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出民意,評出成效!鹹安人大首次測評7家單位專項工作滿意度

香城都市報報訊(記者陳志茹 特約記者胡劍芳 李星)

近日,咸安區五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二十五次會議。會議以測民意的方式,對該區7家單位工作滿意度進行測評,結果總體令人滿意。這是咸安區人大常委會開展的首次專項工作報告滿意度測評。

被測評的7家單位多年來一直是代表建議辦理工作的“大戶”,代表建議量大面廣、政策性強,辦理工作任務重、難度大。從調研情況看,7家單位以對代表、對人民負責的態度,用情用心盡責辦理,解決和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測出民意,評出成效!鹹安人大首次測評7家單位專項工作滿意度

咸安區農業農村局 讓群眾吃上放心菜

咸安區是“全國580個蔬菜生產重點縣之一”。咸安區宏大市場的調查數據顯示:整個市場新鮮蔬菜日交易量約137噸,其中外地蔬菜日均進入量約100噸,進貨途徑源於武漢白沙州批發市場和嘉魚市場,本地蔬菜供應量日均約37噸,蔬菜自給率約為27%。這種情況說明了什麼問題?蔬菜產業發展存在什麼問題?今後將採取哪些措施來做強、做大咸安的蔬菜產業?

咸安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該區現有商品菜基地9萬畝,其中常年基地 3.4萬畝、季節性基地5.6萬畝。2018年播種面積25.5萬畝,估計產量40萬噸,產值9.6億元。該區現50畝以上的蔬菜基地38家,10畝以上主體 120家。

做強做大咸安區的蔬菜產業,就要抓基地建沒、主體培育、機制創新、隊伍建設、項目管理、抗災救災。

其主要措施是:整合高標農田、水利或發改等相關項目,完善生產示範基地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增強蔬菜基地抗災能力、保供條件和市場供給能力;加強蔬菜板塊建設,保障市場供給,完善建設設施精細菜、城郊精品菜、露地大宗菜和特色優勢菜等四大板塊;加強示範基地建設,促進結構優化,按照“標準化、良種化、綠色化”的原則,推進“菜籃子”示範基地建設,引進新、特、優品種,調優種植模式,調綠生產方式,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咸安區扶貧辦 產業先行助力精準扶貧

2019年,咸安區國家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達2000多萬元,用於產業扶貧、村級基礎設施建設、“雨露計劃”以及精準扶貧統籌支出。2019年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在產業扶貧方面是如何管理使用的,取得了哪些實際效益?

精準扶貧,產業先行。咸安區扶貧辦負責人表示,發展產業是貧困戶長效脫貧的根本,楠竹、茶葉資源豐富是咸安區的優勢。在產業扶貧上,該區加大對楠竹、茶葉等扶貧主導產業的資金投入力度。2019年,在這兩個產業方面投入中央和省扶貧專項資金370萬元,支持建設大幕雙壠竹炭加工廠、竹工藝品廠、竹製品微工廠、汀泗賽豐竹加工廠、西山下村茶葉加工車間等5個項目。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壯大竹、茶主導產業,解決群眾楠竹銷售困難,提高價值,促進群眾增收,同時擴大該區茶葉生產規模,提高市場競爭力。

在扶貧資金監管上,該辦嚴格監管確保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完善項目申報程序,做到公開透明;完善項目入庫程序,在資金上支持重點產業項目;完善公開公示制度,做到項目實施全程監管,結果全公開。

咸安區林業局 保護好老百姓的“天然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和修復天然林就是在發展綠色產業。加快保護和修復天然林對改善咸安區自然生態環境有什麼重要意義?如何保護和修復天然林,以實現生態林與經濟林的協調發展?

據介紹,咸安區從2004年、2006年分別被納入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保護項目,面積達15.88萬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7.84萬畝,省級公益林8.04萬畝。截至目前,該區公益林和實施保護的天然林總面積達到64.87萬畝。

在“天然林”保護區中,該區已劃定區級天然林保護示範區總面積3萬畝,其中2014年劃定2萬畝,2018年新增1萬畝,涉及桂花、馬橋、高橋、雙溪、向陽湖、官埠橋8個鄉鎮和浮山、永安、溫泉3個辦事處,共11個鄉鎮辦。“天然林”保護示範區共劃定355個小班,其中283個村組集體面積25339畝,個人面積4661畝,涉及農戶480個。天然林主要由馬尾松、苦櫧栲和雜木等樹種組成,馬尾松樹種佔60%以上。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擁有綠水青山,才會有美麗家園。咸安區林業局負責人表示,保護和修復好“天然林”,就要實施天然林禁伐,促進天然林自然封育;對部分疏林地進行補植、補造,加快天然林封育速度;加強劃定的天然林保護示範區日常巡查,依法打擊各類破壞天然林資源的違法行為。

咸安區財政局 用好金融扶持解決融資難題

2017年至今,咸安區財政局投入的區級農業產業發展資金5120.17萬元。這些資金用得好、效益高的典型產業及項目有哪些?發現哪些問題?下一步將採取什麼措施讓財政資金髮揮最大效益?

