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海飛龍
大家好,我是鄉鄉小廚,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麼我做的包子饅頭一涼就會變硬?求各位大神留下您寶貴意見?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自己家做的饅頭,包子剛出鍋時很軟和,但是一放涼就會變硬。但是從外面買來的饅頭即使涼了也會很軟,就像麵包一樣有彈性,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哪?
根據鄉鄉小廚多年的麵點製作經驗來判斷,之所以自己在家做的饅頭包子涼了變硬的原因可以有一下幾點:
1.發酵粉用量少。2.和麵時,麵糰沒有充分揉到位。3.第一次麵糰發酵時,時間不充分,沒有發好。4.沒有進行二次醒發,或者醒發時間不充分。5.饅頭的儲存。
下面就以做饅頭為例來分享一下,怎麼才能做出柔軟喧騰,放涼也不變硬的饅頭。
饅頭製作全過程
【食材】
麵粉500克 溫水250克 酵母粉5克
【製作流程】
1.先把麵粉,水,酵母稱好重量,把酵母放進溫水裡靜置3分鐘,攪拌均勻。把麵粉放進大點的容器裡,分次加入酵母水,邊加水邊用筷子攪拌,和成麥穗狀,接下來用手把容器裡的面和成麵糰。
2.初次和成的麵糰比較粗糙,如果直接這樣任憑麵糰發酵,這樣做出來的饅頭表面會出現不光滑,粗糙的現象。這是由於麵粉和酵母沒有充分的融合,那麼怎麼辦哪?粗糙的麵糰要經過“三揉三醒”讓麵粉和酵母粉充分融合。做法:粗糙的麵糰,蓋上保鮮膜醒發10分鐘,然後拿出來在案板上揉幾分鐘,在放進容器,蓋上保鮮膜醒發10分鐘,再取出來揉幾分鐘再繼續醒發。
3.麵糰最後一次醒發時間一定要充足,等麵糰發酵至兩倍大,裡面呈蜂窩狀時,這時麵糰已經發酵成功了。由於一年四季溫度不同,發酵的時間也會不同,從半小時到一兩個小時不等,可以放在溫度高的地方加入發酵。
4.把發酵好的蓬鬆麵糰,放在案板上,案板上撒上適量乾麵粉,輕揉麵團讓麵糰排氣,然後根據自己得需要把麵糰做成刀切饅頭或圓饅頭,成型的饅頭放進蒸屜裡醒發,蓋上鍋蓋,這樣可以防止饅頭生坯表面變幹。
5.讓麵糰在蒸屜裡進行二次醒發,二次醒發是饅頭是否宣軟的關鍵,很多人第一次醒發做的很好,沒有經過二次醒發或者二次醒發的時間不夠,所以蒸出來的饅頭個頭小,瓷實,不夠柔軟喧騰,放涼之後饅頭會更加硬。二次發酵的時間大概是15-30分鐘不等,冬天時間稍長,我們在外面買的那種饅頭一捏就成一團,彈性非常大的饅頭,他們都是經過很長時間二次發酵的,在家裡做饅頭可以適當二次發酵。發酵至1.5倍大即可。
6.把蒸鍋中加水,水燒開,把蒸屜放上去,開大火蒸10-15分鐘即可關火,關火後先不要著急打開鍋蓋,先燜3分鐘再打開,這樣可以防止熱饅頭遇冷回縮,影響美觀。這樣做出來的饅頭又宣軟又好吃,彈性很好。口感勁道。
7.蒸好的饅頭取出晾涼,涼透的饅頭用乾淨的保鮮袋裝好紮好口。這樣饅頭就不會因為敞口放置導致水分流失而變幹變硬了。
結語
關於在家做的饅頭放涼之後為何變硬這個問題回答完了,只要按照以上饅頭製作的流程去操作,就能讓做出來的饅頭柔軟喧騰,就算放涼也不會變硬。
如果說人生是一個大舞臺,那麼廚房就是一個小舞臺,而我就是這個舞臺的主角,酸甜苦辣鹹盡在掌握,用眼睛去發現生活的美,用雙手創造生活的美!我是鄉鄉小廚,感謝您的閱讀,期待您的評論+關注+轉發!原創不易,禁止搬運抄襲本文,發現必究!
