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一個讓人記住鄉愁的地方——新縣西河灣


當我們久居喧鬧的城市的時候,是否時時想起故鄉,泛起濃濃的鄉愁。鄉愁是什麼?是故鄉是村前流淌的小溪?是老屋旁一年年新發的枝芽?還是夕陽西下時屋頂上的裊裊炊煙?鄉愁,是我們共同的情感,是分不開的山水,是變不了的相望,是歲月的長河。

在城市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太多的人在尋找著鄉村記憶。他們想的是什麼呢?大多數人回憶的,不就是門前清清的小溪,溪邊高大的柳樹;不就是村後長滿密林的山谷,雨後青山裡鳥語花香;不就是太陽初升時掛著露珠的青青草,薄暮西山時炊煙裊裊的飯菜香吧。

所以,當越來越多的人離開農村來到城市,村子越來越空。城市的生活越來越豐富,交通越來越快捷,而心卻無從安放。當鄉音已改,白髮漸生時,鄉愁該怎樣去尋找?離鄉人的記憶又在哪裡?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傳統景觀村落被發現和加以保護,尋找鄉愁的地方也越來越多。


如果你想遠離城市喧囂,尋找一下鄉愁,來西河古村也是很好的選擇,這個擁有500年前的清朝古民居,卻沒有被歷史的風塵淹沒,而是以古樸的姿態佇立在大山的深處,你可以在這裡邂逅百年寧靜歲月,回憶兒時的美好時光。

西河古村位於河南新縣周河鄉,元末明初,一支張姓族人從江西省饒州府瓦屑霸遷入西河大灣,後形成村落,之後便生生不息,繁衍至今,人丁興旺。村莊背靠獅子山為屏,面朝西河水繞村,是典型背山面水的風水寶地,沿岸古木蔽日、臨水垂影,自然環境優越。

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民居依河而建,整個村落佈局合理,有土磚、磚石結構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築,部分石刻、磚雕、木雕現保存完好,與周圍自然環境緊密結合,是豫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可以看到,青磚透著斑駁的顏色,瓦當蒙著歷史的風塵,具有一定的文物保護價值和藝術研究價值。


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民居依河而建,整個村落佈局合理,有土磚、磚石結構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築,部分石刻、磚雕、木雕現保存完好,與周圍自然環境緊密結合,是豫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可以看到,青磚透著斑駁的顏色,瓦當蒙著歷史的風塵,具有一定的文物保護價值和藝術研究價值。

西河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是張氏宗祠建築,這是一座位於古村落東側清朝乾隆時期的建築,距今近300年曆史。房屋均為歇山式磚木結構,牆體用青磚砌成,屋頂用灰瓦蓋面和調脊,簷口用雕花磚封簷,從樑架到磚牆均為典型的豫南建築風格,處處透著清韻古味。最珍貴的是這裡的古建,都是真正的舊、真正的古,不曾改造、做舊。

張氏宗祠對面,有一顆巨大的楓楊惹人注意,村民說,這棵樹已有七百年了。雖然樹幹已空,但樹木卻堅韌地活著。村裡的人都在樹下乘過涼。

村頭小溪常年流水嘩嘩,屋舍、古槐倒映其中,小河中央,裸露的石頭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歷史的鑿印。

現在還有村民在西河的對岸建起了新房,開起了農家樂,院子裡盤著石磨、種著花草,三層小樓,有著與酒店一樣的標準間。農家樂的主人對山外客的十分熱情,不一會就會端上地道的農家飯,臘肉、醃魚、竹筍、野酸菜……還有最誘人的柴火飯和米湯,這些食物都是就地取材的,帶著深山裡慣有的鹹鮮滋味。

長期忙碌在城市你們,是否在內心有著一個“悠然見南山”的鄉村夢?找一個週末或者節假日,帶著心愛的人,一起去這個的美麗鄉村看一看,遊山、玩水、品嚐農家菜,給心靈放個假!美景就在身邊,鄉愁觸手可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