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五步产盐法”再现运城盐湖


山西省运城盐湖产盐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化工原料基地。每到六月,随气温升高,运城盐湖进入一年一度的产盐期。工人们采用古法传统工艺“五步产盐法”加紧铲收原盐,盐湖里出现一派繁忙景象。该方法在2007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图为工人们在运城盐湖里铲收原盐。|主编:刘昱|责编:张春颖 王琪|山西新闻网特约摄影师:党永立 李雪霞

中国的产盐史始于山西运城,运城盐湖是人类最早开发的盐湖。据《河东盐法备览》记载,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运城盐湖发现并食用盐。隋末唐初时“五步产盐法”的出现,将盐湖千百年来靠“天日曝晒,自然结晶,集工捞采”的自然生产方式转变为“集卤蒸发、过“箩”调配、储卤、结晶、铲出”的产盐生产方式,这被称为“五步产盐法”。

该法主要是利用老滩水、滹沱水、木盘井水和雨水,通过集卤蒸发、过“箩”除杂、储卤、结晶、铲出五个生产步骤产盐。


五步产盐法(垦畦浇晒法)的出现,是河东盐池产盐工艺的重大创新,是盐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中国盐业生产史一个划时代标志。每年4-6月为主要产盐期,7-9月为秋晒期。

五步产盐法这种技艺主要是以口传心授和典型的以师带徒的方式来传承。加之传统产盐是露天作业,异常辛苦。历史上,盐湖产盐过程规模浩大,蔚为壮观。

但是由于掌握古法产盐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运城盐湖逐渐停止大规模产盐。

运城盐湖所产之盐俗称“潞盐”,又称“河东大盐”,是卤水经阳光暴晒,南风搅拌,吸收天地精华自然结晶而成,特点是晶体洁白、颗粒大、质味纯正、杂质少、并含有镁、钠、钾、钙、锌等多种矿物质,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6月的中旬,骄阳似火,盐工们在炎炎烈日下辛苦劳作。

运城盐湖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是中国著名的硫酸钠型内陆盐湖,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图为盐工们正在进行捞采。

由于“潞盐”富含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为使其与旅游相结合,运城盐湖近年来恢复了“五步产盐法”。图为堆垛。

将堆垛好的盐进行晾晒,然后进行装袋,再用小推车将装袋好的盐搬运。

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不断追求,河东大盐的价值再次得到人们重视,古法产盐又开始展现出新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