩子、以及什麼時間要孩子的選擇。

除卻這些口號式的觀點,還是忍不住想講個故事。

Nancy,在我們採訪她的時候,剛好懷孕整整三個月。

所有關於職場女性不敢懷孕的問題,她都無比認同。但這個寶寶還是意外地來了——帶著驚喜和驚嚇。

當被問起,是否擔心自己因為懷孕而被團隊邊緣化時,Nancy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不怕了,一點都不怕了。

我發現一個事情就是,所有關於懷孕的恐懼,各種算計啊、權衡啊之類的,那都只是沒懷孕的時候會考慮的事情。

當得知自己真的懷孕了的時候,我就發現,之前顧慮的很多事,比起這個孩子而言,其實根本不值一提。

那種感覺很難用語言形容,一個小生命突然出現在你身體裡,而你是唯一一個可以真正保護TA、帶TA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這個時候,別的念頭就都沒有了,真的只想用盡全力地保護TA。

而且如果你問我之後要怎麼養TA——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我也沒房,也沒錢。但是我現在是很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這句話的吧。就好像我們父母那一輩人,在我們小的時候也同樣沒錢,甚至比現在更難,可大家不也都一樣快快樂樂地長大了嘛。

總之就是,不管什麼樣的路,大概,也許,都不會那麼好走吧。所以就選定一條走下去就好了。”

說罷,Nancy自己先笑了。“我對這個孩子的態度就是——來都來了,不妨生下來,哈哈哈哈哈哈哈。”

會好的吧。

策劃:Roro

採訪:小觸、小王、贊、MaiP

插畫:Adam Noor

視覺:奧比、twotw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