鄉鄉小廚
你好!今天我剛好發了面,準備製作包子和饅頭。就看到你的提問,非常高興為你解答包子饅頭涼了就會變硬的困惑。
變硬的原因大概有4種
1. 面沒有完全醒發
2. 製作好後沒有進行2次醒發
3. 火太小沒有快速上汽
4. 涼了的饅頭包子冬天食用時需要重新加熱
饅頭包子使我們居家必備的食品之一,在家裡如何製作出暄軟可口的包子饅頭,首先從發麵開始。
1. 所需材料:麵粉、發酵粉、白糖、水或者牛奶,醪糟(可以不放)
2. 和麵:取一大的盆,根據需要放入適量麵粉,依次放入發酵粉、白糖、醪糟少許,拌勻各種食材,冬季用30度左右的溫水,夏季用常溫水就行。開始和麵,製作饅頭的面需要和的稍硬些,吃時口感才好;製作包子的面需要和的稍軟些,這樣吃時口感才更豐富,包子皮暄軟可口,包子餡鮮香味美。
3. 醒面:面和好後醒5分鐘,再揉一遍,讓麵糰更柔軟勁道,保鮮膜密封發酵。發酵時間由溫度而定。發至2倍大蜂窩狀,用一手指插下去不反彈就好了。
4. 製作:案板上撒上乾麵粉,揉搓發麵排氣。搓條、切劑、擀皮,包包子;饅頭就是搓條切劑,重新揉搓增加勁道,整理成饅頭狀。蒸鍋放入涼水,蒸屜刷油,擺上饅頭放入蒸鍋,不要開火,進行2次發酵,大約10-15分鐘左右。開大火燒開上汽,轉中火,包子20分鐘,饅頭30分鐘。關火,5分鐘後開蓋出鍋。
5. 品嚐美味!
美麗不退休
你好!我是楚香村,一個愛生活愛美食的寶媽!
為什麼我做的包子饅頭一涼就會變硬?求各位留下寶貴的意見?
我之前回答有關包子饅頭的問題比較多,題主說的這個情況和給我留言的朋友遇到的情況一樣,有朋友留言說:我做的包子怎麼涼了就硬邦邦的,還有一位朋友的評論更好笑,她婆婆說她做的饅頭比石頭還硬,這話雖然有些誇張,但可能饅頭真的不夠宣軟。
包子饅頭硬,其實和和麵的水溫,水量、面發的好不好,二次醒發是否到位都有關係。
首先和麵要用溫水,溫水可以喚醒酵母,使面發的更均勻,更柔軟。一年四季只有夏天可以有冷水和麵,因為夏天室內溫度高,用溫水和麵很容易發過頭。
其次和麵的水量不能低於麵粉的百分之五十,一旦低於這個比例,麵糰比較幹,不僅發酵慢,發酵的效果也不好,氣孔分佈不均勻,包子饅頭自然不夠鬆軟。包子和麵水量可以比饅頭稍多一點點,饅頭有嚼勁才好吃,包子宣軟才受人喜愛。
然後面要發到位,發好的面體積應該比之前的麵糰變大一點五至兩倍左右,在麵糰中間戳一個洞,洞口的面不會回縮,扒開面團裡面是均勻的氣孔,達到這三點麵糰才算發好了。
包子饅頭生胚製作好以後不要立即上鍋蒸,二次醒發關乎包子饅頭是否柔軟,所以要再次進行發酵,等包子褶皺舒展開了,饅頭體積明顯變大,輕輕按摩表皮後會立即回彈,這時才可以上鍋蒸。
注意,最重要一點來了。在揉麵排氣時加入適量的豬油,包子饅頭會更近柔軟細膩,表皮光亮,這樣包子饅頭即使涼了也不會發硬。如果沒有豬油,可以將色拉油加熱後去味後在揉進麵糰裡,一斤麵粉加十克豬油或色拉油即可。
自己蒸的包子饅頭沒有添加劑,外面賣的包子饅頭大多都會加入麵粉改良劑等添加劑,沒有必要為了更好的口感去添加添加劑,等包子饅頭不燙手時裝進保鮮袋裡密封起來,再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凍,吃之前蒸熟和現做的沒什麼區別。
楚香村
我是二姐,我來分享下為什麼做的包子饅頭一涼就會變硬的問題。
二姐覺得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找一下這個包子和饅頭的共同點來分析這個問題,然後二姐教大家一些小技巧
