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公民法案助長宗教歧視,莫迪腹背受敵

李紅梅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19年12月12日,印度總統科溫德簽署了印度《公民(修正)法案》,使其正式生效。此前新法案於10日和11日在人民院和聯邦院先後獲通過。該法案對1955年印度《公民法案》將非法移民排除出公民身份申請資格的規定進行了修正,新條款規定, 2014年12月31日以前來自阿富汗、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三國“受宗教迫害”的印度教、錫克教、佛教、耆那教、拜火教和基督教教徒,均可申請印度國籍,但不包括穆斯林。

莫迪政府這一舉措備受爭議,隨即在印度國內外遭到了“輿論討伐”,印度東北部地區特別是阿薩姆邦甚至發生了大規模騷亂,暴力衝突持續升級並出現了人員傷亡。日本首相安倍原定於本月15-17日訪印的計劃也被迫推遲。

印度新公民法案助長宗教歧視,莫迪腹背受敵

修正案主要面臨幾方面質疑:第一,首次將宗教作為印度公民身份申請的一個評判標準,違背了印度憲法關於印度奉行世俗化原則和宗教平等的精神。

第二,印度東北部地區特別是阿薩姆邦將受到直接影響,他們反對也最激烈。該地區長期以來與非法移民關係緊張,他們擔心非法移民一旦獲得印度國籍將給本地文化、語言造成威脅,並導致地區人口結構的改變以及地區公共資源分配的緊張等。另外,滿足標準申請入籍的非法移民也並非皆大歡喜,因少數非法移民家庭屬“宗教混合型”,家庭成員中的穆斯林則不具備入籍條件,因此也遭到這部分群體的反對。

第三,因將穆斯林排除在外而涉及宗教歧視,以及關涉特定國家的“宗教迫害”問題,因而遭到一些國家的強烈批評。例如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就建議美國政府對印度內在部長與主要官員實施制裁。

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強烈譴責印度這一行為違反國際人權法和印巴雙邊協定,是一種印度教極端意識形態的表現。孟加拉國外交部長阿卜杜勒·莫門認為印度的行為正在偏離其世俗主義的歷史軌道,否認新法案關於宗教少數群體在孟加拉國遭受宗教迫害。

2019年8月,阿薩姆邦通過國家公民登記手冊(NRC)使得近200萬的非法移民面臨被隨時被拘留和無國籍的風險,他們主要來自孟加拉國,包括穆斯林和印度教徒。而早在2014年競選時BJP就承諾將給與部分國家的印度教難民以公民身份。

印度新公民法案助長宗教歧視,莫迪腹背受敵

阿薩姆邦的NRC客觀上加速了莫迪政府對新法案的推進力度,以解決這些被排除在外的印度教徒的公民身份問題。莫迪政府最終的目的是要在這個修正案的基礎上,在印度全境建立國家公民登記手冊(NRC),其實質是要將穆斯林非法移民“清理”出印度。

事實上,在印度建立統一的NRC是印人黨長期以來的三大政治夙願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重建阿約提亞寺廟和取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特殊地位,後兩者基本已實現,凸顯了莫迪政府的政治魄力。

不過新法案的生效可能會帶來一些潛在影響:第一,它向印度國內2億多穆斯林少數群體傳遞了一個“信號”,即印度對穆斯林的“差別化”對待將強化其國內穆斯林群體的不安全感,使他們感受到與印度教徒相比穆斯林的弱勢地位。加深印度國內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關係裂痕,導致社會分化。同時也暗示了印度教民族主義在印度正日趨濃厚。

印度新公民法案助長宗教歧視,莫迪腹背受敵

第二,不利於莫迪政府當前推行的“鄰國優先”政策,由於法案涉及三個以穆斯林人口為主的特定國家,將“受宗教迫害”作為接受入籍的理由,實際上具有干涉他國內政之嫌,不利於國家間關係的友好發展。

第三,印度自稱為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然而修正法案卻嚴重違背了“民主精神”,特別是違背了宗教平等的原則,帶有明顯的宗教歧視特徵,有損印度的國際形象。

不過,新法案能如此快速的在兩院獲得通過並最終簽署生效,體現了以莫迪為核心的BJP政治凝聚力強大,執政根基穩固。預示著莫迪政府未來在對外政策中可能將更加自信,因為一個具有強大執行力和廣泛政治動員力的政府在對外談判的過程中將更具優勢。(責任編輯:王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