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的真實“面目”:生活平淡如水,與小資文藝無關


午後的開元路如半寐半醒中的老人,眯著雙眼打著哈欠,靜靜地躺在繁雜的角落裡,任憑隔壁的中山路如何繁華與喧囂,它都雷打不動,不聞窗外事,最多翻個身又繼續沉睡下去。

這是廈門最老的一條街,始於上個世紀20年代已近百年的光陰。藉助港口的優勢,海外僑胞的貢獻,為廈門留下了大量的老式南洋騎樓建築,也為廈門勾勒出近代最繁華的一段歲月。

得益於開元路的商業成功,更靠近海邊的中山路在上個世紀中旬得以開發複製。到20世紀末隨著廈門島定位發展為一座旅遊城市,中山路一飛沖天,成為中國最繁華的一條歷史名街。

而在中山路的那一頭,這條廈門最早的公路老街,如退休後的垂暮老人已很少有外人提起。但比較中山路的旅遊商業化,這條老街才是老廈門的標誌。或者換一個說法:中山路屬於遊客,開元路屬於老廈門人。

繁華的歲月雖已悄悄遠去,但這裡卻保留著老廈門最原始的味道。只有熟悉在這裡的老廈門人,才能在擁擠的老街裡找到那些隱藏在街頭的餡餅、土筍凍,酸筍面、沙茶麵,大排檔等老字號。

半個多世紀以來,從開元路走出來的老字號們已遍及廈門各個角落,又以神奇的速度和生命力席捲廈門各大景區。但再優秀和聰明的徒弟,也沒有老師傅們的初心純粹。

所以每到夜晚降臨,前來覓食的老饕鬄們最愛光顧的還是開元路上的老街,就連開著跑車的年輕人最念想的也還是老街上的小吃。這種老城情感,並沒有因為“國際宇宙廈”的各種光環而被冷落,相反愈加地深厚。

讓開元路保持著廈門最高密集的社區人口,八市功不可沒。這座廈門僅存並且還在繼續發揮功能的老集市,半個多世紀以來為老城區的人們輸送著最新鮮的魚貨、蔬菜瓜果,以及最低調的滷味和各種各樣的小吃。

儘管受旅遊業影響,八市隱藏的套路連本地市民都叫苦不迭,但長居在老城區的廈門人,就憑藉一張在集市晃熟的臉和開口地道的閩南話,就能夠挑到最好的食材,最公道的價格。

如今出沒在八市上的老廈門人已日漸得稀少,從老城區走出去的年輕一代,已很少再回到潮溼擁擠的社區。出沒在八市上的身影,最多的還是來自全國各地在廈門謀生的群體。

開元路也早已成為廈門最老的“城中村”,住著形形色色的外來客。潮溼陰冷的巷子裡,有來自旅遊業的從業者,中山路的銷售人員,幫助廈門敲敲打打、修修補補的建築、維修工人,還有數著日子等待收租的老廈門人。

老城得生活,平淡得如開水一般,若是去了那些南洋老房子,便只剩下一座魚目混雜的城中村,哪有文青們爭先恐後說道的小資、浪漫與文藝。

這是老廈門最真實的面目,沒有所謂的高顏值,也沒有古老的城市底蘊。它只是在近代歷史上被強制打開的口岸,在西方文明以及愛國華僑的影響下,留下了交融後的特色文化。至於後來的文藝形象,倒不如說是無處安放的文青,選擇了廈門。

所以就有了號稱中國最文藝的小漁村“曾厝垵”,以及忽然出現的網紅景點,但若你想了解真實的廈門,那麼就遠離遊客人群,忘掉旅遊博主推薦的打卡地,在高樓包圍下去尋找這條最有代表老廈門的開元路。【圖文版權所有,禁止轉載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