首先我們會發現,不管是包子還是饅頭的話,這兩個都是發麵的麵食,而且經過發麵的包子和饅頭按道理來說應該是比較鬆軟好吃的,那麼按照題主所說的做的包子饅頭一涼就會出現發硬的這種情況,二姐覺得就是幾個方面的問題:水分比較少,發麵沒有做到蓬鬆多孔所以涼了之後就會發硬。二姐覺得兩個原因佔據了這個包子饅頭會發硬的主要因素,所以二姐就根據這兩種情況做一下分析,也和大家說說怎麼讓饅頭包子放的時間長了也不會變硬的小技巧。
包子饅頭涼了會發硬的原因分析
涼了會發硬的一個原因是和麵的時候水少了,二姐覺得放入適量的水也是影響發麵成功與否的一個因素,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做麵糊那樣的發糕,或者想一下我們之前做過的大米糕,這些都是用液體的麵糊狀態開始發麵的,可以說水分多一些不會影響這個發麵的效果,反而水分多一些在蒸完之後本身做出來的發糕或者大米糕都是鬆軟軟的,而且咬一口也不會發幹發硬。反過來說的話如果我們在發麵的過程中水分放的比較少了,那麼這個不僅在發麵的時候會出現麵糰揉的不均勻的情況,而且我們在發麵之後都覺得整個麵糰會比較幹,甚至有時候都會出現裂紋,其中有一個很明顯的判斷方法就是麵糰外層有一層乾乾的外皮,這樣就是水分放的太少了。
因此,我們在和麵的時候二姐一直強調要少量多次加入水,和成一個稍微溼潤一點的麵糰,而且判斷的方法就是按壓一下手上稍微沾上一點水分,但沒有粘的滿手都是水,這樣就是成功的,所以我們在發麵之後拿出這個麵糰,因為有水分的原因發麵很多氣泡孔而且能輕易的拿出來,這樣就是發麵比較理想的狀態了。
另一個原因就是發麵沒有到位,這個原因一般也有兩種,其一就是發麵的時候酵母放的量有點少了或者沒揉麵太均勻導致發酵粉的分佈不均勻,這個原因也會影響發麵的效果。大家想一下不發麵餅和發麵餅的蓬鬆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越接近不發麵餅的話這個硬度可能就會越高,所以越是發酵的好的話這樣做出來的包子饅頭就會越鬆軟,這樣做出來的包子和饅頭在放涼之後就不會發硬了。
其二就是二次醒發沒到位,這個就是我們在做完包子饅頭之後,沒有足夠的二次醒發時間,因為這個也是很重要的,二姐建議不要省略這一步驟。
如何讓包子饅頭放涼也不硬
首先二姐覺得就是剛剛二姐說的水分要加入的足夠量,接下來就是發麵技巧我們也需要掌握,另外注意二次醒發的重要性,然後我們做好的包子饅頭也不要長時間放在外面,必要的時候放到保鮮袋裡面冷藏起來也是很好的選擇。
總結
以上就是二姐寫的包子饅頭放涼會硬的回答,二姐從上面幾個角度寫了下如何發麵的注意事項。
二姐美食
大您好我是松鼠魚77的美食私廚,優質美食領域原創作者,一個地道的北方人。麵食是我們一天都離不了的,包子、饅頭、烙餅、麵條……每天換著花樣兒做,我很少外面買,大多都是自己做。饅頭包子更是從來不買,我一般都是提前多整出一些來凍在冰箱裡,隨吃隨拿也很方便。
從小就更老媽做麵食,我最早學會的就是大饅頭和大包子了。軟乎乎又喧騰有白嫩,放涼了也是軟的。至於您說的“饅頭包子一涼就會變硬”的問題,應該是這3個方面沒做好。
第一:麵粉和水的比例不對。蒸饅頭的麵糰比例需要2:1的比例。500克麵粉需要加入250克的溫水。包子的麵糰要稍微軟一些,500克麵粉大約需要265克水。水量太大,麵糰就會變軟,揉麵時就需要揉進大量的麵粉,就會造成饅頭、包子放涼後發硬。
第二:發酵完成後,麵糰沒有揉到位。發酵後的麵糰一定要仔細揉勻,但不可摻入太多的麵粉。多揉幾遍,大約需要20分鐘左右才能揉好。
第三:醒發不夠。第一次的發酵要到位,發酵好的麵糰比原來大了2倍,用手指沾麵粉戳個洞,洞口不回縮不塌陷才算發酵完成。做好的饅頭包子坯子需要二次醒發,但切記不可移易醒發太久,夏天大約15分鐘,冬天大約25分鐘就好,否則饅頭包子口感會很差。
第四:保存不當。蒸好的饅頭包子吃不完,晾涼後要裝保鮮袋密封保存起來,暫時吃不完可以冷凍。完全暴露在空氣中,誰去水分過多肯定要發硬。
