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好味道”


龍海“好味道”

交易會現場人流如織,四天吸引了超10萬人次參觀

龍海“好味道”

簽約訂單30.6億元,經銷商人數超6000人,參觀人數超10萬人次。這是12月6日—9日第二屆中國食品名城(漳州)食品交易會暨首屆龍海國際休閒食品博覽會交出的成績單。

20多年前,人們曾用“滿天星星,不見月亮”形容漳州食品產業缺少叫得響的龍頭。而今,龍海食品人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通過細分市場不斷裂變,並聚集成強大的產業集群。人們發現,引發量變的因子正在悄然發生作用。今年1—10月,龍海市規模以上食品企業累計完成產值380億元,同比增長11.4%,佔龍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7.06%。

星星之火,已然燎原。

龍海“好味道”

市民在交易會現場品嚐漳州美食

研發創新顯個性

這兩天,龍海市東園經濟開發區的然利食品又有7條蛋糕和麵包生產線啟用,一個個香噴噴的虎皮蛋糕魚貫而出。

然利食品公司董事長蔡井輝表示,虎皮蛋糕是然利今年重點打造的單品之一。由於製作工藝複雜,傳統的虎皮蛋糕主要靠手工製作。為擴大產能,公司投資1500萬元自主研發了自動化蛋糕生產線。

“一秒鐘震動2萬次的超聲波,傳導到刀尖,非常鋒利,切蛋糕時不掉渣。”蔡井輝介紹,這條生產線上包含了“然利研發的蛋糕流水線合成設備”“蛋糕流水線接連處糾正蛋糕跑偏裝置”“超聲波刀分割”三項專利技術,這也使然利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實現自動化生產虎皮蛋糕的企業。

別看如今公司發展得順風順水,2008年創辦之初,然利走的也是大眾化生產路線,但很快就遇到問題。“食品不是高科技,容易被仿造。只要被仿,產品的生命力就縮短。”蔡井輝說。

從2012年開始,然利改變路線,組建研發部門,潛心研究產品配方和製作工藝。紫薯蛋糕、注心麻薯、虎皮蛋糕等一系列產品推出後,迅速走向市場。如今,然利已擁有7家公司,累計年產值超15億元。

“以前,龍海食品產業如同一張模糊的群像,基礎好、技術強、門類廣等讚譽的背後,缺乏個性的面孔。如今,靠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不少企業走出獨特的發展路線。”龍海市工信局局長陳永州舉例,作為中國食品膠體生產及研究起步最早、規模最大的企業,綠新食品近7年來已申請65項專利,成立了國家級紅藻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正得順食品有限公司則是把技術人員直接升級為股東,在活機制的促動下,其手撕麵包、蛋撻蛋糕、蒸蛋糕銷量一直遙遙領先。

精準定位謀裂變

食品快速更新的時代,企業除提升研發能力外,還離不開對產品的精準定位。位於東園經濟開發區的丹夫集團有限公司就深諳此道。

“華夫餅是我們獨創的新品類,介於蛋糕和麵包之間。三四片華夫餅疊加起來,上面加奶油、冰激凌、小水果等,小朋友可以邊吃邊玩。”丹夫總經理許君飆說,丹夫是海新集團旗下食品項目的子項目之一,僅靠華夫餅一項,公司就創造了單品10多年銷售額持續增長的奇蹟。

丹夫的成功經驗是海新集團實施細分戰略的一個戰果。2006年,海新為提高節能優勢,將旗下食品項目拆分成三個部門,進行行業細分,組建成立丹夫食品、泡吧食品和伯力爵食品。在海新,以往的產品營銷由同一個團隊策劃執行,很難做到博識和專業。“細分後,丹夫和伯力爵專攻高端市場。”海新副總裁蔡龍獅介紹,而泡吧食品主要目標為青少年和上班族。華夫餅等高端產品主要瞄準城市白領,銷售渠道為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等大型賣場。如今,海新的泡吧、丹夫華夫餅等年銷售額已突破10億元,部分系列以年增長20%以上的速度跨越式發展。

現在,裂變模式已被食品企業廣泛借鑑。不僅龍頭企業自身裂變,也不乏企業投資合夥人、員工另起爐灶走出的60多家食品企業。“然利公司負責人,就是從海新集團中走出創業的。現在,然利創辦了7家食品企業,兼併3家企業。”龍海工信局黨組書記陳霖祥表示,政府鼓勵和扶持食品企業增資擴建,並在項目行政審批、項目徵遷等方面工作上給予支持。他們也希望企業的每次增資擴建,都能裂變出大項目。新企業學習龍頭企業的發展經驗,並在業務上與龍頭相互依存、互為補充、共同發展。

整合資源辦展會

在“母雞帶小雞”的發展氛圍中,龍海已孕育出一批以丹夫、正得順、好運來為龍頭的休閒食品產業集群,以格林食品、德財食品為龍頭的水產品加工產業集群,以紫山、綠寶為龍頭的罐頭食品產業集群。食品機械、印刷包裝、食品物流等配套產業鏈不斷延伸。2017年7月,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龍海市“中國休閒食品名城”稱號,龍海系全國首個獲此殊榮的縣級市。

基於此,龍海以東園、海澄兩大食品集中區為主體,持續完善配備園區道路、供熱供水以及汙水處理設施等產業基礎設施配套,以龍海電商創業城為藍本,引進第三方倉儲配備服務商、眾創孵化空間等,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入駐園區,盤活閒置用地、廠房和“殭屍”企業,持續優化了企業的發展環境,也輻射帶動白水、浮宮等周邊鄉鎮。

同時,龍海還利用配套完善的南溪灣創業園和璟沃產業園,搭建食品產業承載平臺,兩個園區目前已吸引數十家食品企業入駐。“我們引入專業產業園區運營公司,盤活17棟約5.6萬平方米舊廠房,還將新建5棟約8.5萬平方米廠房,打造專業食品產業園區,全部入駐後預計產值可達10億元。”在璟沃產業園,東園鎮黨委委員林彧琨說。

今年4月,順應食品企業希望在家門口辦展的需求,龍海還在該市“一江濱兩新區”重點區域內投資2.3億元,將閒置廠房改造提升為中國休閒食品名城龍海博覽園,並實現當年改造當年投用。第二屆中國食品名城(漳州)食品交易會暨首屆龍海國際休閒食品博覽會就在食博園舉辦,吸引國內外的6000多名客商參會。“以前,企業得‘走出去’,借糖酒會平臺尋找商機。這樣大規模引入客商,還是第一次。”福建省卡爾頓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黃秋平表示,交易會把海內外客商請到家門口,既可逛展又可看工廠,不僅增加了他們對企業品牌的信任度,也縮短了他們的採購週期。

交易會後,龍海還將常態化提供園區給龍海食品企業展示展銷,同時深入實施食品產業三年倍增計劃,全力支持海新集團打造丹夫國際中心,做大做強龍頭食品企業;落實《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扶持舉措》《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實施意見》等鼓勵措施,按照“一企一策、分檔扶持”,為成長型的中小食品企業提供最高100萬元的資金扶持及知識產權保護等支持,激發產業動力源,推動形成“大而強、小而優、小而美”的食品產業發展新格局。

本報全媒體記者 蘇益純 白志強 通訊員 龍聞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