咸安區財政局的負責人表示,用得好、效益高的典型產業及項目分別是:茶、苧麻、蔬菜和油菜產業;產業扶貧發展用得好、效益高的典型產業及項目是:蔬菜、茶葉和溫氏養雞產業。

效益高的典型產業存在一些主要問題,如個別產業扶貧項目績效目標沒達到,效益不理想;個別產業扶貧項目與現在環境整治總體要求不適應;個別扶貧項目抵禦風險能力差,有的扶貧項目蔬菜等大棚受雪災損失,又沒有參與保險,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等。

下一步,該區將強化扶貧項目申報,積極解決融資難問題,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對有優勢、有市場潛力、有競爭實力的特色產業和企業予以重點傾斜。

咸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把好食品安全的源頭關

當下,鹹安城區各學校門口流動早點攤密佈、隔圍欄賣小吃;一些學校周邊食品店無證經營,大量售賣“五毛”食品;一些文具店在自家門前經營小吃。對這些行為是如何監管的?下一步將採取什麼措施徹底解決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問題?

咸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針對以上問題,重點結合城區各辦事處,城管部門對校園200米流動食品攤販進行疏導、歸點管理;緊扣春秋開學時間節點,開展不定期專項整治,有效遏制流動食品攤販經營不規範現象。同時加大流動攤販食品的抽檢力度,提高抽檢頻次,對抽檢不合格的經營戶進行立案查處,形成震懾。

關於城區各中小學周邊大量售賣“五毛”食品的問題,該局已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接下來,將對校園周邊的“五毛”食品經營戶採取“拉網式”排查,對發現的三無“五毛”食品強制下架沒收,讓學生吃上放心食品。

同時,針對無證經營和超範圍經營問題,該局將根據《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條例》和《食品安全法》規定,堅決予以查處。對無證無照和超範圍經營的食品經營戶,責令限期整改,對整改後仍不達標的予以取締。

咸安區教育局 如何實觀教育信息化

咸安區教育信息化現已進入了一個發展“瓶頸”期。在中央明確要求“加快推進依託信息化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咸安區教育局如何搶抓機遇,實現教育信息化助推該區教育事業高位均衡優質發展的目標?

咸安區教育局負責人表示,計劃在未來3年投入資金3044萬元,完成612套“班班通”設備更新、五組“同步/專遞課堂”設備更換及教育局信息管理中心後期建設,建成教育城域網,完成區實驗學校、浮山學校、高新外校等3所智慧校園等建設,全面優化全區中小學信息化教學應用環境。聚焦“開好課”這個難點,充分發揮教研員和學科骨幹教師的作用,建立管理及教學規範,全面加強“鹹安數字學校建設”,確保部級“教學應用實踐共同體項目”順利結題。積極推進隊伍素養提升、學習空間普及、“互聯網+高考”、教育扶貧數據庫建設、“互聯網+德育”、“互聯網+閱讀”等行動的開展,促進教與學方式變革。通過引進項目資源,在全區中小學開展以“無線電、機器人、無人機、3D打印、手工創作”為主題的科技創新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科技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咸安區住房和城鄉建設 廁所改革建成長效機制

廁所革命為改善農村環境衛生作出了巨大貢獻。據咸安區部分人大代表反映,該區眾多村組沒有鋪設汙水管網,廁所糞便和汙水處理不能直通入網。如何建立長效機制,鞏固治理成果?

據介紹,咸安區廁改任務共涉及2.5萬餘戶農戶,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惠及1.4萬名農村居民。為解決廁改後化糞池的清理問題,該區目前正在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調查研究,形成統一意見後,報該區政府常務會審定後實施,建立長效機制,確保項目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

咸安區住房和城鄉建設負責人表示,廁所改革建成長效機制就要把公廁交由鄉鎮負責管理,日常維護和保潔可由鎮村保潔員負責,費用併入農村垃圾治理費用中列支;處理站竣工驗收後2年內的運營由工程總承包方負責,2年後可考慮併入鄉鎮汙水處理項目中運營維護或由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確定管護單位;農戶廁改在相關部門指導下自行維護,納入美麗鄉村檢查,達到長效運行目的。

更多咸寧本地新聞,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香城都市報(或公眾號搜索:xcdsbgfw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