這是我做的茴香雞蛋包子,您可以參考一下。
【茴香雞蛋包子】
食材:茴香400克,雞蛋3個,麵粉500克,水260克,白糖10克,酵母5克,植物油適量,鹽適量,料酒1勺,大蔥1根,老薑1塊,雞精1勺,香油適量
【製作步驟】
1、準備好所需要的各種食材。主食材:又香又嫩的小茴香1小把大約400克,3個大雞蛋。
2、鮮嫩小茴香擇去老葉、黃葉,用清水沖洗兩遍,然後用鹽水浸泡10分鐘,再用流動水沖洗兩遍,小茴香就差不多清洗乾淨了。控幹水分後,切碎成末放入一個深點的盆子中待用。
3、大蔥去皮洗淨切碎,老薑切碎成末,一起放在切碎的小茴香上面。
4、雞蛋3個打散,加入1勺料酒,足量的鹽(後面不再放鹽,這樣可以防止茴香出湯),鍋裡放入適量食用油,燒熱後下入雞蛋液炒成雞蛋碎,盛出晾涼待用。
5、把炒熟的雞蛋碎放在茴香一起,加入1小勺雞精,適量香油,混合攪拌均勻。茴香雞蛋餡就調好了。
6、麵粉加入水、酵母、白糖,用筷子攪拌成團,下手揉勻,蓋上保鮮膜放在溫暖處發酵到2倍大。拉起來麵糰有蜂窩組織就是發酵好了。
7、麵糰取出來揉勻成最初的麵糰大小,根據自己喜歡分成大小合適小劑子,擀成圓片,取一個圓片放入適量的茴香雞蛋餡。
8、慢慢捏出褶子,捏成好看的小包子,其他的依次包好,鍋裡放入適量水,籠屜刷上油或者鋪上屜布,包好的包子放在籠屜上,蓋上蓋子靜置30分鐘,然後開大火燒開,蒸13分鐘就好了。這個時間不是固定的,根據自己包子的大小固定時間,一般中等大小15分鐘足夠了。時間太長小茴香就會變色,不夠新鮮了。
包子蒸好了,暫時吃不完一定要記著晾涼後,裝進保鮮袋密封保存。或者凍進冰箱裡,吃的時候加熱一下。
每一個吃貨都是幸福的,我,就是其中的那一個。感謝您的閱讀,獲取更多的家常食譜敬請關注:松鼠魚77的美食私廚!用簡單的食材,創作營養、健康的家常美味是我的初衷,讓廚房充滿愛的煙火氣,更有家的味道!分享是一種美德,喜歡魚兒的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小夥伴吧!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
(本文由優質原創作者松鼠魚77創作,嚴禁不良媒體非法摘抄搬運!)
松鼠小廚
為什麼我做的包子饅頭一涼就會變硬?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自己在家做包子饅頭放涼了肯定會比剛蒸出的時候硬一點,尤其是在冬天,饅頭包子涼了會變硬,這很常見。你是不是想問包子鋪的包子和饅頭涼了之後為什麼不會變硬?其實包子店在做包子和饅頭時,添加了某些蓬鬆劑,蒸出的包子和饅頭不僅表面光滑細膩,而且還蓬鬆暄軟。來細說一下包子鋪做包子都使用了哪些添加劑。
1、加入泡打粉
泡打粉是一種化學蓬鬆劑,它可以使面制食品快速蓬鬆,起到鬆軟的作用。泡打粉有兩種,一種是含鋁泡打粉,對人體危害大。也就是明礬,記得以前集市上炸油條的都用它,現在國家已經禁止使用在食品中。另一種是無鋁泡打粉,在劑量範圍內還是可以用的。
2、加入饅頭改良劑
饅頭改良劑主要是提高面製品表面光潔,改善內部組織結構,使做出的麵食成品柔軟,彈性好,口感綿軟筋道。和麵時添加饅頭改良劑,使蒸出的饅頭和包子體積大,表皮白亮,而且口感十分鬆軟。
3、加入豬油
在和麵時添加豬油,可以使蒸出的包子或饅頭口感更加的鬆軟。我們在家蒸饅頭或包子時,也可以適當的加點豬油。
綜上所述,我們自己在家做饅頭或包子時,不可能做到像外面包子鋪那樣涼了都不硬的。其實做饅頭包子發起來涼了變硬都是正常的,吃的時候加熱一下就可以。只要吃的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愛做飯的文子
