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揮刀!雀巢兩年僅賣業務便“賺了”1300億?

文 | 張夏雨

忍痛割“愛”,也得能尋到“接盤俠”。像徐福記這枚“子彈”,飛了幾圈,也未有定論;可大洋彼岸,雀巢的另一資產卻先覓得了“知音”。不過,以此換來的業績增長,能長久嗎?

01 、不斷瘦身

本月,雀巢宣佈擬以40億美元(約合28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向Froneri出售美國冰淇淋業務,這筆交易預計在2020年一季度完成。但,雀巢在亞洲、拉丁美洲和加拿大的冰淇淋業務並不受這一交易影響。

再次揮刀!雀巢兩年僅賣業務便“賺了”1300億?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年是雀巢不斷“倒騰”業務的兩年。 加上將要剝離的美國冰淇淋業務,雀巢已經為旗下價值186.5億美元(約合1305億元人民幣)的業務資產,找到了“知音”或“接盤俠”。

然而,“瘦身計劃”仍在繼續。

除了“局勢未明”的徐福記外, 雀巢明確表示,希望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對歐洲陷入困境的加工肉類品牌Herta的審查。

一直以來,“成功”收購具有一定增長空間的品牌是外界認為雀巢拓展商業版圖的“秘密武器”。可自2017年出任首席執行官以來,馬克·施耐德卻決定對雀巢旗下的品牌進行洗牌,其中,業務調整的重要一環便是 “做減法”

再次揮刀!雀巢兩年僅賣業務便“賺了”1300億?


一些非食品飲料的業務被雀巢“剔除”。

今年5月,雀巢與瑞典私募集團殷拓等達成歐洲年內最大(之一)的一筆交易, 前者以約103億瑞士法郎(將近698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前者向後者出售了皮膚健康部門。那之前,雀巢以15.5億美元的價格賣掉了嘉寶人壽保險業務(Gerber Life)。

部分有著不錯收益的食品飲料業務也進入了“待售”陣營。除前述提及的美國冰淇淋業務, 2018年1月,雀巢以28億美元的交易金額將美國糖果業務出售給費列羅。

而這兩筆業務的出售邏輯是——不符合雀巢追求的“健康食品”的趨勢,且業績步入下滑通道。市場調查公司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2018年,雀巢在美國冰淇淋和冷凍甜點市場的份額從2010年的19.3%,下降到了15%。

“令人失望”,美國糖果業務更是被雀巢方面如此形容。 財務數據顯示,雀巢美國糖果業務的收益已經從2013年的102.8億瑞郎,一路下跌到了2016年的86.5億瑞郎。

案例在前,今年徐福記的“終局”再惹爭議也並不令人詫異。只是,業界猜測,如果拋售,難題或許在於“誰來接盤”。

02、補充“火力”

僅靠剝離資產當然不足以幫助雀巢恢復成業務結構更加健康、有活力的企業。除了拋售業務資產,“買、買、買”顯著支撐了雀巢的業績增長。

期間,最知名的一筆交易要屬2018年,雀巢與星巴克的“聯合”。彼時,雀巢以71.5 億美元的代價,換取到全球範圍內在咖啡店以外的、銷售星巴克零售和餐飲產品的永久性權利。

此舉順利解決了雀巢在塑造中高端品牌上的難題。財報顯示,雀巢2018年淨收購增加銷售額0.7%,這很大程度源於其獲得星巴克包裝產品的銷售權。

歷史上,雀巢通過速溶咖啡用低價打開了一個廣闊的大眾市場,一度在全球佔領超過20%的咖啡市場份額。但相較而言,雀巢在中高端咖啡市場卻遲遲打不開局面。從市場反饋來看,雀巢與星巴克“聯盟”的影響立竿見影。

再次揮刀!雀巢兩年僅賣業務便“賺了”1300億?


此外,花5 億美元控股的精品咖啡品牌小藍瓶 Blue Bottle(估值 7 億美元)、以23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來的天然膳食補充劑公司Atrium Innovations等等均為雀巢的業績增長提供了助益和協同效用。

整體來看,通過業務的“洗牌”,自2018年起,雀巢終於結束了2018年前長達 7 年來的業績增長放緩。

最新數據顯示, 今年(2019年)前9個月雀巢集團銷售收入達683.67億瑞郎(約合人民幣4581億元),實現有機增長3.7%,其中,實際內部增長為3.0%。

在馬克·施耐德出任雀巢CEO之前,面臨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品味、零售業多變的形勢等種種變化, 雀巢淨利潤率逐年走低。從2014年的144.56億瑞士法郎下滑至2017年的71.83億瑞士法郎。

面對投資者的“施壓”和恢復業績增速的難題。任期,馬克·施耐德提出堅持以食品、飲料和營養健康產品為核心的戰略,並圍繞著咖啡、寵物護理、嬰幼兒營養和水的核心業務,對雀巢旗下業務板塊進行了一系列“洗牌”。

“洗牌”行動不僅僅彰顯在業績方面,就連雀巢的股價也表現穩健。不久之前, 彭博社報道稱,在馬克·施耐出任CEO的三年來,雀巢市值已增長近800億美元。

再次揮刀!雀巢兩年僅賣業務便“賺了”1300億?


03、修煉內功

資本的騰挪轉移固然是企業創造增長的途徑,但長遠來看,企業想要獲得長久的生命力,仍要關注已有業務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以雀巢全球第二大市場——中國為例。今年前9個月,雀巢中國的調味品業務維繫了較好的增長,在專業餐飲市場空間廣闊的背景下,雀巢加大了相關投入,開展了多個活動。

所謂專業餐飲,公開資料顯示,即針對酒店、員工食堂、早餐廳、辦公室等場所,雀巢團隊會提供定製化產品或服務方案。

此外,面對日漸興盛的輔食市場,雀巢在黑龍江雙城引入嘉寶品牌泡芙產品的生產線,推出百款新品等動作均是雀巢在修煉“內功”方面的舉措。

只是,儘管試圖發力有增長潛力的新興業務,但另一面,雀巢部分“傳統”的核心業務仍面臨較大的挑戰。

今年前三季度,雀巢惠氏S-26系列銷量有所下滑,進而引起了雀巢中國市場嬰幼兒營養品銷量增長放緩。此外,銀鷺花生牛奶和粥的銷量也在下降。

不僅僅在中國市場。放眼全球,分品類來看,儘管擁有聖培露、巴黎氣泡水、雀巢優活等近50個品牌, 雀巢飲用水的增長仍然低迷。

再次揮刀!雀巢兩年僅賣業務便“賺了”1300億?


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雀巢飲用水期內實現收入60.97億瑞士法郎(約合408.54億人民幣),實際內部增長下滑2.5%,但由於調價貢獻增長3%,才維持了整個業務報告期內0.5%的有機增長。

而想要在飲用水這個競爭極為激烈的市場恢復增長或搶佔更多的市場,則避免不了與農夫山泉等體系頗為完善的行業龍頭企業產生“對抗”。

當然,最新的消息是,2020年初,雀巢將重整飲料業務,這展現了雀巢積極調整的決心,亦或成為飲料水業務走向新局面的轉折點。

可以說,過去三年馬克·施耐德的確讓雀巢“煥然一新”,通過業務資產的騰挪轉移,恢復了雀巢的增長活力,將其磨練為更加專注於食品飲料業務、且擁有廣闊增長空間的企業。

只是,在收割拋開資產買賣帶來的業績增速和體量後,免不了,雀巢需要在調整後的業務結構上,修煉各大板塊的“內功”,以獲取更加出彩的表現、獲得更加長久可持續的增長。

2020將至,一切又都是新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