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的包子變冷了之後就會比較難咬,這裡最主要的原理就是熱脹冷縮。也就是包子在受熱的情況下很容易膨脹,就會存在著很多的空隙,相對來說,柔軟度就會比較好一些。而當包子變冷的時候,麵糰之間就會有所收縮,導致裡面的氣體跑掉,就相當於被壓實了,吃起來也就會有點硬。
我們從初中的時候就瞭解到了熱脹冷縮的原理,也就是一樣東西如果在受熱的情況下,就會有所膨脹,分子與分子之間的間隔就會變大,這樣流動性就會更大一些。當一樣東西在比較冷的環境下,分子與分子之間的距離就會變小,這樣裡面的流動性相對就會更小一些。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的水在液體的狀況下,流動性非常的好,而水在0℃度以下就會結冰,就會變得非常的硬。同樣的道理,包子在受熱的情況下很容易膨脹,裡面的分子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隔,而間隔裡面就有空氣;當冷了之後,間隔就會變小,空氣也就跑走了,吃起來就比較硬一些。
蔥油餅不帶蔥
為什麼包子、饅頭一涼就會變硬?
#吃在中國#家鄉小吃大家賞#吃在重慶#
包子、饅頭不管是在咱們南方還是在北方都是非常受歡迎的食物
饅頭是咱們中國的傳統麵食之一,也稱為“饃”、“饃饃”、“蒸饃”,傳說是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的。以小麥麵粉作為主要原料,經發酵蒸成的食品。
我們發現很多的包子、饅頭變冷了後就變硬了,特別難咬,有些甚至硬度可以和石頭相匹配。
其實這就是我們初中學過的一個知識點——熱脹冷縮的原理。很多物質在受熱的情況下,就會膨脹,分子與分子之間的間隔就會變大。反之,在比較冷得環境下,分子與分子之間的距離就會變小。
因為咱們的包子、饅頭主要原材料就是麵粉、水、發酵粉。麵粉的主要成分是澱粉,發酵粉的主 要成分是酵母菌。在蒸包子、饅頭的過程中,是利用了發酵粉中的酵母菌繁殖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原理,再通過加熱讓二氧化碳氣體受熱膨脹,分子與分子之間的距離就會變大,從而饅頭就會變得蓬鬆柔軟。
然而在變涼的過程中,饅頭裡面的一部分氣體會被排擠出去,饅頭的分子與分子之間的間距也變小了,從而體積也縮小了,它的力學強度就增加了,自然而然就變硬了。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技術問題,
1. 麵粉和水的配比
一般情況,麵糰裡面的水和麵粉是1:2的比例,如果是包子的話,比例還要上調。並且在不同季節,從夏天到冬天,用水量會逐漸的增加,有些時候達到麵粉的6成。
2. 揉麵沒揉到位
如果沒揉到位的話,水和麵各自是分離的,自然就會發硬,但是這一點肉眼很難看出來。我們在揉麵的時候,一定要反覆的醒和反覆的揉,醒一次揉一次,如此反覆四次,就能達到外表光滑內部細膩。
3. 二次發酵沒有發酵到位。麵粉要用酵母做為引子,必須有二次發酵。二次發酵的方法:包子鬆軟變大手摸有點粘性時,可以用開水蒸,保障二發的條件是環境溫度在35°左右,溼度70左右,這樣醒15分鐘就二發好了。
4. 保存的問題。任何的包子、饅頭如果不加防護的保存,皮都會發硬。我們在包子涼後放入食品級塑料袋中,繫好口放冷藏室保存,等我們再次食用時,用蒸鍋蒸4、5分鐘即可。此時的口感和剛蒸出來一樣。
重慶美食攻略023
饅頭這種食物是北方人家庭必備了。記得小的時候最期待的就是熱氣騰騰的饅頭出鍋時,掀開鍋蓋的那一剎那。蒸汽混合著饅頭的香氣,看著圓圓的白胖子口水立馬就能流下來。現在家庭雖然蒸饅頭蒸的少了,但是還有不少家庭喜歡在家蒸饅頭或者包子。
怎麼蒸出來的饅頭才是軟軟的。今天跟大家說說饅頭事; 從分析自己蒸的效果不好的原因來說:情況一:酵母量都會因人而異,沒有精準的配料比例;情況二:和麵的方法,店裡和麵都是機器代替人力,自己家憑兩手去揉,這力道和勁頭就不好和機器相比;情況三:麵粉的原因,家裡面蒸包子饅頭應該很少用高筋麵粉,蒸出來的效果也會多少有點點影響。
和麵,和麵作為麵糰之根本。在製作饅頭的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一旦麵糰和的不好,後面的一系列問題都來了。在和麵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蒸出來饅頭硬的要拿小本本記好啦~ 1、蒸饅頭時,如果面似發非發,可在麵糰中間挖個小坑,倒進兩小杯白酒,停10分鐘後,面就發開了。2、發麵時如果沒有酵母,可用蜂蜜代替,每500克麵粉加蜂蜜15-20克。麵糰揉軟後,蓋溼布4-6小時即可發起。蜂蜜發麵蒸出的饅頭鬆軟清香,入口回甜。3、冬天室內溫度低,發麵需要的時間較長,如果發酵時在面裡放點白糖,就可以縮短髮面的時間。4、在發酵的麵糰裡,人們常要放入適量鹼來除去酸味。檢查施鹼量是否適中,可將麵糰用刀切一塊,上面如有芝麻粒大小均勻的孔,則說明用鹼量適宜。5、蒸出的饅頭,如因鹼放多了變黃,且鹼味難聞,可在蒸過饅頭的水中加入食醋100-160克,把已蒸過的饅頭再放入鍋中蒸10-15分鐘,饅頭即可變白,且無鹼味。6、蒸饅頭時,在麵粉裡放一點鹽水,可以促使發酵,蒸出的饅頭又白又宣。
第一步:1,放了發酵粉的麵粉,和麵時要用溫水和麵。溫水能保證發酵粉充分融化,給發酵粉提供一個充分發酵的溫度,這樣蒸出來的饅頭氣孔會大,也會鬆軟很多。和麵時也可以適當放一點奶粉或者糖,不僅促進了麵糰發酵,蒸出來的饅頭口感也會更好;發酵粉和麵粉的比例大概在1000g的麵粉放5g左右的發酵粉,溫水的溫度也建議在33°-36°之間,超過這個溫度很有可能將酵母燙死,會直接影響最後口感哦~和麵。根據用量一般八寶粥裡一小勺左右,天冷用溫水泡開,然後在和麵,麵粉用量大約六七勺(家裡盛稀飯的勺)這樣的量,一般可以做十幾個饅頭左右(一個拳頭左右)。記住不要和麵太稀,可以一般揉麵一遍加水,家裡有孩子,可以用奶和麵,有奶香味道。
第二步:發麵:和好的面蓋好,待發就行,我一般都是用炒菜的鍋燒溫和水,上面放在面盆,一般秋冬時候,一般兩到三次加溫就行,千萬千萬別太熱。發酵過度的麵糰會失去它本來的“骨架”,抓起來散散的,這樣發酵出來的麵粉自然蒸不出來立體有彈性的饅頭,麵糰發酵根據溫度不同時間也不一樣,現在家裡都有暖氣,稍微熱一點可能45分鐘就好了,看著麵糰已經發起了大蜂窩狀的氣孔,也就差不多了。
第三步:面開,不用看時間,一般看體積或或者用手戳戳,看看體積大了很多,裡面有洞洞就行了。第四步,揉麵做饅頭,根據各人需要做成饅頭或者花捲。和麵的“三光政策”:盆光,手光,面光的基本不能忘。在基本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和麵時間,以此來增加麵糰的光滑程度和彈性。有彈性的饅頭,才是好吃的饅頭~
第五步蒸饅頭:饅頭做好以後兩種方法,第一種,先把蒸饅頭的鍋熱熱,大約用手摸著鍋外體熱了就關火。不要著急把蓋子打開,內外溫差過大,也容易造成饅頭變硬。關火燜個十幾分鍾,等鍋內外溫差不大了,再打開鍋蓋就可以啦~把做好的饅頭放進去,一般根據春夏五到左右,秋冬一般十分鐘左右,看看鍋裡饅頭是否有膨脹感,千萬不要膨脹大了,就是感覺稍微有點發就行。這個時候小火五分鐘,大火直到開鍋冒熱氣,這時候可以輕微開鍋蓋跑跑熱氣,十幾分鍾一般就可以了。記住一點,要看看鍋是否漏氣,可以在上面放個沉東西,比如搗蒜臼子倒扣或者在鍋口邊上蓋上乾淨佈防止漏氣。關火以後大約幾分鐘就可以把饅頭拿出來。 1..麵糰醒發過度,一般叫做“老了”。這種麵糰非常軟塌,嚴重的成為糊狀,按不鼓起;抓無筋絲,即無筋骨,有的像豆腐渣那樣散;酸味強烈,這種麵糰不能用來做成品,如果加以蒸制,麵筋骨架不能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饅頭易皺縮。2.麵糰揉制時間過長或攪拌過度,使麵糰失去彈性,粘性過大,麵筋遭到破壞,水洗時都不易出面筋,從而饅頭貯氣能力下降,引起饅頭皺縮。3.饅頭在蒸制過程中受到蒸汽的長期俯衝,實踐證明,放在蒸屜中間位置的饅頭易皺縮。由於中間的饅頭經常受到有蒸鍋頂端迴流的蒸汽俯衝,甚至滴水,引起表皮發粘,過於緻密,從而導致皺縮。4.加水量過大,加水量過多會加速酶對蛋白質的分解,減弱麵糰的彈性和延伸性,從而使麵糰發粘,給操作帶來困難,發酵過快易酸敗,成品形態不端正,更甚者出現皺縮等成為次劣品 面已發好,出鍋則硬,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接乾麵太多,二是乾麵接好後,醒面的時間不夠,(三十分鐘上下)。
三是蒸饃前期火太弱。建議這樣:面發好以後需接面,三分之二發麵,加三分之一干面,疊加揉和,離手為止,撐握水份,不可過硬,硬則加水,接好面後,擱案板上用溼布蓋嚴,醒面三十分鐘上下,饃做好後,迅速上鍋,用涼水,大旺火二十分鐘,為使饃不走樣,並快速發個。再用十分鐘文火,再落氣五分鐘,超過五分鐘,水汽會滴饃上並變色走味。三十五分鐘後迅速出鍋。做饃時,如擔心面發不好,可在面中加幾滴酒或幾滴六度米醋便可放心上鍋開蒸。絕不會再硬。 教大家制做老面,將甜酒與小麥粉調成糊狀不要太稀(鄉下老人家用傳統小曲做出的甜酒最好〉不能用水直接用甜酒放置3一4小時〈指南方)等待發酵不要調太多一小碗就可,如果看到長起來了用筷子一扒有很多洞洞而且很絲一樣說明己經發萬酵成功,此時你會發現要比沒發酵時稀很多,你就再添加小麥粉調成比麵糰稀一點放到那裡進行二次發酵成功就行了,製做饅頭,包子和麵的方法與酵母一樣。
峪河老齊
剛出鍋的包子很鬆軟,一涼就變硬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概括的講是技術問題,具體來講,一是麵糰配比水的量少造成的,二是沒揉到位造成的,三是二發沒到位造成的,四是存放不當造成的。
1、麵糰的配比水量少的問題。一般情況下面團的水量是麵粉的一半,做包子的麵糰相對而言要硬些,又有四季節的變化,從夏到冬逐步增加用水量,有時達到麵粉的六成,一些水煎包的面有時甚至達到七成。說明水多少對包子鬆軟起相當的作用。
2、揉麵沒到位。如沒到位其實是水和麵各自分離當然會發硬,這一點是肉眼看不到,但確實存在,應該揉到麵粉與水充分融合才能保障蒸熟的包子不硬,外觀看是外表光滑內部細膩,具體作法是揉一次醒一會,如此反覆三四次方可達到外表光滑內部細膩的程度。
3、二發沒到位。包子面用酵母做引子必須有二發,否則蒸出來就發硬更別說放涼了,二發的標準是包子鬆軟稍變大手摸有點粘性,此時可開水蒸制,保障二發的條件是環境溫度35度左右溼度70左右,這樣有15分鐘就醒發好了。
4、如何保存。任何包子不加防護的保存都會皮發硬,應該怎樣才不會發硬呢,做法是包子涼後放入食品級塑料袋中系口放冷藏室保存,食用是再加蒸鍋中熱四五分既可,口感如才蒸出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